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的试验田

2015-09-10张祥安

决策 2015年6期
关键词:园区规划农民

张祥安

农村蝶变为城市,农民转化为市民,苏滁现代产业园以新型城镇化为统领,按照省委提出的“打造中新合作的新实践、安徽园区建设的新探索、安徽版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型城镇化的试验田”要求,推动园区发展向着中高端水平迈进,取得一定成效。苏滁现代产业园的探索实践为我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就地市民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启示。

安徽版苏州工业园区

苏滁现代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合作共建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安徽省参与长三角互利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升皖江示范区建设水平的重大成果。园区由中新集团和滁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计划用10—15年时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亿元,带动区域投资1300亿元,建成一个总人口25万人,其中就业人口14万人的现代化新型园区。园区于2011年12月27日正式签订框架协议,2012年4月28日举行开工仪式,2012年8月全面开工建设。

园区建设分两步走:到2017年,建成区规模达到18平方公里,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城市配套不断完善,引进项目200个,开工项目100个,投产企业70个,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对周边30公里半径范围的乡村形成带动辐射作用,实现“五年成规模”目标;到2022年,建成区规模达到36平方公里,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初见端倪,城市开发建设初具形象,引进项目1000个,开工项目600个,投产企业300家,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带动周边50平方公里的城乡发展,彰显新区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实现“十年建新城”目标。近三年来,在苏皖两省和苏滁两市的高度重视下,园区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一期12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同时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安置房、蓝白领公寓、防洪保水、学校、公交、供电、供水等配套工程。

平台建设与产业支撑并重

园区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发展重点,使广大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就地城镇化,探索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一是更加注重规划引领。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的规划和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委托世界一流的新加坡邦城规划院等单位,历时9个月,耗资3000万元,编制了园区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和清流河景观设计等30项规划,布局2个产业片区、1个城市核心区和9个邻里中心,规划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做到了“城乡统筹、产城一体、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省政府在批复园区规划的同时,专门在滁州召开全省开发区产城一体化推进会,把园区规划作为全省开发区建设的样板加以复制和推广。

二是更加注重平台建设。调集全市精兵强将,完成近50万平方米的房屋征迁,基本实现一期12平方公里区域“九通一平”,具备了承载大批工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入驻的能力。目前,园区共完成投资70亿元,建设各类项目67个,竣工项目35个。其中,建设路网、河道超过50公里,建设外联道路、供气、供水、供热、供电等工程12个。

三是更加注重产业支撑。产业是吸引农民入园的根本,是实现安居乐业的保障。按照“2+1”的产业招商思路,即以营养健康、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招商,着力招引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产业集聚强、质量效益优的行业领军项目。目前,已签约引进项目48个,协议引进资金超2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个,外资项目14个.注册成立企业30家,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2个,亩均投资强度超过400万元。2014年底,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企业达50家,吸引了约5000人就业。

四是更加注重功能配套。在抓产业先行的同时,推进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加快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重点建设100多万平方米的房建工程,按照商品房标准建设84万平方米的安置房,配套拥有14项功能的邻里中心,开工建设了10万平方米蓝白领公寓、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根据园区高端发展定位,积极推进滁宁合作,促成南京鼓楼医院、南京琅琊路小学与园区合作,共建分院、分校。公交、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厂、一级消防站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可以解决2.5万农民入驻需求。

五是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实施绿化16万平方米,实现路网、水网的高水平配套。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对六颗古树名木制定保护性建设规划,其中在工业片区专门为一颗1000年银杏建设主题公园,为另一颗500年古树制定让路建设计划;对既有水系全面摸底,规划建设生态河道4条15公里,确保水系畅通,在与滁城城市化融合发展的同时,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的特色。

六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倾力打造三个优质平台,织就了一张较为完善的便民服务网络。打造优质服务平台。参照苏州工业园区模式,在园区组建了“一站式”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实行“二号章”管理。组建了苏滁企业服务公司,对其他审批事项实行全程代办服务,真正做到“园区事园区办”。打造就业培训平台。建立人力资源市场,负责对区内及周边50公里半径范围内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分类,逐户逐人建立动态档案;根据园区产业发展需要,分期分批进行与产业结构高度关联的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政企合作,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进华泰等市场化人力资源公司,组织农民岗前培训。打造人口集聚平台。放开户籍准入政策,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均等化,让农业人口融入园区企业,让农村学生融入城市学校,让农民家庭融入城镇社区。

农民就地市民化的新探索

实施农民就地市民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没有成套规律可供遵循,园区正积极探索新的路径。

一是实行行政事务整合。苏滁现代产业园规划区域涉及原大王镇4个村以及水口镇、三城乡、腰铺镇、扬子街道、龙蟠社区的部分村组。户籍分属于南谯区、琅琊区和来安县,给违建控制、土地流转、户籍迁移、拆迁安置、群众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造成困难,亟需进行整合。园区正在将分属管理权限进行统一划转,交由大王街道管理,条件成熟后,撤销街道,改设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

二是全面放开户籍准入。园区户籍平台除了依照有关规定加强对拆迁农民的户籍管理外,还全面放开对建成区域的户籍准入;允许市内外农村人口自由地进入园区务工经商,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到园区购买商品房;不论本市人和外地人,只要在园区有固定住所、职业和固定的收入来源,都可以转迁落户;对暂时不能转迁落户的流动人口,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给予园区居民的普惠待遇,并作为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重要依据。

三是实行房屋补贴制度。对进入园区企业就业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租房补贴;对迁移到园区就业定居的农民,特别是全家迁移并自愿交回原籍宅基地的(可以保留原籍承包土地经营权),政府、园区管委会和中新苏滁公司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允许其按成本价购买新市民公寓1套,逐步减少“两栖人口”的数量。

四是推进优质资源延伸。鼓励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电、公交、环保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采取联合、集团化等模式,把自身的优质资源向园区延伸扩展。

(作者系滁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猜你喜欢

园区规划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