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引入生态建设

2015-09-10王芳

中国报道 2015年7期
关键词:债券资金金融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完成了“绿色金融债券指引”,预计9月份将会有两到四个比较大的绿色债券由国有银行发行。

近来,有关“绿色金融”的讨论出现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就在6月18日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这一话题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绿色化”已深入人心。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

年轻的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对全球而言算不上一个新鲜的事物,但对中國来说,它依旧年轻。

“绿色金融主要指银行将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自身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促进机制和较为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更加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

目前,绿色金融在国内主要是指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三方面。而人们对绿色金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尤其是银行的信贷业务方面。

确实,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公开数据,2013年,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总额为5.72万亿元,占全年总贷款余额(71.9万亿元)的7.95%;2014年上半年,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总额为5.2万亿元,占总贷款余额(77.6万亿元)的6.7%。

而国际上,早在1974年,当时的联邦德国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名为“生态银行”的政策性环保银行,专门为环境项目提供优惠贷款。2002年,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了“赤道原则”,这是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而那些采纳了“赤道原则”的银行又被称为“赤道银行”。在我国的银行业中,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这也反映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需要绿色金融

在全球减排压力日益增加的今天,许多国家都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而我国面临的任务尤为艰巨。

“中国现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和绿色城镇化对于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来自宏观经济的挑战。”英国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直言不讳地说。

有关资料也显示,绿色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巨大。

根据《2013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公共资金机制创新》中的统计,要实现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的“到2020年年底把单位碳排放强度减少40%至45%”的目标,相关资金融资缺口超过每年2万亿元。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也表示,到2020年前,包括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在内,中国绿色融资资金总需求少则需要20万亿元,多则需要26万亿元。

而长期以来,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相比,中国环境保护资金和环保投资比例非常低。据悉,2014年我国财政资金已达27万亿元,金融资金达到16万亿元,而2015年用于环保的资金才有可能达到1万亿。“因此,必须大幅提高绿色金融的水平和规模,才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要求。”

据马中介绍:“中国绿色金融资金需求主要体现在能源部门、基础设施、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治理和能源资源节约等几个方面。”他举例说,环境修复资金需求非常大,比如对耕地的修复需要6万亿到9万亿元;而基础设施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非常迅速,2020年之前,总的资金需求会达到3.8万亿元。

此外,“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的实施必然也会对环保资金的要求有更大的提升。

绿色债券市场潜力大

作为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融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绿色债券则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融资模式。

然而在中国,尽管与环保产业有关的债券规模接近万亿元,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债券寥寥无几,且外资参与率很低。“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债券市场之一,中国应进一步放开债券市场。”汇丰银行资本融资服务部全球主管Spencer Lake认为,这将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要发展绿色债券,丰富中国资本市场的多样性。

肖恩·基德尼也指出,中国绿色债券的发行需要国际的投资。他解释说:“过去三年,国际市场上绿色债券规模已翻三番,达到370亿美元。这是由国际机构的投资者驱动的,比如说保险、养老金等,他们对于环境的风险、对于污染的风险都非常了解。”

他预计,2015年绿色债券发行量会达到700亿美元,2016年初发行量将达到1000亿,“中国已经超过日本的债券市场规模,成为全球第二,所以潜力非常大。”

“但是,绿色债券的增长要求更多的透明度,特别是在资产方面以及整个环境的质量方面,要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肖恩·基德尼说,绿色债券的增长,希望能够执行这个规则,实现这种透明度。

绿色金融体系待完善

绿色增长需要金融创新来化解资金瓶颈,如何用好政府和市场两个轮子来驱动新一轮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的环境保护面临很多困境,包括行政手段有限、政府治理环境投入有限、金融支持不到位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国俊告诉本刊记者,期待通过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有效地完善这些困境,给环保产业的发展注入可持续的动力。

马中认为,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共同构成中国绿色金融的总体供给,政府的财政投入非常关键,“财政资金能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促进多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包括现在非常热门的PPP,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财政资金的介入实现有机结合、推动绿色金融资金供给的有效实现。”

“绿色产业基金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入力度,是绿色信贷的重要补充。”安国俊说,“不过,绿色产业基金的大力发展更需政府财政的支持。因此,建立公共财政和私人资本合作的PPP模式绿色产业基金,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她看来,要尽快出台规范PPP模式绿色产业基金的法律法规,发挥当地政府在资金筹集和投向等方面的政策引导作用。

“在发达国家,和绿色金融相关的制度安排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绿色金融体系主要是通过贷款、产业基金、发行绿色债券和股票、保险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和交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上。”安国俊表示,中国目前也在加紧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

据本刊记者了解,在推动绿色债券方面,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完成“绿色金融债券指引”,央行系统内部正在征求意见,预计9月份将会有两到四个比较大的绿色债券由国有银行发行。

绿色金融的国际经验

气候变化问题,对于全球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无一例外都需要资金、需要投资。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报告,绿色经济指的是低碳、高效以及公平的经济发展,到2030年,全球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高达5万亿美元,其中有1万亿美元是在一般商业以外的投资支出。

“全球需要良好的财政系统、金融系统来有效地处理或是支持可持续绿色经济的发展。”挪威王国广州领事馆总领事艾思朋说。

在他看来,现在绿色证券市场在逐渐迈向成熟,绿色气候基金中对于私人市场的投资就是很好的例子,“有些机构投资人以及私人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对低碳、低排放的投资会是未来的重点,以及应该进一步了解如何应对环境风险。”

事实上,绿色投资是很大的机会,但也有一定的困难。绿色投资普遍风险高、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比传统领域要慢。“可以将私营企业以及和政府结合在一起带来不同的投资人身份,包括退休金、社会养老金等,以此带来正面的积极回报反馈给社会。”

一直以来,欧洲在借助绿色金融工具推进绿色发展方面有丰富经验,而挪威在这方面也是“领头羊”。

2009年,拥有全球最重要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挪威宣布,将1%的资金投放于绿色可持续发展,这让挪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投资支持环保的主权基金国家。“最近我们的基金也做了很重要的决策,将我们在煤矿公司的投资撤出,我想这应该能极大地推进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艾思朋说。

责编:王芳

猜你喜欢

债券资金金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