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盟记者走海丝

2015-09-10张岩

中国报道 2015年7期
关键词:民心文化交流东盟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中特别提出民心相通。文化交流是推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而媒体之间的交流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东盟国家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口岸地区的了解,增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6月2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东盟中心共同主办,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外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启动。在为期十天的行程里,采访团分别在北京、福建、广东等地进行实地采访,深入报道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别样魅力及亮点。

文化交流推进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战略中特别提出民心相通。文化交流是推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而媒体之间的交流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次联合采访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致辞说:“一方面希望通过此次采访活动加深来自东盟的媒体记者对于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希望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媒体同行之间的交流,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与人文方面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

此次活动的采访团由来自文莱《婆罗洲公报》、柬埔寨《柬华日报》、老挝巴特寮通讯社、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缅甸《今日民主日报》、菲律宾《马尼拉时报》、新加坡新传媒集团、泰国《民族报》、越南《人民军队报》等九个东盟国家的十名记者及中国媒体记者組成。对于此次采访,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们充满了期待,甚至在尚未抵达中国之前,就已经开始发送邮件与主办方联系。“我比较关注中泰建交40周年两国关系的新前景和‘一带一路’给泰国带来的新机遇,以及中泰两国未来在文化交流和媒体合作方面将有什么新举措。”来自泰国《民族报》的记者苏帕拉·甘雅拿君地对本刊记者说。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东盟关系正在进入“钻石十年”这一全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而中国报道杂志社也在7月推出《中国报道·东盟版》创刊号,以“2+N”的方式面向东盟国家发行。“所谓‘2+N’,就是中英双语加上东盟落地国家的语言,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往来,让这本《中国报道·东盟版》成为新时期连通中国与东盟的文化桥梁。”中国报道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实表示。

“一带一路”战略在东盟广受关注

“目前,‘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在东盟各国受到广泛关注,民众非常渴望了解与此相关的进一步信息。”来自泰国的中国—东盟中心新闻公关部主任乐达·普马女士告诉本刊记者:“2014年是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年,2015年是中国与东盟的海洋合作年。此次中外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的举办可以说恰逢其时。此次联合采访是一座桥梁,各位记者的报道可以使东盟国家的民众更加了解中国。”

从福建对外开放沿海港口福州、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莆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中国首批经济特区厦门,到广东国家经济特区汕头,最终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作为行程的终点,整个活动的行程安排,都是围绕中国东南沿海与“海上丝绸之路”最直接相关的经贸口岸。同时,此次采访的福建和广东都是中国第二批自贸区所在地,而自贸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辅相成,都是推动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

开发区、港口、创业园区、企业、博物馆和剧院,这些不同地点的安排,让东盟记者们在短暂的时间内,从尽可能多的维度和角度去了解和感知中国的新发展和新面貌。“这和我们此前在媒体报道上看到的中国发生的事情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只有来到这里亲自感受所见所闻,才能更深入和真实地了解中国,了解‘一带一路’。”采访团中两位第一次来中国的记者这样说道。

“经过20多年的不断深化合作,中国和东盟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伙伴。此次中外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特别选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十分重要的福建、广东等省份进行采访,就是希望来自东盟国家的各位记者从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了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省份和城市,了解当今中国的发展。通过他们的报道,向世界传递更多关于中国的信息和声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联络局巡视员丁小鸣表示。

责编:张岩

猜你喜欢

民心文化交流东盟国家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党心民心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