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尘不离城

2015-09-10

中国国家旅游 2015年3期
关键词:张琴墨池苏州园林

看园林也是一件雅事,不同的访客会看出不同的意味。

邱晓翔是地道的苏州人,毕业于清华建筑系,现在是新加坡一家公司的中方总规划师。起初,邱晓翔是单纯从建筑专业的角度去看苏州园林的,后来看得多了,似乎渐渐获悉了园林文化的精神密码。

空闲时,邱晓翔喜欢去逛深藏于苏州巷陌深处的那些小园林。来苏州的游客往往会看“四大园林”: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留园。“拙政园在园林建筑艺术的角度来讲很有代表性,可是如果你混迹在喧闹的游客中去看,已然找不到园林的本意了。如若初来苏州,可在清晨7点去看一下即好。”在邱晓翔看来,小园林的名声、气势不及几大园林,但园林的基本要义与内涵却无甚差池,因为少人打扰,园林的精髓反而更易呈现,更能感知园林主人的匠心。

万氏花园位于姑苏区王洗马巷,原是山东河道总督任道镕的旧居。清光绪二十七年,任道镕建了这座园林宅第,用以安度晚年,民国初年,这里归于一位万姓富商,于是人们一直习惯称它为万氏花园。

万氏花园是一处典型的园林私宅,其设计的精进,大受陈从周、刘敦桢等著名园林学者的推崇,在《苏州市志》的“园林”章节里,它与拙政园、留园等27座名园并列,在“宅第民居”章节中,被列为19处典型古宅民居之首。

邱晓翔说:“看一处园林,先了解下它的前生,更容易体察其中蕴含的味道。”万氏花园为三落四进,东落为花园,中落、西落为主宅。东落有一款方形墨池,周边的一草一木、一亭一物,都在池水里倒映成景,水面下几尾鱼在游动,鱼尾摇曳,搅得倒映在水面下的树似也有了风声,一静一动,天然成就了一幅韵味悠长的水墨画。墨池的面积不过10平方米,却将园景悉数收入其中,设计之巧妙,在苏州私家庭园中极为少见。

墨池东南侧的书轩(书房),也是刘敦桢先生比较推崇的一角。书轩本身只100平方米左右,四面皆是透空的槅扇和懢窗,屋前屋后皆是人工造景,层次迂回、疏密相间。出侧门,是一个休憩的小厅院,东南角点湖石,东北角植榉树,墙角根下少不了竹林簇拥。榉树有附和“中举”之意,古时读书人多半把榉树种植于书房外的庭院。老树和老宅一样,是岁月传承的见证。

阴翳可以说是苏州“园林人生”的精辟概括,把园主人的缄默、含蓄和对世界的退避三舍全都映照出来了……

万氏花园花篮厅的雕刻,在苏州民居中首屈一指,松鼠、葡萄藤飞罩(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构件,多用于室内装饰和隔断,悬装于屋内柱间或梁下,常用镂空的木格或雕花板做成),精工细作,保存完好,每个飞罩的起落点都有一头一尺见方的小石狮子承启,每只狮子的形态都不尽相同,面相大多比较憨萌可人。

墨池东侧与书轩的庭院外,是一条连接园中各处的廊。廊是苏州园林里和桥一样不可或缺的主要通道,在多雨的江南,因地制宜地发挥着“盛夏不撑伞,雨天不湿鞋”的实用功能。此外,廊亦是一条展现苏州园林特色的景观通道。迂回的廊与雕饰的月洞(墙上的空窗、隔窗)或平行,或对应成景,平行时,一移步一换景;对应时,月洞的碎影投在廊壁上,一明一暗间,呈现出东方建筑特有的阴翳之美。阴翳也可以说是苏州“园林人生”的精辟概括,把园主人的缄默、含蓄和对世界的退避三舍全都映照出来,也难怪任道镕要来苏州修此园颐养晚年,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琴博士,阮仪三的弟子,师徒二人都是苏州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阮仪三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镇的保护,首批“中国十大文化名城”中,有五座的规划保护方案出自他之手。张琴在同济大学读书时,就已参与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

阮仪三说:“苏州较其他古城而言,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张琴对此有切身体会。她的女儿在国际学校读书,有次问张琴:向外籍同学介绍中国时,我该冠以什么标签?从此张琴开始陪女儿转苏州各种传统文化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苏式之美”,刺绣、书法、核雕……没想到自己熟悉的苏州,深挖之下竟藏有如此丰蕴的美。

曲园:黄昏意境

曲园原为俞樾故居,现在为苏州文联办公地,可以参观,不像万家花园需得熟人引荐。俞樾袓籍浙江,为避兵变才来偏安一隅的苏州,光绪年间由友人资助买来废地营建了曲园。园名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的“曲则全”,曲也有小的意思。园中有一架黑色钢琴,曾为苏州女子赛金花所用,原本存在悬桥巷的洪宅,新中国成立后移至曲园。

黄昏是曲园最美的时候,落日透过月洞投射在对面书房阴暗、潮湿、斑驳的后墙上,一种落寂感扑面而来。

地址:人民路马医科巷43号

残粒园:最小的苏州园林

残粒园建于清末,仅有一百四十多平方米,是目前在苏州发现的最小的园林,典型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门厅、轿厅、后楼、花厅保存都比较完整。这里起初是清末扬州盐商姚氏的宅第,后来成为画家吴待秋的居所,现在他的后人还住在这里。原称东园,吴待秋取唐杜甫诗句“香稻啄余鹦鹉粒”之意,更名为“残粒园”。残粒园虽小,但山石、水池、小亭、景物比例得当,是苏州私家小花园中的佼佼者。

地址:苏州接驾桥巷34号

师俭园:一方水天井

师俭园,原为季宅,始建于道光年间,因两栋门楼上有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冯桂芬的题字“师俭贤后”、“慎修思永”,遂名“师俭”。园内纱帽厅、花篮厅、东西花园、假山、亭台楼阁等园林要素一样不缺。不过,师俭园最知名的,是院中一处水天井,江南地区已很少见到。在多雨的苏州,雨水会顺着四周的屋檐汇入天井,在庭院里保持一汪清绿,与万氏花园的墨池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之手。

地址:苏州马大箓巷37

猜你喜欢

张琴墨池苏州园林
芳邻
弟弟
洗墨池的风
向往的列宁小学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田墨池作品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看图说画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