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莱德·谭金:绿色屋顶记录者

2015-09-10朱一南

摄影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市政厅芝加哥屋顶

朱一南

《屋顶》(Rooftop)是美国摄影师布莱德·谭金(Brad Temkin)在2009年开始的拍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他将镜头对准都市鳞次栉比的大厦楼顶,寻找灰色森林中的一抹绿意,希望通过拍摄附有人工绿化的楼顶,来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共存的方式及状态。

“‘绿色屋顶’是一种逐渐在美国大城市兴起的运动,人们试图将自然环境重新布置在建筑屋顶上,这种尝试不仅仅是出于希望改善公共环境景观,也希望表达一种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在这些照片中,我希望最大限度让人们感受到自然植被对建筑本身产生的正面影响。城市因为这些景观而显得更有生机。”

摄影师的天然使命之一便是利用镜头传递人类的感受与经验,谭金认为,他所拍摄的这些照片,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让这种“健康的”人为举动引起观者的共鸣,“从而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

“绿色屋顶”运动先锋

1956年,谭金出生于美国芝加哥。这座城市在2005年推出了一项名为“绿色屋顶奖励津贴”的鼓励措施,希望在整个芝加哥地区建立20个“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指的是在各种各样的建筑物顶面种植植物,以帮助改善建筑物本身的通风系统,对居民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能降低夏季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雨水流失,最终达到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效果。”谭金解释道。截止到谭金展开拍摄的2009年末,芝加哥市建设完成的绿色屋顶已有600多个,成为美国“绿色屋顶”运动的先锋。

“其中芝加哥市政厅的屋顶就是代表作之一。”这也是谭金非常喜欢的一个绿色屋顶。芝加哥市政厅看上去是座略有复古味道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它的楼顶由环境工程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等设计人员花费数个月施工,建为一个大花园,其上种植有150多个品种、共2万多株植物。因为屋顶温度较高,这里多为需水量少的耐旱植物,比如仙人掌和刺柏等。更有趣的是,设计者还在屋顶上建设了蜜蜂饲养基地,每年可以生产超过150磅(约合67.5千克)蜂蜜。每年政府都会义卖这些蜂蜜,募集到的钱用于支持当地青少年课外活动项目。而这层绿色植被也让市政厅冬暖夏凉。夏日空气温度达到23摄氏度时,市政厅屋顶花园内的温度只有22摄氏度,而隔壁一幢大楼楼面的温度却超过67摄氏度。

作为这座绿色城市的居民,谭金非常自豪,他爱芝加哥,并且觉得市政厅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建筑之一。“除了减少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我还很享受站在这些拥有绿色屋顶的大厦隔壁高楼的窗前,眺望到对面绿意时产生的那种身心愉悦的感受。虽然芝加哥面临着所有其他城市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但至少可以从中看到人们在积极行动。”在采访中,谭金还表扬了下芝加哥市长很“给力”。

美是一种“武器”

谭金拍摄的这组照片以富有诗意的方式把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以对抗城市生态困境为目的的新运动上。这些影像反映出人们生活中的冲突,也在城市无限扩张的背景下彰显了大自然的魅力。这些照片不单是客观记录屋顶上的花园,还通过花园周围的钢材、石材和玻璃表现出更为开放性的图案、颜色以及与天空的联系。在作品中,观者看到的不只有美感和对立,还有鼓励人们积极去面对城市生态困境,并且着手解决的立意。

在面临一个生态题材摄影项目时,谭金没有像一些充满愤怒荷尔蒙的年轻摄影师,用夸张的视觉语言简单粗暴地批评城市生态困境,以及表示出无法挽回的悲观情绪。他的态度温和得多,这大概源于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的人生智慧。拍摄时,他听从“内心的声音”,而手中与之战斗的“武器”是美,“我们都喜欢看美丽的东西,而当我们观看时,就会发生相应的思考并发问。如果我的照片能让观者驻足脚步,脑海里开始思索建筑和自然的融合如何改变人的生活环境这一问题,并且产生一种积极的感受,那我的拍摄使命就完成了。”

在拍摄这组作品时,谭金大部分时间都会使用一台大画幅相机。在各个摩天大厦的顶层,背着硕大的相机爬上爬下,对1956年出生的他来说,这不是件轻巧的事儿。“首先是需要拿到去楼层顶部的许可,因为大厦管理人员通常会担心你摔下去或者从大厦顶部往下扔东西。”不过大部分管理人员看谭金不像是“干坏事儿”的人,也就放了行。随着项目的进行,不少管理人员都知道了他的作品,也被其中的积极态度所打动,后来申请许可就方便很多,“不过我还是需要同意一份如果自己跌下楼要自己负责的协议,我为此还去学了一些基本的高楼求生技能,当然一次也没用上!”

不过,让谭金可惜的是,有些屋顶因为没有向公众开放,也因负责部门疏于打理,在建成几年之后,略有荒芜。

十年之后剑出鞘

谭金说自己一直“很没感觉”地拍了十年照片。那也是他职业生涯最开始的十年。

基于一次旅行,他发现了摄影——这个能将虚构与真实最完美融合的表达方式。于是他端起了相机,不过一开始他习惯非常固执地去控制拍摄对象,让它们听从自己的摆布。这段拍摄生涯并不算成功,谭金渐渐领悟到“自己并非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他学会倾听,并且愿意让客观的照片超越他自己的头脑,进而带领他走向一个结果;拍摄过程中,他也能够“爱上”一些愚蠢的事,以及自己找出解决办法。

同时他觉得摄影最吸引人的一点在于,任何人都可以尝试它,不需要训练多年怎么拍出好照片,“你只需要站在那,敏感地感受周围的一切,然后再来点运气。当然这是一个严肃的过程,你需要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转变成二维图像。摄影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一生的功课。”谭金很满意自己从摄影身上得到内心的满足,“它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也让我更惬意地生活。”

在早年拍过一些肖像项目之后,谭金逐渐舍弃了一些“没感觉”的拍摄题材。而在一次拍摄某人私家花园时,他发觉这种杂糅着人工痕迹以及自然之美的景观很有意思,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看作是人与自然的纽带。顺着这个思路,谭金逐渐找到了他之后多年的拍摄重心,并完成了PRIVATE PLACES、FOCAL POINTS等关注人造风景的项目。从环境生态的角度来看,这些影像有的充满积极意味,有的则是批判人类的肆意妄为对自然造成的伤害。

35年来,谭金一直都在记录这些城市景观与自然融合而成的人工痕迹,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他都希望用一种形式美来记录这些人类面临城市生态问题时所做出的行动,同时也启发人们以创造性的手段来解决一些生态难题。“‘屋顶’系列的拍摄已经结束了,不过我依然想去其它国家,比如中国,去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建筑。我想记录下,我们为后代留下的人造景观,展示这个世界的奇迹之处。”

猜你喜欢

市政厅芝加哥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基律纳市政厅瑞典基律纳市
挪威博德市政厅:真实版的“盗梦空间”
屋顶屋
“口罩车间”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抬起芝加哥
电动垃圾车
屋顶的雪(外四首)
“创造历史”——2017芝加哥建筑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