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交警的“畅通经济学”

2015-09-10王克吴晓光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交警支队交管合肥

王克 吴晓光

交通拥堵是严重困扰市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城市病”,对于安徽省省会合肥这样一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大城市而言,问题同样难以回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日调研发现,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经济学思维保障道路畅通,许多做法可资全国同行借鉴。

以经济学思维改进管理模式

堵车、堵车!有车族、无车族对此都充满怨气,因为它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合肥交警对堵车的认识却远远超出了“出行不便”的范畴。

合肥交警支队有关人士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合肥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32.07万辆,其中市区约87.52万辆,与10年前相比增长分别超过373%和417%,私家车总量更由9.77万辆“膨胀”至54万辆,该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进行道路交通“大建设”的10年间,城区主次干道虽由684公里迅速扩张到1041公里,并与九大高架道路衔接形成“一环六射一纵”的城市快速骨干网,但52.19%的道路里程增幅远远不能与数倍于它的车辆增幅相匹配。

有分析认为,即使每天只有50%的机动车辆上路行驶,平均每车每天因拥堵而滞留在路面10分钟,每分钟造成的油料、时间等各类消耗0.2元,合肥市区一年的直接堵车损失就超过3亿元。除此之外,还有不能忽略的高于直接损失的其他成本,比如因为交通拥堵而额外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因驾驶人争抢道路导致的交通事故损失等。

“用经济学的头脑来剖析城市道路‘治堵保畅’的意义,交通警察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式自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合肥交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宋美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深入推进以‘改善既有道口、提高通行效率’为主要目标的‘示范标准岗’,是合肥交警支队以经济分析方法改进管理模式的一大举措,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明显效果。”宋美华说,“‘示范标准岗’是以‘1+4’勤务机制为基础,即路口1名警力根据交通流情况指挥疏导交通,4名警力按照分道线、停车线、人行横道线‘三线齐’、路口四角无行人、非机动车、非交通占道等交通违法行为‘四角清’的要求做好管控。实际操作中,指挥民警适时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引导车流至路口的通行间隙,保证红绿灯交替间隔路口无滞留车辆;四角警力则全面加大对行人、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自‘示范标准岗’建立以来,全市22个一级示范岗高峰期交叉口交通出行守法率达到96.8%,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还了解到,以“标准岗”为示范,合肥交警支队以“网格化勤务”模式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堵点”、“节点”的见警率和管事率,同时,将合肥老城区划分为四个“微循环”交通组织区域,因地制宜优化管控体系。该支队有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光是将“交口信号配时”的调控权逐步下放给一线交警就明显提升了车流疏导效率。

以现代科技促成经济目标

合肥交警夜查酒驾。与上年同期相比,2015 年上半年合肥全市适用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下降5.1%,死亡人数下降9.7%,受伤人数下降8.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2.8%。2014年,合肥交警支队策划组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绿丝带”、“无记分有奖励”、122交通安全日等各类宣传活动600 余场次。

“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热议‘互联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交管服务能力的全新时代到来了。”宋美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建设、重点突破、贴近实战”的原则,合肥交警支队大力實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初步完成了智能交通分级管理的技术架构,建成集成管控平台、交通指挥调度、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监控、违法综合监测、浮动车流量监测、车辆稽查布控、占用公交车道违法抓拍等八大系统,对于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科技水平发挥了极大作用。

截至发稿时,合肥市具备使用条件的信号设备已达377套,监控设备1167套,电子警察设备257套,监测设备137套。保证了交通拥堵等警情的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交通科技装备的实战应用还使合肥交警的执法方式产生了变化,交通违法非现场处罚率已上升至60%,轻微交通事故移动警务处理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合肥交警支队正在升级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筹建交管分析研判平台,以“大数据”理念提高立体化、集成化管理服务能力。

宋美华还认为,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都是可防可控的。为此,合肥交警支队建立了“分析研判、隐患排查、跟踪治理、效果评估”的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从人、车、路及交通环境等方面找出交通拥堵和重大事故的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勤务、治理整顿,提高主动预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合肥交警支队从上到下树立了一个理念:一定要用好‘互联网+交管服务’这个平台,让群众‘多走网路少走马路’,既减少路面交通管理压力,又让群众享受更优质、更便捷的交管服务。”谈及与普通市民直接相关的“互联网+交管服务”,宋美华如数家珍。“2013年初,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的微信呈爆发式发展,当年8月8日,在政府其他部门还极少使用微信服务时,我们抢先开通微信服务号,主推车检预约、违法查询、交管信息等多项服务功能。2014年5月,‘合肥交管信息网’根据群众需求进行全新改版,违法查询、自助审验、考试预约、牌证补领等13项交管业务都可以进行网上办理。这是我们尝试进一步拓宽网上交管服务的开篇之举,受到市民热烈响应。”宋美华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调研中还了解到,作为安徽省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的试点单位,合肥交警支队正在积极筹建新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一旦该平台上线运行,即可通过网页、手机APP、短信、语音电话等多种方式向市民提供十大类130余项在线服务。

以全民参与提升社会效益

“保障道路畅通、降低堵车成本是交警的法定职责,但在既有道路条件下仅靠交警执法难以完美地实现这一目标。而且,单纯的管制和处罚非常容易引起群众的不解甚至对立情绪,此时,交通管理涉及到的就不光是经济成本而是社会成本了。因此,广泛发动和积极引导市民群众自觉参与、齐抓共管,才是畅通工程‘投入产出’的最优选择。”宋美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在合肥交警支队得到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支队策划组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绿丝带”、“无记分有奖励”、122交通安全日等各类宣传活动600余场次;发送文明交通宣传短信250万条;发放文明交通宣传材料10万余份;与新闻单位联合制作专题节目44期、刊登新闻稿件766篇;满分教育、警示教育3.8万人次;微博、微信平台发布交管工作措施、交通安全警示提示等各类信息2000余条,浏览量超过1000万人次;支队微博、微信分别被评为合肥市“十大政务微博”和“十大政务微信”。立体式宣传格局的构建使合肥交警支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警民互相理解、配合联动的作用日益凸显。与上年同期相比,2015年上半年合肥全市適用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下降5.1%;死亡人数下降9.7%;受伤人数下降8.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2.8%。

除了“灌输式”的宣传教育,合肥交警支队还深入推进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2014年成功调解损害赔偿案件1.2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84.93%,比上年增加15.8%,在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加大了人民群众的交通管理参与度、满意度。

据了解,2015年下半年乃至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合肥交警支队将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通过“花钱买服务”等形式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建立健全文明交通的长效工作机制。该支队还将继续精雕细琢,做强《红绿灯下》、《交警面对面》、《警方路况播报》等广播、电视品牌栏目,扩大路况信息服务、交通安全宣传提示的覆盖面,强化满分和警示安全教育,提升社会宣传效果。不断扩大“双微”平台和门户网站的影响力,做大做强“庐州老交”等网络宣传品牌,及时有效加强舆情应对、营造畅通环境。

宋美华表示:“精细化管理、源头化监管、亲民化服务、立体化宣传将继续主导我们合肥交警支队创造平安、畅通、有序、和谐交通环境的工作方向。”

猜你喜欢

交警支队交管合肥
合肥的春节
编者按
公安交管推行一站办结等6项新措施
北京20多项交管业务可电子支付
酒驾
小小书画廊
你到底认识谁
英军撤离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