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巴雪茄

2015-09-10尤尔庚·舍费尔小鱼

海外文摘 2015年9期
关键词:雪茄高斯哈瓦那

尤尔庚·舍费尔 小鱼

“物美价廉,厂家直销!”

在哈瓦那耀眼的阳光中,传来阵阵低语,店铺门前的树荫下站着招揽生意的小贩。他们好像在念咒语一样,一遍遍地重复着“蒙特克里斯托雪茄!高斯巴雪茄!蒙特克里斯托雪茄!高斯巴雪茄!”我们刚一驻足,一个身穿球衣和短裤,肌肉强健的小伙儿就从背阴处突然跳出,仔细环顾下四周,然后神神秘秘地说:“物美价廉,厂家直销!”

宫殿般的帕塔加斯工厂是古巴最著名的雪茄工厂。一个小伙子热情地邀我们进门。地板上铺着陶制彩绘地砖,还残留着往日移民者奢侈生活的痕迹。墙上的涂料早已脱落。屋里充斥着一股难闻的味道,像是煮透的豆发出的气味。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几盏氖虹灯吱吱作响。沙发上坐着一位妇女,身旁放着一堆贴有知名雪茄品牌标签的彩色小盒子,盒子里装有型号略粗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雪茄和稍细点的蒙特克里斯托雪茄,甚至还有高斯巴Behike系列的雪茄,这可是一款每支价格高达60美元的奢侈雪茄。

“高斯巴雪茄很稀有啊!超市里都很少见!”

“我表姐在雪茄工厂工作。”小伙子边说边点着无滤嘴的香烟抽起来。

“这些雪茄真的像人们说的那么好吗?”

“我也不知道,我不抽雪茄。”小伙子答,这也许是他对我们说的唯一一句实话。他这里的高斯巴一盒只要40美元,很显然,这是假货,尽管商标上还印有全息图。我们决定还是拿两支粗温斯顿·邱吉尔雪茄吧,说不定还是真货,如果抽得好,再来买其他的吧。

这位健壮的小伙很不满地将5比索揣进兜,都没道别,只是敷衍地把我们送到走廊,就急匆匆地回摊位了。刚买的这支雪茄抽起来居然很轻松,非常可疑。又抽了三四口后,就开始发苦。我们把两支雪茄从侧面切开,烟叶碎末从切开的表层卷烟叶中撒出来。看来这些雪茄也就是地下作坊的下脚料,那样的地下作坊在哈瓦那也多的是。

“想种烟草,就要娶它。”

雪茄是世界上最消耗劳动力的产品之一。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品牌,已有近150年的历史,既经历了独立战争,美国侵占,也经历了加勒比危机的洗礼。罗密欧与朱丽叶雪茄曾一度是私有财产,而如今它属于人民。尽管当时古巴实行烟田私有制,但是主要事务仍处于政府监管下,如播种材料、苗圃等。其貌不扬的国有农场仅靠栅栏保护着。两年前,一个农场上,值班工程师马里奥·希尔把一把小小的种子撒在我手里并跟我说:“就凭这种子就能在多米尼亚共和国大捞一笔!”多么悲伤的讽刺!他很清楚,古巴每培育出一种烟草新品种,就很快会落入海外竞争者手中。现在每一支成烟都是该品牌经历各种考验后得以流传下来的,气候、燃料匮乏、熟练的工人外流以及失窃等问题,时刻威胁着古巴雪茄产业的生命线。

埃尔塔阿瓦霍位于古巴西部,是通往哈瓦那雪茄发源地的必经之处。这里有《圣经》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有宽阔的山谷和热带喀斯特岩溶丘陵。清晨的薄雾中,长满青苔的群山在地平线上犹如巨大的猛犸象。远处,在整齐划分的一块块烟田上,农民们正在拉着耕牛犁地,这里能种植世界上最好的烟草。

尽管20世纪60年代古巴相当一部分农业用地国有化,但烟草种植田仍是私有财产,因为国家管理的事物已经够琐碎。古巴的另一项财富甘蔗,可以像杂草一样自行生长,但是烟草灌木需要单独栽种在褐土上,用棉绳绑到阻碍阳光照射的专用支架上。难怪古巴的俗语说:“想种烟草,就要娶它。”

然而古巴雪茄的主要秘方不在于烟草品种,而在于古巴独特的自然条件。其实,埃尔塔阿瓦霍种植烟草的条件并不理想:气候干燥,土壤沙化。烟农必须将烟草根插得更深,而恰恰是更深的土壤层中富含的矿物杂质,赋予了烟叶特殊的结构和独一无二的香味。

烟草播种始于9月,经过30天的培育后,幼苗被移栽到烟田。如果烟草能够经得住冬天的暴风雪,就可以长到2米高。烟草收获持续一个半月多,烟民们每隔几天,就从烟草灌木上小心翼翼地采摘2到3片叶子,将其捆在西伯利亚白芷中,然后挂在烘干机上烘烤。烘好的烟叶摞成堆进行发酵,再次烘干,直至烟叶完全干燥。令人惊喜的是,完全干燥的烟叶仍然富有弹性且色泽均匀。然后,烟民们用棕榈叶将烟叶卷裹,发往哈瓦那。这之前烟草已经历了如此多道工序,然而雪茄生产还没有真正开始。

“他一定是被恶魔附体了”

印第安人使用什么样的烟草加工工艺,现在还不清楚。但最早吸烟的人可不是他们,土生土长的安提尔群岛人才是最早吸烟的人。直到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登陆古巴时,欧洲人才了解到这一风俗。

吸烟曾是一种宗教仪式,而且印第安人显然很享受吸烟。然而这并没有给哥伦布本人留下特别的印象,反倒是他的一名水手罗德里戈·德·杰雷兹将烟草随身带回了西班牙。水手的妻子看到丈夫口中吐出一缕缕烟,还以为他被恶魔附体,于是将他送到了专门负责此类事务的宗教法庭。可怜的水手7年后才被释放,那时吸烟已成为一种时尚,也开始风靡世界。

在迫使几乎所有的印第安人死于饥饿和奴隶劳动之前,西班牙殖民者就已经从他们那里学会了烟草栽培技艺。18世纪古巴开办了首批雪茄工厂,100年后,古巴已有1217家雪茄工厂,其中516家在哈瓦那且所有产品仅供出口。那时就已有人开始制作冒牌雪茄,因此假冒雪茄也算是历史悠久。

如今哈瓦那的雪茄工厂却屈指可数,哈瓦那最大的雪茄工厂拉科罗纳,位于革命广场旁边一座普普通通的建筑里。成捆的烟叶从埃尔塔阿瓦霍运送到这里,烟草分类后,再分别配给300名卷烟工(多为妇女)。她们需要为每一种雪茄品牌配成其专门的混合烟草:色泽暗淡和色泽明亮的,分量轻和分量重的,味道清淡和味道浓烈的。所有的配方都为商业机密,由国家生产部和烟草商品流通部严格保守。看似色度差别不大的卷烟叶,经验丰富的分类工可以给它们分出64种颜色。

雪茄工厂里还有一个独特的工作地——车间上方架起的木板台。台上放置着一把椅子和一张配有话筒的桌子,演讲员就在这里声音洪亮地读着新闻报纸、爱情小说、世界文学名著等,给工人们解闷。如伟大的古巴作家何塞·莱萨马·利马的《天堂》,读完这本书,花了整整5个月。在古巴,出声朗读的传统已有100年的历史。长期受到“文化教育”的雪茄卷烟工,曾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的智囊团,古巴独立战争期间他们成为了对抗西班牙殖民者的主要支柱。

卷烟工的工作100年来几乎都没怎么变化。他们仅有的工具就是砧板、小刀和灵巧的手指。根据尺寸大小不同,一名卷烟工一天可以制作出60至165支雪茄不等。

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打算废除所有的雪茄品牌,用统一的“人民雪茄”取而代之。不过,之后他意识到,出口所得对于国家而言至关重要,况且他自己也曾是个烟迷。1963年他的保镖将朋友制作的雪茄作为礼物送给卡斯特罗,卡斯特罗非常喜欢,于是下令开办专门的工厂来生产这种雪茄,这种雪茄命名为“高斯巴”。最初的“高斯巴”雪茄是作为官方礼物送给各国总统和外交官的,直到1982年才得以自由销售。

古巴雪茄产量曾很长一段期间几乎没怎么变化。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好莱坞雪茄时尚复兴,杂志封面上电影明星们夹着雪茄摆着帅气的姿势。雪茄需求量暴增,订单如潮水般涌来,一夜之间雪茄供不应求。

于是菲德尔·卡斯特罗下令将雪茄年产量由1亿支提升至3亿支。各大雪茄工厂开始上街招工并加快培训。需求空缺就这样被填补起来,商店的柜台上摆满了雪茄。然而,哎,雪茄被卷得紧紧的,几乎点不着,懊恼的顾客只好把残次品退回。

如今,需求风暴已成为过去,雪茄的质量得以提升。尽管世界上吸烟者人数减少,然而限量的真正哈瓦那雪茄却卖得非常快,拍卖会上这样一支雪茄的价格可拍到500美元。

雪茄能帮助作家找到灵感,马克·吐温一天至少需要抽20支雪茄,他将雪茄称为“无尽的灵感源泉”。对于商人来说,雪茄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对于女权主义者来说,雪茄是男权意识中可恨的男性生殖器象征。不过,平均每天要抽半盒雪茄的精神分析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未必会同意这些说法。他吸了一口烟说:“有时,雪茄就只是雪茄而已。”

[译自俄罗斯《GEO》]

猜你喜欢

雪茄高斯哈瓦那
带你“云游”哈瓦那
雪茄醇养保湿器具的选择与使用
数学王子高斯
动脑算算题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做事的范儿
雪茄:尽享燃烧的从容
王政:哈瓦那雪茄的味道要用心去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