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极生悲:台湾粉尘爆炸的启示

2015-09-10本刊编辑部

家庭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玉米粉发生爆炸热源

本刊编辑部

6月27日,台湾新北市八仙水上乐园在举行露天“彩色派对”喷洒彩色粉末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致使现场大批参加游乐的民众被炸伤、灼伤。截止7月16日,住院400人,病危213人,死亡7人。此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中国各地粉尘爆炸事件频频发生:2012年8月,温州郭溪曾发生一起抛光爆炸事件;2011年4月,浙江一家摩托车厂和一家木材厂相继发生粉尘爆炸;2010年河北秦皇岛市一个淀粉车间的粉尘爆炸,最终造成了19人死亡;而在2014年8月2日,在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的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就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看似细微的粉尘竟也会燃烧爆炸,而且破坏力惊人!它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只是工业生产当中会产生或利用粉尘,诸如“彩色跑”之类一些户外活动的日益流行,让人们接触粉尘的机会也大大增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惨案的再次发生呢?

粉尘,不为人知的爆炸源

提起爆炸,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想到炸弹、地雷爆炸时震天动地的轰响,殊不知,悬浮在空气中的那些悠悠飘扬的粉尘,也会引起威力巨大的爆炸。

原来,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高温),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就在台湾粉尘爆炸事件发生几天之后,7月1日,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通过实验为市民验证了粉尘的危险性。在当天的实验中,消防人员挑选了生活中常见的玉米粉、淀粉、奶粉、饺子粉以及“彩色跑”当中使用的橙色彩粉(主要原料为细微玉米粉)作为实验的材料,燃烧酒精棉球作为热源,再由两名穿戴防护服装的消防战士利用气瓶将粉尘喷洒至火焰周围,以观察实验效果。

大部分户外“彩色跑”活动是为了营造氛围,彩色粉尘都是使用空气枪、喷瓶等工具将高浓度粉末喷出,形成烟雾弥漫效果。为此,消防员利用空气呼吸气瓶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粉末喷射器,以便最大程度地模拟实际环境。

实验开始后,消防员首先挑选了橙色彩粉进行实验,“轰”的一声,眨眼间,当喷射出的淀粉粉末在遇到酒精棉球燃烧的火焰后,就化作一团火球,并快速燃尽。现场目测只有不到1秒钟的时间,彩色粉末就发生轰燃,站在2米开外都能直接感受到火焰的热度。

在随后对面粉、玉米粉、淀粉的实验中,当粉末遇到明火后,爆燃情况与上述彩粉如出一辙。更令人吃惊的是,不少人常喝的奶粉在实验中也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一遇明火就快速爆燃,威力丝毫不亚于其他粉尘。

粉尘爆炸,威力惊人

据介绍,凡是呈细粉状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其中能燃烧的粉尘称为可燃粉尘,其爆炸主要集中在煤炭、医药加工、木材加工、粮食和饲料加工等场所。而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镁粉、铝粉、面粉、淀粉、玉米粉、奶粉等,均具有爆炸性。

据消防人员介绍,发生粉尘爆炸需要具备3项条件:首先是可燃性粉尘以一定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粉尘云;其次是具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再者是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高温)或者强烈的震动与摩擦。

另外,在特定条件下,有7类物质的粉尘具有爆炸性:粮食(面粉、淀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棉花、烟草)、金属(镁粉、铝粉、硅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锌粉等)、煤炭、纸粉和木粉、饲料(血粉、鱼粉)、合成材料(塑料、燃料)和部分有机物加工中产生的粉尘。

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破坏力更强。粉尘燃烧的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不断释放大量热能,形成高温高压,并由此产生冲击波,一旦发生爆炸,其威力惊人。

据相关实验表明,气氛渲染类的彩色淀粉往往以烟雾弥漫的效果喷向人群,颗粒极细,具有极高的爆炸概率,如遇吸烟点火即可点燃粉体引发爆炸;同时,爆炸后产生震动将地上的可燃粉末再度扬起,引发第二波、第三波的爆炸;粘在人皮肤、衣服上的彩粉容易在热爆炸中起火、贴身燃烧,引发的灼伤比一般的爆炸更严重、范围更广。

6月27日台湾新北市的彩色粉尘爆炸事故,再次印证了粉尘爆炸的威力。此外,粉尘爆炸还能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造成人畜中毒伤亡。

粉尘爆炸切不可漠视

为避免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消防部门提醒,应尽量减少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分散逸出,并做好通风除尘工作;尽量控制粉尘富集区的温度,不可过高,最好控制室内的总体温度;要改善设备,控制火源,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都要采用防爆电机、防爆电灯、防爆开关;要有降温措施,针对有粉尘沉积的容器要控制温度和含氧程度,必要时还可以充入惰性气体冲淡氧气的含量。

对于上述实验中常见的粉尘,消防人员表示,家中的实用粉尘只要注意保存,不随意抛洒,存放位置远离热源,一般就不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但台湾彩色粉尘爆炸事故表明,如果参加户外群众性活动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彩粉,并杜绝热源,以免发生意外。

另外,消防人员特别强调,近年来十分流行的“彩色跑”受到不少年轻跑步者和活动主办方的青睐,为活跃气氛大家都会把手中的彩色粉向空中或跑步者身上抛洒,而不少彩色粉末的主要成分就是玉米粉。人们可能会觉得在室外开放空间里,粉尘应不会发生爆炸燃烧,但通过现场实验和台湾“6·27”事故表明,如果粉尘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并遇到热源,还是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所以,切不可掉以轻心。

>> 小知识

彩色跑

“彩色跑”(The Color Run),2011年发源于美国,被称为“地球上最快乐的5公里赛跑”,参加者身着白色T恤,跑步过程中经过不同的彩色站,会被从头到脚抛撒彩色粉末。

据悉,彩色粉末由纯天然玉米粉制成,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近年来,“彩色跑”在国内越来越流行,人们对于活动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据悉,每场活动都会有上万的人参加,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国界,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活动。

不过,“彩色跑”使用的玉米粉尘具有较大的爆炸隐患,是公共安全领域的不可控制因素。在台湾新北市彩色粉尘爆炸后,沈阳、上海、重庆等地紧急宣布取消了“彩色跑”活动。

猜你喜欢

玉米粉发生爆炸热源
不同发酵处理对玉米粉加工特性及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改良玉米粉的综合利用及研究进展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
中部槽激光-MAG复合热源打底焊焊接工艺研究
多类型热源点共存下的区域热力统筹供应探讨
超高压技术对玉米粉糊化度的影响
俄罗斯军火库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