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虫

2015-09-06白居易

月读 2015年9期
关键词:秋虫簸箕虫鸣

秋虫

〔唐〕白居易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白氏长庆集》)

【品读】

唐人白乐天的五言绝句,多是清丽且脍炙人口的,诵来每每叫人心意起悦,唇齿生香。比之“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句读来叫人遐想无尽浮念翩翩,这一首,倒似乎更让人觉着亲切,觉着心绵意绵。写风声,写弦韵,写虫鸣,白诗人皆喜用“切切”二字。比之前两者,自觉这“切切”二字用于后一者中,倒最为好,最为妙。细细地读去,眼目里,意海中,耳畔边,总会不由得出现并响起繁星布空、树影斑驳下的草丛里,那秋虫们唧唧复唧唧的求偶与思偶之声,长腔幽远,短调热烈,窃窃碎碎,呢呢哝哝,实在有《诗经》里秋水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味。

秋季,算的上是诗意而生动的季节。

天高气清爽的乡间秋野,空旷且弥漫浓浓的成熟气味。田间庄稼大多收割完了,遍地都是高高矮矮的杂草,一眼望去,已尽失盛夏的葱郁与袅娜,暗暗泛着老绿色调,苍苍劲劲的,一副凛然清绝的老者之态。人若行走在其间,总会不时惊觉起一些大头小须的灰褐色蚂蚱,扑棱棱地飞起,扑棱棱地落下。又飞起,又落下。少时顽劣贪乐,总会悄摸逮着一些正在欢爱或产卵的蚂蚱,小指捏着她们长长的后腿,嘴里像跳大神的女人一样念念叨叨着:“簸簸箕,簸簸箕,簸上三年我放你!”奇怪的是,那蚂蚱居然就乖乖听话,翘着后臀,不停做着五体及地的磕头状,自己的小小心眼里,因此便倍觉有王的尊威,实觉好玩儿,实觉有趣。

或者,不单是物,不单是自然,就是人,及人之一生,也是有节气有时令的。经春,历夏,入秋。人越活越少了童年那样近乎淘虐的“趣”,亦不再慕恋那样的“趣”了,反而越活越多了,且懂得了“趣”尽之后那些许耐寻的“味”。正因为如此,方才更能体察到香山居士谦谦的君子柔情,体悟出他笔下那夜雨长滴、霜草苍苍里切切虫鸣的深意了。看来,秋天确确是相思的季节,连虫兽尚且如此,况乎人?

其实,白居易不单写了这一首虫诗,他似惯写虫子。比如《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此诗,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某个清宁的乡村暗夜,有虫的嘶鸣,助着人的孤寂,冷飕飕地。再比如《闻虫》:“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此一首,又以一种拟人的手法,给予虫子以人的思维与情感,用它的唧唧复唧唧,来与人的愁绪唱和,真是别具情趣。

时下,又是秋虫乍起之季。楼下虽有绿化带,有小草坪,却不见有秋虫婉转动听情意绵绵的嘶鸣,不时倒有割草机吱吱隆隆的巨响,鸹噪扰耳。或许那草丛里本是有些虫鸣的,只因被昼夜里街路上嘈杂鼎沸的人车之声给掩盖了,听不着罢了。真是扫兴。不过黄昏时分的景色倒不失其美,闲来散步小径,上有暮云如鳞,烹于夕色之中,叫人眺去,不觉心远意远。旁有刚割过的草,悠散一种沁脾之香,不稠不密,盈袖盈怀。间或再有小风凉凉地爬上脚踝,爬上裤角,爬上半裸的臂膀,小蛾子似的飞过发畔耳隙,呼呼呼呼的淘气响声,真真可爱得不得了。至夜,捧书静读一篇白诗人的“虫切切”,也甚美。(杨蓉)

猜你喜欢

秋虫簸箕虫鸣
On the Road
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流淌的秋虫清音
向日葵
行走的簸箕
忠满: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纸上的爱情
细观察,巧立意
山中失眠记
纸上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