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阵地控制的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研究

2015-09-06孙一凡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阵地预警

魏 晨,蒋 宇,孙一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人均GDP 大幅增长,而在此期间利益重新分配、新旧观念相互碰撞使得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社会不稳定因素随之增加。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而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社会安全事件。与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比,社会安全事件多由人为因素引发,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社会安全事件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就社会安全事件而言,最理想的处理方式和状态便是防患于未然,将各类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社会安全事件预警,发现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某些征兆,对事件进行评估和预测,并在社会安全事件未爆发期间采取相应措施解除危机。

当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保证通过预警来完全杜绝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即使是如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曾因预警机制的不完善遭受过“9·11”这样的恐怖袭击。因此,尽管之前国内外研究者已做过不少社会安全事件预警方面的研究,但想要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预警机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一、社会安全事件概述

(一)社会安全事件的概念

我国现行法律文件并未明确界定社会安全事件的概念。当前,学术界对于社会安全事件的认识不尽一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采用列举的方法对社会安全事件的外延进行概括,《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社会安全事件与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并列。近几年来,社会安全事件给公民带来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安全事件已经成为焦点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广泛关注。就社会安全事件本身来说,用几种主要的事件来界定它十分困难,因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仅采取列举的界定方式可能会以偏概全。本文从公共安全这一视角出发,以社会安全事件的公共性、紧急性和危害性为依据对其进行如下界定:社会安全事件是指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重暴力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事件等一切造成严重威胁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采取应急特别措施进行处置的突发事件。

(二)社会安全事件的特点

一是公共性。公共性,即事件本身可能危及公共安全、损害公共财产和广大民众的私有财产,甚至严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从而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或者对公共利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紧急性。紧急性,即社会安全事件的爆发往往都是极其突然的,外界急切想了解社会安全事件的真实情况,但对于事件的性质、未来发展趋势,人们往往不能准确把握。此外,社会安全事件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扩大并酿成严重后果,其事态扩散发展十分迅速,需要相关部门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在有限的信息条件下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否则会造成对社会的更大危害和严重后果。

三是危害性。社会安全事件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社会安全事件通过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方式,对社会稳定形成威胁或损害。其二,社会安全事件在发展过程中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造成社会恐慌或引发其他危机等。

二、采取阵地控制手段进行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的可行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网吧、劳务中介等各种新兴行业、场所层出不穷,因而需要纳入日常治安管理工作的行业和场所越来越多、越来越杂,犯罪嫌疑分子可能涉及的吃、住、行、销、玩等处所越来越多。公安机关时常会把这些易发生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行业和场所作为阵地予以控制。阵地控制作为传统的三大刑侦基础工作之一,在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的阵地控制是指通过专门手段,对易受犯罪嫌疑人侵害、利用以及犯罪嫌疑人经常出现的特种行业和场所采用公开或秘密的方法进行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当前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下,阵地控制的范围已大大拓宽,它的应用也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刑事侦查方面。在此形势下,应调整思路,把阵地控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为警示社会安全事件、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服务。在阵地控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社会安全事件预警机制,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秩序,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事件有着重大意义。

社会安全事件涵盖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重暴力刑事案件、恐怖袭击等多类突发事件,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此外,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牵扯的相关部门有很多,如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社会治理部门等。由于各部门都有各自的日常管理工作,人力物力有限,情报收集不及时、不全面的情况普遍存在。即使收集到一些零散情报,一般情况下各部门也很少进行深入的情报分析研判。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匮乏,存在着情报信息分割、情报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而阵地控制是借助专干人员和秘密力量对重点场所和行业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其中,秘密力量多为社会人员,遍布各行各业。他们在较好地弥补警力不足的同时还能实现对社会中易发生社会安全事件的各个场所和领域的实时监控。这样一来,相关部门能通过严密的阵地控制网络及时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且方便再将情报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归类整理、集中汇总,建立情报信息数据库。数据库的形成则可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解决情报信息不通、预警困难的现实问题。在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由专门的情报分析人员对情报信息数据库中繁杂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则可通过一定的社会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作出社会安全警示,进行社会安全事件预警。

此外,在信息化条件下,阵地控制除了涉及现实社会中的部门和行业,还将触角延伸到了虚拟空间当中。网络中蕴含着大量的情报信息,且与现实社会密切关联。网络上的情报信息可以反映公众的心态和一定的社会趋势,在网络的推动下,某些社会事件可能会转变为社会成员的集体行动,进而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安全事件。伴随着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进步,各项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阵地控制的渠道不断拓宽,互联网已经列入了阵地控制的主要范围之一。因此,虚拟空间的阵地控制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可行的。

三、基于阵地控制的社会安全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

(一)预警基本原理

社会安全事件预警,即在社会安全事件发生之前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预先发现隐患,发出警报,从而避免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社会安全事件是社会运行中的负面因素不断积累,至一定程度后对社会稳定形成冲击的结果。也就是说,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的前提是对社会潜在风险实行有效的监控,对存在的负面因素、不良因子进行评估,在社会运行达到可能出现社会安全事件的临界值前做出预报,从而准确的昭示事件发生前兆,及时布置应对,将事件发展的势头遏制下去,尽可能地减少社会安全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防患于未然。社会安全事件预警需要通过广泛、准确的信息采集,切实全面了解社会现状,分析和预测发展趋势。信息采集的过程实际上便是情报收集的过程。而情报的收集完全可以通过阵地控制来完成。将易爆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地区和场所作为阵地,实施常态化监测控制,大量收集相关情报,再把收集到的情报汇总进行分析研判,即可得出发生社会安全事件的概率和可能性。

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对社会安全事件进行预警的指标体系,确立几个反映潜在社会风险的关键性指标。这种指标监测是对社会安全事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量化的一种合理手段。预警指标一旦确定,便可以对一些有可能诱发社会安全事件,可作为社会安全事件爆发导火索的典型性、代表性因素进行预警监测。通过观测其波动幅度、频率,判定发生社会安全事件的概率、时间、规模、发展趋势等,实现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的最终目的。阵地控制是整个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的基础,在社会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阵地控制中收集到的情报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对指标因素变化的评估,从而决定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的成败与否。

(二)预警阵地的选择

社会安全事件涵盖面较广,有群体性事件、严重暴力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事件等。因此,为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发出预警,从根本上杜绝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必须尽可能地选择合适的、能满足预警信息收集需要的预警阵地。

1.传统的阵地选择

传统的阵地选择主要是根据需要控制对象的活动场所确定的。它主要涵盖被监控对象经常涉足的交往、联络以及谋划事件等的活动场所。

(1)边境地区和交通要道

边境地区和各城镇交通要道阵地主要包括边防检查站、海关、边境贸易场所、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民航机场、汽车收费站等。

(2)重点地区

重点地区包括繁华商业地区、旅游景区、居住人员复杂的地段(如出租房、暂住人口较多的城郊接合部、建筑行业的工棚)以及社会安全事件时常发生的地段。

(3)复杂场所

复杂场所包括娱乐场所、商业场所、游览场所等。娱乐场所,如夜总会、歌舞厅、咖啡厅、俱乐部、影剧院、体育馆等健身和娱乐活动场所等。商业场所,如大型商场、小商品市场、集贸市场、证券交易市场、机动车市场和非法交易市场等各种交易场所。游览场所,如展览馆、陈列馆、博物馆等文化休闲场所和寄存处、劳务市场等。

(4)特种行业

特种行业包括宾馆、招待所、旅店、饭店、酒店、饮食店等吃住行业;废品收购店、古玩店、旧货回收站、委托行、典当行等旧货行业;印刷、刻章、复印、铸字、制证等印刷行业;修理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照相机、钟表、家电等的修理行业;金银珠宝饰品加工行业;银行、信用社、储蓄所等金融行业;发廊、美容美发、足疗店等服务行业等。

2.虚拟空间阵地的选择

随着社会发展,虚拟空间所包含的信息不断增多,社会安全事件在现实世界中的发生往往也可以从虚拟空间发现端倪。许多社会不安定分子借助虚拟空间宣传、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进而发动形成现实的社会安全事件。而社会安全事件中的刑事犯罪甚至可以直接在虚拟空间实施完成。因此,要准确地进行社会安全事件预警,把虚拟空间作为阵地予以控制势在必行。计算机网络、电讯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都可作为虚拟空间阵地。

(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2)电讯通信网络。电讯通信网络主要指通过手机、电报或无线电设备进行传播的电子信号所形成的通讯网。

(3)有线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主要是指可由电视机接收的卫星电视信号构成的网络。

(三)预警指标说明

社会安全事件最终爆发是社会运行中的负面因素不断积累的结果,因此对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应建立在对相关风险因子的科学评估的基础上。20 世纪60 年代末,美国的F·T·汉厄便提出“富兰德指数”作为第一个综合反映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的评价指数系统。笔者以此为基础,综合若干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社会风险和预警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指标作为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指标。

(1)主体指标

主体指标主要用于考察社会安全事件的策划者和发动者。其主要包括由于贫富不均或政府政策对社会产生不满、怨恨情绪的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和无业游民,有刑事犯罪前科或现实犯罪动机、倾向的潜在犯罪分子,可能策划、实施恐怖袭击的人员等。事实上,任何社会安全事件都是由少数人员最先开始挑头和煽动的,而这些危险人员的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综合素质及过往经历背景都是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阵地控制收集阵地内人员信息,对可疑人员进行监控,可评估其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系数。

(2)行为指标

行为指标主要用于考察某些特定的行为、活动转变为社会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及行为本身对社会稳定、公共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此外,这些行为一旦触发社会安全事件,由此引起的社会恐慌和可能形成的社会舆论导向也属于其危害性的一部分。社会安全事件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公共安全,侵害了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不同社会安全事件的破坏性和违法性程度高低不同,给社会造成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也有不同。通过阵地控制,结合事件自身发展规律,通过对行为主体实施该行为的目的、行为本身的性质、行为的衍生效应等方面进行评估可实现对某些异常行为潜在风险的分析研判和对其发展结果的预测。倘若判定某些行为会引发社会安全事件,进而应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危害程度的社会安全事件对相关部门提出的应对要求和应对方式也各有不同,因此应把阵地内某些特殊行为的发生作为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的重要参考。

(3)受众指标

受众指标主要用于考察社会安全事件发展过程中易被煽动而参与事件的人员、自身利益因事件被侵害的人员和其他受事件影响的人员。在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初期,组织、煽动者往往希望借助社会安全事件满足自身利益诉求或推动问题的解决,极力促进相关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其对事件不断恶化升级持希望和放纵的心理。当事件涉及的参与人愈加广泛、事件进一步升级时,事件影响就超出了组织、煽动者的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再由组织、煽动者主导。最终社会安全事件的演化进程和事件结果往往与事件的受众息息相关。事件受众的人员组成、文化程度、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等都决定着社会安全事件的走向,在对社会安全事件进行预警时其应作为重要指标予以参考。

(四)预警等级的划分

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等级标示了上述几个预警指标所反映的问题转化为现实社会安全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及其紧急程度的高低。等级越高,表示其发生的概率越大,危害程度越严重。相关部门应注意根据预警机制得出的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等级,对相关情况予以相应的重视程度并对重点对象予以监视控制。根据当前国内外关于预警的一般作法,综合考虑当前我们国家的社会现状,可把基于阵地控制的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划分为四级,即轻微警情、一般警情、中度警情和重大警情。分别取英文Slight、Normal、Moderate、Important 首字母S、N、M、I 来表示。见表1。

表1 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等级

表1 中的S 级预警表示,该阵地内社会活动呈安全稳定状态,状况良好,几乎不存在发生社会安全事件的可能性;N 级预警表示阵地范围内社会运行开始出现轻微动荡,有少量不安定因素存在,但整体仍处在可控范围内,发生社会安全事件的可能性有,但较小;M 级预警表示阵地范围内社会运行出现问题,社会整体处于混乱状态,不安定因素较多,社会状况不佳,发生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较大,影响社会安全稳定;I 级预警表示阵地范围内社会极度混乱,不安定因素很多,社会风险很大,极易出现大规模社会安全事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控制,保障社会稳定。

[1]李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62.

[2]吴竹.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政法学刊,2007(3):63.

[3]汪永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4]郑本仁.关于拓宽阵地控制的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04(4):31-36.

[5]郝宏奎.论虚拟侦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5(6).

[6]宋岚,韩雪平.加强阵地控制拓宽侦破渠道[J].中国刑事警察,2005(6).

[7]崔亚东.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与社会治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150-157.

[8]田依林,陈通.地方城市腐败风险预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17.

[9]张玉磊等.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0(3).

[10]彭知辉.论情报信息与群体性事件预警[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1):68-71.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阵地预警
“无尾怪”和“独角怪”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预警个啥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