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待“‘互联网+’智慧城市”

2015-09-04黎林峰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15期
关键词:大会智慧建设

文|本刊记者 黎林峰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将有什么样的精彩?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是什么模样?

7月28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第十届智慧城市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令人激动的智慧城市年度盛典正式拉开帷幕,将于11月3日至4日召开的智慧城市大会令我们充满了期待。

大会组委会主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 唐凯

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俊芝

大会组委会副主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办副主任、信息中心副主任 倪江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李成名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任 付勇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王宝艾

主题:“‘互联网+’智慧城市”

大会组委会主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唐凯在发言中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互联网+”的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2014-2020)〉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第十届智慧城市大会将认真贯彻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互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应发挥的重大作用,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表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大会历来都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行业开展学术交流的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大型学术活动,毫无疑问,本届大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加速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崔俊芝院士认为,当前,以智慧、智能感知元器件、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集成化应用为特征的新经济形态活跃于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经济增长概念和发展规划,强调要发展智慧城市,形成创新涌现的智慧城市生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和运行功能,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让人们生活更舒适、出行更便利、环境更宜居。

崔俊芝院士进一步阐述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对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经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为智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第十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将以“互联网+”与智慧城市为主体,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研究创新2020时代智慧城市的新形态、新方法,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城市信息化融合发展新常识,并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进行展望,与会者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深入的交流,这将是加速智慧城市建设一次重大学术盛会。

十一大论坛全方位深度研讨

据崔俊芝院士介绍,为深入研讨智慧城市建设各个专业、各个层面的问题,本届大会研讨部分由“一个主论坛+九个分论坛”的格局组成。

一个主论坛即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市长高峰论坛——将邀请相关部委的领导、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市长、知名专家、信息技术产业研发企业专家、企业代表就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公共信息服务、精细化社会管理、现代信息产业、城市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城市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大数据应用与发展等展开研讨,交流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就,探讨解决互联网与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第九届智慧城市大会盛况

大数据与智慧城市论坛——由于智能感知元器件、物联网、元计算、移动互联网和智终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由此产生了大数据现象,将集中研讨智慧城市运行中的大数据问题,内容包括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分类、存储、分析与应用技术,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共建共享机制,大数据共享中的信息严重,城市与企业大数据的基层管理与服务模式等等。

智慧城市公众服务应用论坛——研讨网络通讯、二维码、IC卡、物联网、空间信息等公共交通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医疗保健、社会保障、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内容包括社会保障与就医公共服务平台、医疗保健远程医疗与养老信息服务系统、公共服务卡应用基层和跨市一卡通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实时交通状况发布与智慧交通系统、智慧城市中的信息惠民工程等等。

智慧型“数字城管”暨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论坛——探讨如何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地位、有效管控的社会综合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人文化、科学化、多元化、智慧化,内容包括公共安全的预测、预警、应急管理与社会安全的综合治理,数字城市管理中的大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技术,社会化、网络化、网格化的公共安全保障系统等等。

大会论坛设置图示

智慧城市营运及投融资论坛——探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投融资体制、机制问题,总结和交流全国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方面的经验,内容:包括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体制、机制和成功经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投融资环境、投融资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等等。

信息网络安全高层论坛——根据目前信息和网络安全存在的网络威胁多元化、病毒传播多样化以及全社会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探讨信息与网络安全的民众理念、技术难点以及发展趋势,内容包括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的监管技术、信息于网络安全的架构与管理系统、互联网+下的数据开放、数据保护及相关的发挥体系等等。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应用论坛——研讨我国互联网金融现状、发展模式和相关政策,内容包括P2P、网贷、众筹、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的应用与监管、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金融风险控制、个人与机构诚信制度建设以及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等问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论坛——探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化前景,内容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与产业现状、北斗卫星导航与城市规划建设与服务,北斗导航与大气、天气预报、气象灾难预警、北斗导航的地理信息产品及其在基础测绘、高精度定位、授时等领域的应用。

智慧城市共性支撑技术及应用论坛——探讨城市三维建模、仿真、多角度倾斜摄影测量、真三维城市建模、激光扫描、三维地理信息平台等智慧城市的共性支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内容包括智慧城市共性支撑技术及其在城市规划、地下空间、市政与航道管理、交通应急指挥、灾害应急处理、城市房地产、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园林风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BIM技术深度应用与发展论坛——探讨BIM技术的深度应用与发展方向,内容包括BIM技术及其与互联网、计算机辅助制造、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三维扫描、三维打印、测量定位等技术的集成化应用。

城镇智慧供热技术与应用论坛——城镇供热计量改革相关政策、供热行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热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供热企业与热用户之间的远程控制与管理、智能热网调度系统、供热管网在线测漏预警系统、供热节能自动化系统、锅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抄表技术、热用户信息的及时采集与调配技术、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水力工况优化远程控制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技术、在线缴费系统的建设。

崔俊芝院士进一步介绍说,“智慧城市公众服务应用论坛”、“智慧型‘数字城管’暨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论坛”、“智慧城市共性支撑技术及应用论坛”等论坛为历届大会的常设论坛,这些论坛将紧密结合互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研讨和交流相应的科学技术和新产品。“大数据智慧城市论坛”将集中研讨和解决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分类管理、分析、知识挖掘与智慧决策等等问题。建立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应用服务体系是国家安全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本届大会设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论坛”将是备受瞩目的论坛之一。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信息化的深度而加大,为此,本届大会增设了“信息网络安全高层论坛”。

博览会精彩纷呈

崔俊芝院士介绍说,同期举办的博览会将集中近年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之大成,将邀请各级人民政府、城市建设、工业与信息化、测绘地理信息与国土资源、交通应急监控与环境保护单位组团参展,同时,邀请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行业联盟参展。大会还邀请了国内外信息技术及其软件产品的研发企业相关专家进行设备展示和商业洽谈,以展示我国智慧城市的政策、法规、建设理念、建设模式、各试点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成果以及智慧城市领域最新的软硬件设备等等。

观众川流不息的博览会现场

答记者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请问住房城乡建设部具体通过哪些方式改造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

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倪江波: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国家推出很多新举措的同时,“十三五”规划也在谋划中。可以说智慧城市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一带一路”相关的工作要求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动智慧城市的试点取得新的成效。一是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为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二是总结试点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城市网格化管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应用等方面的经验汇编出典型案例,开展重点领域的交流培训和推广;三是研究制定出台《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促进多网格合一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继续加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完成行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将继续做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做好新的立项项目的启动工作,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科技发展的支持。

第三,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融合点,涉及到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体制等方方面面。“十三五”规划要制定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推进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

第四,做好“十二五”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培训。当前,智慧城市、城市管理方面的培训非常热,每逢有培训活动,报名非常踊跃,充分说明对于有关的主管部门、主管官员、具体操作的相关技术部门、实施单位、实施机构相关培训非常重要,非常需要,做好“十二五”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培训非常重要。我们将进一步组织开展成果的凝练、推广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做好每年大会的组织工作,为广大智慧城市建设者搭建好交流学习平台。

北京电视台: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大会,对一系列的会议进程和内容一直在密切关注,请问今年大会与往届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哪些?

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倪江波:第一届数字城市大会2001年在深圳举办,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届了,根据数字城市发展已经升级到智慧城市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我们更名为智慧城市大会。如果说本届会议的突出特点,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规模空前,参与踊跃,召开第十届大会的消息向海内外公布、发布邀请后,得到了各方嘉宾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回应,报名十分积极和踊跃,本届大会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有千余嘉宾考虑参会,嘉宾中既有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也有部委的领导,既有各城市市级领导,也有城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包括国内外的知名企业。

第二,议题实用,专家权威。大会举办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组织召开的“智慧城市大会”,每个论坛都挤满了听众,有些还有站着听专家的报告,说明我们设置的论坛议题受到大家的欢迎。受欢迎的原因,我认为,首先是我们及时跟踪当前这个领域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既解决实用问题,也解决未来发展的方向,从研讨到展览,非常实用;二是专家权威,跟国内很多论坛研讨会一样,大会聚集很多顶级专家,有崔俊芝、童庆禧、李德仁、范维澄、孙家栋、王家耀、刘先林、郭华东、邬贺铨、叶嘉安等知名院士,还包括张文、闪淳昌、宁家骏、谭述森、曾澜、方裕、蒋景瞳等行业知名专家。由于专家的权威,保障了论坛的学术水平。

第三,大数据管理,宣传全覆盖,一是第十届大会先后编制了《大会会刊》、《大会宣传手册》等系列宣传材料;二是大会各场论坛基本采取的是直播形式,开幕式将采取电视报道、网络视频直播、网络图文直播等多种形式同时进行,其余论坛将采取网络直播方式进行,以保证无法现场参会的朋友、企业可以同步收看大会的盛况,共享这一思想的盛宴;三是大会将通过设立大会官网、官方微信、APP应用、嘉宾集体采访等多种方式,尽可能的为媒体朋友提供便利。另外,我们汇集人员报到、返程、住宿、餐饮、交通等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大家查阅、互动。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崔俊芝院士:智慧城市是由数字城市慢慢演变而来的,全世界提出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才几年时间,四、五年时间,在中国真正的实践才三、四年的时间,因此,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自然的,但是,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认为主要表现为:

第一,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问题。智慧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尽管每个地方都在搞顶层设计,但是,顶层设计最好的模式是什么还在探索之中。

第二,智慧城市投融资体系和机制问题。智慧城市建设要花很多钱,全由政府投资,是不现实的,但是,如何进行社会融资,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三,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服务问题。智慧城市产生的大数据如何进行整理,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析,使大数据真正为全社会所共享,使智慧城市造福于民,还需要深入研究。

第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好一些,中小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差距很大。

新华网:目前,数字城市测绘做了哪些工作?支撑智慧城市,目前哪些需要提升?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成名:在数字城市阶段,2005-2015年,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把333个地级市和380个县级市总共是713个城市整个地理空间框架全部建起来了,每个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空间数据库,一个是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横向覆盖全市域各个专业部门能够在网上直接调用,纵向上和国家、省、市、县能够完全互联互通。在713个城市平台上,支撑了大约4500个各种各样的应用系统运行,应该说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2011年5月13日,李克强总理亲临中国测绘研究院现场视察成果,评价很高,认为在强决策、精管理、惠民生和促产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体上讲,为数字城市建设搭建了框架,发挥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数字城市发展到智慧城市这样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在地理空间框架需要有几个方面提升:

第一,提升空间基准,过去提供的是三维的空间基准,但是,现在各种实时的信息加进来了,历史信息加进来了,未来展望信息加进来了,这些都和时间有关系,我们要为智慧城市提供四维的时空基准。

第二,过去提供的是多尺度的空间数据库,这次我们可能提供的是时空大数据,过去我们的数据库半年或者一年一更新,现在当和智能感知元器件、物联网接起来以后,每时每刻不断有信息在动态积累数据库,各种结构化的、非结构化信息都进来了,每秒钟、每分钟都在不断的动态积累,数据量非常庞大,我们要提供时空的数据库。

第三,过去提供的是地理信息平台,这次我们提供的是时空信息云平台,首先,平台布在云环境当中,二是数据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功能即服务,我们又加了知识即服务,将来每个部门用我们这个平台时候只要敲几个关键字进去,自动按需要把你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推送给你了,是按需服务的平台。

这三个提升,把我们原来的信息空间框架提升到时空信息基础设施来支撑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

新浪网:据了解,目前国家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重点是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相关的评价标准,请问,在开展智慧城市评价的过程中,标准的定位是什么?评价标准如何推动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王宝艾:智慧城市建设成果需要依靠系统的、科学的一套评价体系,从而达到统一认识,避免众说纷纭。另一个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套评价体系,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系统有效的评价,对结果进行有效评价以后,从而可以挖掘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再次,优化建设中的效率和成效。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工作就是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猜你喜欢

大会智慧建设
WAIC与WIC大会简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声讨大会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大会选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图说大会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