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9-02姜淼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数学兴趣规律性实用性

姜淼

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学生想要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否则,学生很难把学习成绩提高,甚至产生厌学弃学的情绪。毋庸置疑,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放弃这一学科,导致严重偏科行为的发生,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的综合成绩。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又是多么的必要。

关键词:数学兴趣;实用性;规律性;趣味性;美感性

既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实用性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实用性特点,因为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实际的用途,那只能是徒劳无益,纸上谈兵。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特点。比如,日常生活中的追击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都离不开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的广泛应用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其实际背景,发现其实用价值”。例如,张明和王强放学后,同时从学校出发,由于他们住的方向相反,因此在刮风的时候,张明是顺风,王强是逆风,张明与王强骑车的速度都是10千米/小时,风速是a千米/小时,请问两小时后,两人相距多远?此时张明比王强多骑多少千米?通过这个事例,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性。

二、分析数学的规律性,并从中感受快乐

要想让学生轻松学好数学,教师必须把握数学的规律性。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数学中的规律主要是数学现象的规律,初中阶段主要有“数字规律”和“图形规律”。现在略述如下:

1.数字规律

初中数学中的数字规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数的规律一,研究数论的基础部分的问题。

①正整数的规律,用数字表示为1、2、3……用字母表示为n。

②奇数的规律,用数字表示为1、3、5……用字母表示为2n-1。

③偶数的规律,用数字表示为2、4、6……用字母表示为2n。

(2)数的规律二,研究符合某种特定的代数关系问题。

数组中的数可以用代数式表达,如1、2、5、10、17、26……的代数规律是n2+1(n≥0,n是正整数)。

(3)图形中的数值规律,主要是指图形的构成要素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如:探究n条直线相交最多的交点数的规律是什么?.

分析如下:

两直线相交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五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0个交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后,进行适当的总结:

第一步,寻找个体的共性。这些交点组成了一组数,这组数的每一个数都能表示为一个数列之和,如:

1=1,

3=1+2,

6=1+2+3,

10=1+2+3+4,

第二步,寻找个体的特性,探求特性中的共性,为了更清楚地知道直线数量与交点数量的关系,我们作如下的对比:

直线条数 最多的交点数

2 1=1

3 3=1+2

4 6=1+2+3

5 10=1+2+3+4

2.图形规律

图形规律主要是指图形构成中所蕴含的图类关系、特定关系等,如对称关系、旋转关系、相似变换等。

通过规律性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一些正确的认识、观点、方法、思想,进而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把握数学的趣味性,以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还必须把握数学的趣味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指出:“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板着脸讲课,用无谓的语言讲课的陋习,我们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效益功能。教师用语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因为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听起来亲切,又能回味

无穷,比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巧妙运用成语、典故、俗语、顺口溜等。例如,我们在讲解“合并同类项”时,可以使用顺口溜:“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又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也可以使用顺口溜:“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罢了。”

把握数学的趣味性,学生学习起来既不觉得劳累,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师生合作,共享数学的美感

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奇异而美好的结果,如:

3×4=12,

33×34=1122,

333×334=111222,

3333×3334=11112222

……

这些结果显示了一种规律:m个3构成的数与其后继数的积是一个2m位数,其前m位为1,后m位为2。展示数学的这种奇异美,会使学生感到兴奋,受到吸引。又如,“黄金分割”的美感,报纸宽与长之比是0.618,有些门窗的宽与长之比为0.618,人们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

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从数学的显性美以及数学的隐性美,进而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些都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数学,不断创新。

总之,要想让学生学好初中数学,教师除了把握以上几点外,还要在平时教学中,认真思考,仔细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王允.初中数学应用题数学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21).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南县柳沟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数学兴趣规律性实用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What Is the Hidden Card?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以“媒”为“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用生活助燃数学之光
公证改革发展若干规律性认识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规律性探析
趣味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