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2015-09-01唐雯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负面高校教师情绪

唐雯谦

(海南大学,海口 570228)

一、前言

高校教师当前面临着较为巨大的工作压力,比如说教学科研任务、职称评定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他们处于象牙塔般的工作环境中,不太容易排解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负面情绪。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引导高校教师正确对待各种压力的话,他们就有可能无法恰当调适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1]。这就是说,高校教师应该做好情绪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当他们在遇到各种工作与生活压力的时候,能够适当地处理好各种负面情绪,促进自身的健康且长期发展。

二、高校教师情绪管理的基本内涵

高校教师情绪管理就是指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要能够努力克服消极情绪,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并且做到二者相互协调与相互包容[2]。具体阐述如下:

1.能够有效克服消极情绪。高校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压力,进而形成一些不良的消极情绪。那么,针对这些消极情绪,高校教师应该学会建立一种情绪疏导机制,根据具体的情境来适当地选择和表现情绪,切不可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教育工作。高校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尽量做到不影响教学质量与师生关系。

2.自觉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主导性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直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情绪构建者,要认真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要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三、高校教师情绪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教学成果、职称评定以及职位上升空间等多个方面。这些压力都使得高校教师的情绪管理现状受到多方关注。

1.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师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这势必对他们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来实施的教师考核制度以及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更是对一些年轻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压力。他们在教学科研之余,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这些压力。但是,并非所有高校教师都能够正确面对与恰当处理的,因此,他们就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工作情绪与不良心态。

2.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需要承担一定层次的科研项目。这是因为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教学水平,而且还与他们的工资待遇以及职称评审等直接挂钩。因此,高校教师面临的教学科研压力是巨大的,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紧密相关。高校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科研项目,那么,他们在有限的教学工作时间里要提高教学水平,又要提升科研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高校教师多种角色间的冲突。高校教师作为较高层次的教育工作者,社会对于他们的期待与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事实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着不同层面的角色,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与越来越复杂的责任。比如说,高校教师不仅在工作上面试图做到优秀与完美,同时还注重精神方面的满足感,尤其是希望实现较高的自我价值。加之社会上对于高校教师的园丁角色有着更高的期盼[3]。因此,当他们的真实身份与现实要求之间产生矛盾或冲突的时候,他们就会面临着比其他人更大的精神压力,很容易影响到他们工作质量的提升。

4.人际关系较为复杂。高校教师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时候,由于工作与生活压力较大,他们很少有机会直接与相关群体和组织建立一种较为有效的联系,从而造成了在获取相关资源与信息方面的障碍与困难。这是因为很多高校教师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搞教学与科研方面,而很多行政与科研岗位都是一些领导兼任的,他们在获取相关资源方面有着更多的优势与机会。这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就是高校教师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限。

四、高校教师情绪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高校教师进行情绪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烦恼,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情绪障碍,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高校教师就应该做好情绪管理工作,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稳定的情绪,从而维护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2.高校教师进行情绪管理,有利于促进他们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这是因为情绪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人际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高校教师能够做好情绪管理工作,就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构建一种和谐健康的人际网络,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及时调整情绪状态来实现有效沟通,从而为建立一种良性发展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高校教师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的具体途径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高校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显然离不开一个合理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提供制度保障,这是他们能够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条件。因此,首先,我们就应该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体系,让高校教师能够处于一种合理公平的竞争环境当中,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传统的考评方式,真正让心理需求更为旺盛的高校青年教师得到更多的心理满足感,并努力开拓更多的渠道让青年教师获得发展与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够让高校教师群中的核心部分得到真正的发展,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适当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为他们的工作与生活适当减轻负担。其次,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来帮助高校教师,尤其是其中处于相对劣势的青年教师。比如说,高校可以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来配备一些富有经验的老教师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尤其是指导他们在课堂教学与科研申报方面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与科研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学校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培训,并开展一些座谈会,深入了解高校教师的内心想法,真正减少他们的工作压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多给高校教师传达一些健康有益的心理健康知识,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并尽可能地关心他们的感情与家庭生活,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与心理安慰,切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2.努力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高校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与烦恼,那么,他们就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种种负面压力,尽可能地运用赞赏的目光来对待自己,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尤其是在面对失败和困扰的时候,要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想法,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与挫折,学会缓解和承受压力,让自己在挫折与困难中不断成熟与成长。这就是说,高校教师应该改变一些不合理的生活理念,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建立一种积极且合理的信念,从而切实提升自己抗挫折能力。在面对一些挫折的时候,高校教师要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克服各种绝对化、过分化以及糟糕至极化的不合理信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来转变情绪。

3.学会宣泄和调控好自己的情绪。高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烦心事,进而产生一些诸如烦躁、愤怒等负面情绪。作为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把这些负面情绪带入到教学与科研当中去,而是应该及时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即学会适时调控和宣泄情绪。具体来说,在工作中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一旦感觉自己的情绪有可能走向消极的一面,就应该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并找到导致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通过自我察觉法来对情绪实际情况进行测试,切不可盲目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否则很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高校教师一旦察觉自己的情绪不佳的时候,可以与别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疏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还可以通过写日记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高校教师如果不小心进入到极端情绪状态,一定要及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做出过于冲动的行为,适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让极端情绪得到有效的输出,并可以转换一下个人立场,学会观察别人的情绪,从而在理解他人的基础上释放自己的极端情绪。此外,高校教师还可以采取更多种宣泄和调节情绪的方式方法,让自己的负面情绪能够在合理的渠道中得到有效宣泄。比如说,高校教师可以自我倾诉,也可以通过运动或休闲娱乐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最终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

[1]孙野.教师课堂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应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王铁梅,于秋波.合理情绪疗法及其应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2):123—124.

[3]吴少进.高校青年教师职场情绪管理方略[J].滁州学院学报,2009,11(6):62—75.

猜你喜欢

负面高校教师情绪
远离负面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负面教育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