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词汇中母语负迁移的实证研究

2015-09-01崔淑丽温艳荣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介词母语汉语

崔淑丽,温艳荣

(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语言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会借助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等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1].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标语是一致的,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有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负迁移则指,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目标语的习惯,就对目标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就无法进行语言交际和语言运用,因此对词汇负迁移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 实证研究

由于词汇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中学生易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出现错误,而在词汇方面,特别是初中生词汇教学方面的负迁移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收集真实语料来统计中学生由于母语负迁移而导致的错误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归类.

1.1 研究的对象和问题

研究对象:选取了信阳柳林中学九年级(2)班和(3)班的96名学生,年龄在14到16岁之间,汉语为其母语.他们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环境,真正掌握的词汇量较少,语法知识和结构欠缺,因此学习英语词汇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2].

研究问题:(1)初中英语教学中由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词汇错误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在实验中的大致比例是多少?(2)由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词汇错误与英语成绩之间有何相关性?

1.2 实验假设和实验工具

实验假设:(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词汇方面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词性方面的负迁移和词义方面的负迁移.(2) 由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词汇错误量与英语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即错误数量越多,英语成绩越低.

实验工具:(1) 词汇测试卷是根据新课标对九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标准,结合近五年的河南省中招英语试卷所出,实验前词汇测试卷旨在了解两个班学生的词汇水平及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程度.实验后词汇测试卷旨在了解对实验班进行针对母语负迁移的教学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词汇成绩的变化及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程度有何差别.(2) 实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一方面可以分析观察实验结果与母语负迁移错误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可以鉴别实验的有效性.

1.3 实验过程

实验历时五个月.九年级(2)班和九年级(3)班人数相同,均为48人.使用的均为仁爱版英语教材,每周课时都是5节,实验前成绩相差不大.课题组在(2)班实验班英语词汇教学时针对母语负迁移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进行英汉对比和错误分析,提高预测负迁移错误的能力和自觉对抗负迁移影响的能力.(3)班控制班则按照传统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主要过程如下:

实验前测: 实验选取了两个总体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实验,为了解两个班学生的词汇水平是否相当,在实验前统一进行了词汇测试.测试为45分钟闭卷测试,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完成.

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依据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等理论,在实验班有意识地针对母语负迁移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母语负迁移及该怎样减小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最终使学生能有意识地自行分辨英汉语言的差别,预测可能会犯的错误,提高学习效率.而在控制班依旧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法.

实验后测:四个月后,实验结束,同样对两个班学生再进行一次词汇测试,了解实验后两个班的词汇水平变化及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程度的改变.

2 实证研究结果

对于出现的错误,为了合理断定某个错误是否来自母语干扰,课题组采用了James(1980)提出的并为对比分析学专家们普遍采用的翻译对等的标准,即使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形式等同起来以判断某个异常形式是否由母语干扰所引起[3].这也是研究者们所提到过的,在辨认某个错误是否由母语干扰所引起时,通常把学习者生成的短语或句子的语法形式译成学习者的本族语以确认是否存在相似性[4].因此,课题组把凡带有母语因素的错误归为母语干扰即母语负迁移一类.将语料收集到的词汇测试卷进行细致批改,明确标出错误处,然后进行分类统计.

图1 前测和后测专题测试错误统计

由图1可知:无论前测或后测,母语负迁移错误的比例都超过了总错误数量的一半,表明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存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但经过实验后,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数量明显减少.

图2 词性和词义错误数据统计

由图2数据统计可知:无论前测或后测,词性方面的母语负迁移错误都要远远多于词义方面的母语负迁移错误.大致比例为6:4.

表1 词汇和英语成绩的均值数据统计

表1具体展示了两个班在实验前后的词汇和英语成绩均值数据:实验前,两个班词汇成绩的均值和英语成绩的均值都无太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词汇成绩的均值比控制班高出6.292,同样的,实验班英语成绩的均值也比控制班高出1.375.从数据的角度来看,针对母语负迁移的实验教学在提高英语成绩方面是有效的,母语负迁移的错误越少,词汇成绩越高,英语成绩也相应高些.

3 初中英语词汇母语负迁移错误表现

词汇上的母语负迁移错误很多,本研究使用的是人工统计法,未一一标注收集语料中所有语言词汇错误,本文重点从词性和词汇两大方面的母语负迁移错误进行分析.

3.1 词性方面的负迁移

词性负迁移即英汉词性混淆引起的负迁移,词性是指根据词义、句法作用及形式特征分成的类别,从英语词汇的形态特征方面看,英语词汇属于屈折性语言,当用于不同词性时,常需要在形式上反映出来,即一类词通过一些屈折变化而转变成另一类词;而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缺少形态变化,即一个词用于不同的词性时,词本身没有改变,而是由词在句中的位置或借助汉字“的”“地”“得”来确定词性[5].学生在输出时使用了具有正确意义的单词,却对词性给予了错误的定位,如把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等.例如“He found that life moved slow in the countryside.”此句误用形容词“slow”来修饰动词“moved”,应该为副词形式“slowly”.忽视词性使得中学生词性观念淡薄,导致词性混淆或缺少词性转换等母语负迁移的错误.

(1) 名词和动词.名词是指人、事、物抽象的概念等名称的词.英语中的名词会有屈折变化.而汉语的名词则没有屈折变化.对初中生而言,掌握英语名词的数比较困难.英语中可数名词单数前面要加不定冠词“a”或“an”.单数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则要发生屈折变化.一般情况下,规则变化的名词在名词词尾加“-s”.如books 和 dogs;当单数名词以 x、s、ch、sh 等结尾时,其复数构成要在其后加 es,不规则的名词复数形式则需要特殊记忆:包括元音变化,如feet、men 等;单复数同型,如gross、sheep 等.这些都给英语初学者造成很大的困难.

而在汉语中,名词的复数无屈折变化,唯一的变化是在名词前面有修饰语,如会在一些名词前面添上“一些”“许多”“很多”等程度类的词,用来辨别名词的单复数意义.而英语的名词单复数的意义是由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及名词前的修饰语共同来表示.在英语中,可数名词占绝大多数,不可数名词占少数.在语言输出时,初中生往往会忘记英汉名词的不同之处.在他们的试卷中,不难发现这类名词形式的错误.例如:

1) Tom likes eating dumpling. (dumplings)

2) She is one of my good friend.(friends)

动词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种动作的词汇.每个完整的句子都有一个动词,动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用来描述主语的动作、事件和存在的状态等.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句子都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部分构成[6].可见,动词在句子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动词的误用足以引起课题组的高度重视,而且要特别关注动词的屈折变化.英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与汉语的动词时态、语态有很大的差别.英语属综合性语言,它通过语法、动词形态变化、助动词和一些虚词来表达句子意义,英语动词屈折变化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通过看动词的屈折变化,能够看出这个动作的发生是正在进行、发生在过去或者已经完成.但是,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它常常是借助时间副词“着”“了”“过”等词汇手段而不是通过词的形式变化来表示各种动作发生的时间与动作间的关系.即汉语的动词形式不需要发生屈折变化.例如:

3)They plant many trees last year.(planted)

4)I know him for two years.(have known)

例 3) 的错误属于时态和时间状语不一致,last year 是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所以,动词要发生屈折变化;例4)中,完成时态的动词要用过去分词,而例句中用了动词的原形,动词没有发生屈折变化,因此产生了错误. 受母语的影响,学生易混淆和误用英语词汇中的及物和不及物动词.而汉语中的很多动词很灵活,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而使用英语动词时限制非常多,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弄清它是及物还是不及物,什么时候是及物,什么时候不及物.受汉语句子结构的影响,学生错把英语的不及物动词误用作及物动词,导致对一些介词的遗漏.例如:They have to stay at home 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中stay 是不及物动词,要接宾语需要加介词 at.

在语态方面,英语中的被动语态的使用多于汉语,其结构和汉语区别很大.英语被动语态是由“助动词 be+动词过去分词”来表示.动词的过去分词有两种形式: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对于规则变化的动词,可套用语法规则,对不规则变化的动词,则需要专门记忆,否则容易出现记忆错误.而汉语中动词本身没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有时会用“把”字句式,或 “被”字句来表示被动.汉语中表示被动意义的主动句子很常见.比如“书丢了”中“丢”既可表主动意义的丢,也可表被动意义.如:Her book was lost. / She lost her book.英语初学者很难适应这些英汉差别,因此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例如:

5) He was invited in.(the host invite him in.)

此外,动词一致性错误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主谓不一致.英语句子中的动词须和主语在人称及数的方面保持一致,第三人称单数的主语后面的动词要变成单数形式.因而,典型的错误是第三人称现在时的主谓不一致.

6) The old man have gray hair.(has)

(2) 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特征的一类词.它主要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程度.它修饰名词时,一般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前面.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作定语常放于名词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由它们和被修饰的名词间的密切程度而定,越密切的形容词越靠近名词.若几个形容词的密切程度差不多,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在后.形容词的误用主要体现在形容词使用的不当.

7) The book is very interested. (interesting)

由于英语中形容词的复杂性,很容易出现误用.例7)中,interested和 interesting词性相同,都是形容词.但其修饰的主语是不同的,interested意为“使…感兴趣”用来修饰人,而interesting意为“有趣的”用来修饰物.课题组总结得出-ed 形式结尾的形容词用来修饰人,而-ing 形式结尾的形容词用来修饰物.类似这样的词还有“excited”“exciting”;“frightened”“frightening”等等.

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副词和形容词一样,也有它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可以参考形容词的变换形式.但以词尾ly结尾的副词(除early)须用more和most.

(3)介词和连词.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宾.介词可分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在英语中,常用的介词有以下几个:of、to、in、for、with、on 和 like 等.介词通常是用在名词、代词前,表时间、地点、原因等概念.介词用法广,须细致地研究和学习这类词.但是,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未对其重视和注意,反而是依赖于汉语思维运用英语介词,从而导致介词误用现象.此外,英语词汇中,有时一个英语单词有好几个词性.不同的词性所表达的词义就不同.例如:

8) They like best friends because they share everything with each other.

在这个句子中 like 意思是“相像的、相似的”时,属于介词.而与汉语不同,英语句子表达中充当谓语的只有动词.所以在 like 前面应该加上动词“are”,共同构成该句子的谓语动词.另外,like 还可翻译为“喜欢、喜爱”,属动词.很多学生受母语思维习惯会将其看作动词,从而造成词汇学习母语负迁移.

9)Yesterday I downloaded a new film in the Internet . (from)

例9)中,in表示在……里面,from表示从……、来自…….

连词也是一种虚词,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而只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及句与句的作用.连词可以连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句子,起连接作用.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连词时,往往借助于汉语连词的语法结构.如though/although 和 but 表示“虽然…但是…”的意思;because和so表示“因为…所以…”.大部分学生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在输出语言时将其连用,导致错误;还有 unless 和 “if…not”可以替换使用,也很容易连用.

3.2 词义方面的负迁移

词义负迁移主要指英汉词汇在指称范围和内涵意义上的差别而引起的负迁移.它主要包括词汇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及搭配意义.词义的学习是词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词汇的意义是一个多方位的立体概念,不是单一、孤立的词语组合,而词组的意义也不是词与词之间的简单叠加.英语初学者,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往往会借助汉语意义去对应理解英语词汇意义,这在初中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原因是初中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词汇的概念意义,所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不自觉地迁移到新学习的语言中去[7].

一词多义现象是英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点,一个英语单词会有几个对应的汉语词汇或词组,不像汉语中“桃”是桃,“木头”就是木头,如此界限分明.不能对应的话,英语学习者就会不知所措.

(1) 概念意义.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是指词本身的或客观的固定含义,即直接表面的意义.通常是字典中的解释意义,它是一个词的最基本意义,也是一个词的核心意义.学生在写文章时常先在头脑中用汉语构思,再把汉语一一对应译成英语,而英语中的大多数词汇和汉语并非完全对应,在表达方面也有很大不同,语言学习者常望文生义,输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表达[8].

英汉词汇在意义上存在完全对等、部分对等和不对等三种情况.词汇对等是指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汇和另外一种语言里的某个词汇其语义恰好对等,而且其引申意、使用的范围也大致相同.英汉语言中,科技、医学类的词汇主要属于这种完全对等的词.还有些词,其概念意义似乎对等,但在指称的范围、表达的程度和隐晦的褒贬等方面却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同[9].大部分外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观念上存在误区,他们将英汉两种语言机械地一一对应,即在头脑里把某个汉语词和某个英语词划上了等号,导致用词不恰当,混淆近义词.例如:borrow和lend汉语中都是“借”的意思,但英语中“借入”用borrow,“借出”则用lend.

(2)内涵意义.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表示词汇本身概念意义之外的意义.它是词汇的隐含义和引申义,体现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观、道德观、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方面.英语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词义的学习是打牢词汇学习根基的前提.英语和汉语的词义不仅包含概念意义,还有其引申和外延的意义.这种词汇内涵意义的习得需要借助第二语言习得的文化背景、篇章结构或者是上下文来获得.如果不考虑以上因素,只是掌握了词汇的基本意义并不是从根本上掌握英语词汇内涵.这会造成英语词汇表达的不准确.

以颜色词的内涵意义为例,汉语中,红色是“喜庆、好运”等比较积极的涵义,在英语的 red eyes (红肿的眼睛);in the red (负债、亏空)等表达中,红色常表示“红肿、发怒”等消极涵义,没有与汉语相对应的内涵意义.再如,S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all day和a blue movie中的blue分别是指“忧郁的、愁闷的”和“色情的”;而汉语中蓝色完全没有此内涵意义.再如dog一词比较特殊,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 (人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从这几个例句课题组看出,狗在英语中常表示“幸运”等积极内涵意义.而汉语中,“狗”除了其概念意义外,往往包含贬义,如“走狗”等消极涵义.很多学生由于没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在脑海中用汉语思维构思,就会导致用词错误.

此外,由于思维习惯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使用的形象不同,也会引起词汇文化内涵意义上的负迁移.不考虑文化背景,单从表面上去理解同一个词汇含义,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10].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由于初学者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受母语的影响容易发生迁移错误.

(3)搭配意义.词汇搭配指词与词之间横向组合关系.英语和汉语在词汇的搭配方式和语言习惯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汉语的表达较为笼统,而英语的表达较为具体,英汉的搭配习惯不可能呈现一一对应的形式[11].英语中的词汇搭配大多是约定俗成的.初中生英语知识积累欠缺,在输出词汇搭配时不地道.在做题时,由于对汉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借助汉语的习惯和思维去思考,导致用词错误,从而造成了英语词语搭配方面的负迁移.例如:红茶red tea (black tea),一阵大雨a big rain (a heavy rain),一张大大的嘴巴a big mouth (a wide mouth),一座小城市a little city (a small city).

在以上的词语习惯搭配中,学生受汉语思维和习惯的影响,直译现象比较明显,没有考虑到文化层面的意义,所以出现了搭配不当的错误[12].而上例中,wide mouth是大嘴巴,而big mouth是形容一个人话多,或爱说人是非.small和little都是形容词“小的”意思,因此学生常混淆它们与名词的搭配.small常修饰无生命的,little则修饰有生命的,如“girl”.

再如: 中国的食物价格很便宜.The price of Chinese food is very cheap.(low)因为受汉语词汇搭配的影响,所以这个句子出现了上述错误.汉语中价格可说“贵”“便宜”或者“高”“低”.但在英语中,只有商品本身才能说cheap(便宜)或expensive(贵),而price(价格)只能说low(低)或 high(高).

4 研究总结

通过本实验研究显示,汉语负迁移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了解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比分析,有意识地对抗母语干扰会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词汇的学习不只是一个量的问题,更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词汇习得也不只是学习新词,还包括掌握已知词的各种新意义、新概念和已知词的意义关系[13].所以词汇学习不是英汉简单的一一对应.由于研究时间限制,研究范围需进一步拓宽.为此,对于词汇的负迁移现象还有待更深入和细致的研究.

猜你喜欢

介词母语汉语
学汉语
介词和介词短语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介词不能这样用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母语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