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养鸭对水稻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试验

2015-09-01詹文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养鸭病虫草害卷叶螟

杨 萍,詹文莲,徐 鑫

(1.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六安 237010;2.安徽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泾县 242500;3.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综合型、环保型生态农业技术,是以水田种稻为基础,与家鸭野养相结合的复合种植技术;其实质是以水稻的安全生产为主,以鸭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两种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是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为提升农产品质量,探索立体生态农业,提高稻米品质,增加农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2014年,在淠史杭灌区安徽省六安城北灌溉试验总站,进行了稻田养鸭对水稻病虫草害及产量等因素影响的试验,为发展现代农业立体与生态种植、生产有机稻米、优质鸭肉等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II优608,由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播种前用10%二硫氰基甲烷(商品名:浸种灵)浸种2 d;供试鸭为樱桃谷鸭(体型较大,用“L”表示),鸭龄15 d,雌性和雄性各半,均由江苏广缘孵化场提供.

1.2 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本试验于2014年的4~7月在淠史杭灌区安徽省六安城北灌溉试验总站进行,试验田总面积9.0×667m2,土壤为沙性壤土,肥力良好,自动化排灌.设稻鸭共育区(简称养鸭区)(A)、化学农药控害区(即化学防控区,简称化防区)(B)和非养鸭区(即空白对照区,简称对照区)(C)三个处理,泥埂隔离各小区,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面积分别为1.0×667m2、1.0×667 m2、1.0×667m2,3次重复.每小区均按行株距25cm×18cm的密度、每丛均2本栽插;每小区的施肥水平一致,考虑到鸭粪肥田,整个施肥水平为一般田块施肥量的2/3.

养鸭区(A):养鸭区四周用3 cm网目的铁丝网做高1.5m并向内倾斜85°角的围栏;每个养鸭小区搭建一个移动式鸭棚,用木条和竹条钉制,顶部和四周用塑料布封严,棚底离地面高度为25cm,棚面积2m2,以便补饲和用于鸭子休憩、避风、雨、寒的栖息场所.注意平时保持棚舍的干燥、通风和卫生.水稻秧苗移栽后8d放养鸭苗,养鸭区每小区放养鸭苗15只(按1 5只/667 m2的鸭苗密度),视田间食物量情况,每天傍晚定时补充1次少量饲料,促使鸭在稻田觅食,至水稻抽穗期将鸭子赶出稻田,稻鸭共育期为80d左右.水稻抽穗后鸭子另外圈养,待鸭子体重为1~1.5 kg时售卖;整个水稻生育期不喷任何农药和除草剂.

化防区(B):课题组根据本试验区病虫草害情况开展合理的药剂防治.

对照区(C):不放鸭,全生育期不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2)试验观察.严格按照农业部病虫测报总站《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方法》,搞好病虫调查,监测稻飞虱、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等虫害的密度消长.在虫口达到防治指标、进行化学防治5d后调查各处理虫口,螟害率及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在当代害虫危害稳定时调查;稻瘟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按常规监测,化防区病害达到防治指标后进行化学防治,在灌浆期调查各处理病害发生程度.病虫害调查时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10丛,稻飞虱观察采用盘拍方式.病虫害观察时间从移栽后8d开始,每隔5d观察1次,病虫发生后按照测报办法规定的时间进行监测,直至成熟.

水稻进入抽穗期赶鸭上田后,每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调查1m2稻田杂草量,杂草取样后洗净、晾干、秤鲜重.稻谷收获前,每小区5点取样,调查有效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并称量千粒重,进行理论测产;每小区单独收割,进行现场实收测产.

本试验设置A、B、C三个处理、三次重复共九个小区,通过定期对水稻病虫草害的调查,分析不同处理对病虫草害发生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计算理论产量和实产收割,分析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田养鸭对水稻虫害的控制效果

由表1可知,稻田养鸭对水稻虫害防治效果显著,特别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1)二化螟.二化螟为本地主要危害螟虫,主要危害世代有一代和三代.本试验在分蘖期和关键期调查的危害结果和残留虫量,分别为一代二化螟和三代二化螟的危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代二化螟三个处理的平均枯鞘率分别为1.7%、1.9%、15.3%;三代二化螟在灌浆期的枯心率分别为0.1%、0.1%、1.2%,养鸭区与对照区调查结果相差10倍左右,差异显著.

(2)稻纵卷叶螟.2014年本地稻纵卷叶螟的主要危害代有五(三)代和六(四)代,本试验分别调查了这两个世代稻纵卷叶螟的卷叶率和残虫量.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五(三)稻纵卷叶螟对三个处理危害、平均卷叶率分别为:1.5%、2.1%、15.4%;六(四)稻纵卷叶螟对三个处理危害、平均卷叶率分别为:2.0%、1.9%、24%;两个世代的残留虫量调查显示,三个处理的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12、17、128头及14、13、171头,养鸭区与对照区差异显著,与化防区相当.分析认为鸭子可捕食稻株中上部的稻纵卷叶螟的幼虫,达到降低危害率的效果.

(3)稻飞虱.稻飞虱集中在稻丛基部取食,鸭子非常方便啄食稻丛基部的稻飞虱成(若)虫,达到降低虫口密度的效果.

分蘖期三个处理稻飞虱百丛虫口分别为107、103、2730头;抽穗期三个处理稻飞虱百丛虫口分别为213、129、3915头(其中百丛短翅成虫分别为3、2、23头).本试验养鸭对降低稻飞虱虫口效果显著.

2.2 稻田养鸭对水稻病害的控制效果

结果初步表明,鸭在水稻田频繁活动,改善田间通透条件,增强水稻抗病力,能降低病害发生率,效果虽不如化学防治显著,但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比如孕穗期纹枯病,三个处理平均病株率分别为6.1%、2.0%、8.2%(养鸭区可能有部分病叶被鸭子践踏、啄食,对试验结果可能有影响),养鸭区病株率略低于对照区.

表1 稻田养鸭对水稻虫害的控制效果田间调查表

表2 稻田养鸭对水稻病害的控制效果田间调查记载

2.3 稻田养鸭对草害的控制效果

由表3可知,稻田养鸭明显控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效果优于化学除草.主要原因是鸭喜欢取食鸭舌草、三棱草、水花生、四叶菜等阔叶杂草及浮萍等水面浮生杂草,同时鸭在稻田活动过程中,爪和嘴还践踏杂草.

表3 稻田养鸭对农田杂草控制效果的田间观察记载

调查结果显示,三个处理平均杂草鲜重分别为1.7 g/m2、1.9 g/m2、23.7 g/m2,养鸭区与化防区相当,与对照区差异显著.

3 稻田养鸭试验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稻田养鸭减轻了病、虫及杂草对水稻的危害;鸭子在稻丛间频繁穿梭觅食, 对水稻田进行中耕、疏松表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增加土壤和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和促进水稻根际有害气体的排出,促进水稻根茎生长,增强了稻株抗性;到了分蘖末期稻株间空隙变小,鸭子在稻丛间的活动,对水稻稻株“按摩”产生刺激作用, 加速基部枯黄叶片脱落、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和提高水稻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稻田养鸭极大提高了水稻产量.与对照区相比,实收产量比对照区高91.8kg/667m2,增产18.8%,比化防区高41.3 kg /667m2,增产7.6%.增产情况见表4.

3.2 生态效益

鸭子在稻田里不间断划动,起到治虫、控病、除草、中耕、浊水通气、壅泥培土等作用,不仅保证了鸭子本身的生长发育需要,还明显地控制了水稻病虫草的危害,促进水稻旺根、壮秆、增粒增重,稻鸭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还能有效清除水稻老叶、弱叶,增强稻株间通透性,改善了田间小气候,促进农田生态平衡,确保良好的农业环境;鸭子随地分泌物也起到了肥水、肥田的作用,因此稻田养鸭地块可以适当降低肥料施用量;

表4 稻田养鸭试验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

3.3 社会效益

在提倡绿色、有机产业的今天,由于稻田养鸭有效减少或不用化肥和农药,可以降低农田土壤、水域的化肥农药污染,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稻米产量和品质.稻田养鸭对稻田虫害、草害的控制效果明显,减少施用化学农药2次,能有效保护天敌,利于维护生态平衡;鸭粪可作肥料,能减少化肥施用量,改良土壤环境.

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稻田养鸭增加了水稻产量,促进了鸭子的销售,增加了经济效益;且降低环境污染,有效保持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稻田养鸭,提高了稻米及水禽的品质,提升食品安全程度,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稻田养鸭可促进有机稻米生产、效益农业的发展,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养鸭病虫草害卷叶螟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巧得妙方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荷兰科伯特与加拿大Ecoation合作改进病虫草害智能检测技术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