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2015-08-26于琦辽河油田审计处辽宁盘锦124000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8期
关键词:导向风险管理评估

于琦(辽河油田审计处,辽宁盘锦 124000)

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于琦
(辽河油田审计处,辽宁盘锦 124000)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在要求,提出了我国推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几点策略,重点研究了我国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操作程序,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组织目标,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提出了我国推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几点策略,及我国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操作程序,帮助企业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持续的监控,帮助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做出及时的战略反应和应对措施。

风险导向 内部审计 审计模式 审计现状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营的多元化,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为了降低企业风险,扩大企业经济效益,新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受到了国内外企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1-3]。郭胜利强调内部审计应关注公司治理框架中风险发现与风险管理,关注管理者及其经营管理认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关注组织在整个过程中的决策风险和经营风险[4]。郭群等人提出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内部审计结合企业目标,检查、评价企业现有控制措施能否将其存在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提出管理、控制风险的建议,强调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改变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把审计的起点放在关注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的风险[5]。Lain等人把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即审计计划阶段、系统测试阶段、交易测试阶段、期末审计准备阶段及期末审计阶段,强调在计划阶段进行固有风险评估,在系统测试阶段进行控制测试及控制风险的评估[6]。

2 我国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在要求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企业的风险评估作为实施审计的导向,所要审计的重点和范围要依据风险的评估来确定,进而对企业的风险实施控制和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出现是审计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对企业的潜在风险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提高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有效地降低企业的风险。

我国内部审计在管理机制、领导意识、机构设置、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丞待提高,这些弊端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推广及运用,但实际上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更需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来控制风险,所以我国企业应该转变观念,积极采取措施引入这一先进的内部审计模式,为其创造广泛的应用条件,并根据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和操作程序。

3 我国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存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对我国内部审计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仍处于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内部审计主要局限于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方面,风险管理未被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由此要在整个企业贯彻风险管理理念、树立风险意识,使企业所有员工都积极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把风险管理理念纳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各项工作之中,且正确处理风险与效益的关系。

(2)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我国只要少数企业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机制十分不完善。对于尚未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的企业,应加快建立;已经建立的企业,要不断的完善,评估是否有效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和改进。一般来说,企业经营规模大,,业务负责的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采用正式定量的风险管理方法;规模小、业务简单的企业则可以设置非正式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开展评价活动。

(3)重构内部审计组织系统。首先要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从体制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其次,变革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最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4)从战略管理高度进行推广。内部审计应该以风险为出发点,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为对象,将审计计划直接与企业风险挂钩,将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分配到风险大的重点领域上,树立成本效益原则,对于风险大的重点环节,采取更严密的审计程序和更严格的手段。

图1 被审单位选择流程图

4 我国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操作程序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就是风险控制过程,根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状况,构建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行的操作程序如下:

(1)制定审计计划。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注重审计计划阶段的工作,将审计计划与风险相联系,审计计划反映组织的风险战略,其工作重点是研究本企业经营环境、经营状况、企业组织机构、行业特点及宏观经济环境,通过分析初步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对重要环节或事件做出初步判断,进而编制出整个审计计划。

(2)选择被审单位。通过综合审计计划阶段调查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案等资源,按照风险因素优先性审计规划,选择被审单位。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审计测试与评价。运用抽样、观察、分析、调查与评估等方法获取有关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证据,具体程序为评估确定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且是否存在管理这些风险的控制程序;确定组织的经营战略、风险管理方法、风险偏好和风险接受程度;检查企业之前发表的风险评估报告;了解被审单位针对风险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独立评价被审单位风险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及评估风险报告的充分性和及时性;针对评估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4)编写审计报告。审计实施过程中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审计小组内部工作会议,阐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同问题提出不同的风险管理建议。在审计实施完成后,每位审计人员要对其负责的工作进行书面总结,审计项目负责人综合审计评估结果出具审计报告。

(5)后续审计。根据原项目所涉及风险的大小及实施纠正活动和建议方案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是否进行后续审计。一般来说,风险大、实施纠正活动或建议方案的困难多的项目必须实施后续审计。后续审计需要出具后续审计报告,并与被审单位讨论审计建议未得到落实的原因。

5 结语

如今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已经由控制评价转向了风险评估,我国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需要积极应用和推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重视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对企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帮助企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将企业的运营风险降到最低。

[1]David Mcnamee,Ceorges selim.Risk-basked Auditing[J].广东审计,2000,36(1):25-27.

[2]庄飞鹏.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运作流程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2,1:99-100.

[3]王民.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5:86-87.

[4]郭群,吴惠吟.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68(2):54-57.

[5]郭胜利.内部审计基本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3:5.

[6]Lain Gray,Stuart Manson.The Audit Process:Principles,Practice & Cases[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18.

猜你喜欢

导向风险管理评估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评估依据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