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谋杀了中国文艺片

2015-08-24李晓婷席郁兰冯浩鹏

商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王小帅文艺片

李晓婷 席郁兰 冯浩鹏

王小帅把4月30日称为“拍电影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那天《闯入者》首映,全国排片率1.6%。同一天上映的偶像电影《何以笙箫默》,排片率在30%以上;《速度与激情7》已经上映第19天,排片率依然有近15%。

王小帅无法接受。当天傍晚便在微博发布声明,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现实情况之严峻、排片量之少、排片场次之边缘,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谁也没料到,这番诉苦反倒成了《闯入者》的最佳营销——当晚,范冰冰、姚晨、高圆圆等明星、电影人转发了这条微博。接着,很多影院增加了排片率,万达、金逸等院线直接表示要“力挺”。5月2日起,万达院线要求旗下影院增加《闯入者》排片,至少每天3场。但更多的院线对这样的“撒娇”并不买账:“不是不支持,我们也要活!”话语中的委屈不比导演少。

对此,王小帅的妻子、《闯入者》制片人刘璇把桌子敲得嘣嘣响:“谁错了?我没有办法解答这个问题。影院错了吗?没有。观众也没有错啊。我只知道不是影院的错,也不是观众的错。但排片肯定是不合理。”

过去,王小帅对电影市场的商业化一直颇有微词。

对于自己的第12部作品《闯入者》,他认为,“故事是很接地气的,老百姓是很能够关联到自己的,而且起码能看得进去。”这不光是王小帅自己的看法,投资方、宣传公司也有共识。

光合映画是《闯入者》的宣传公司,这是王小帅的电影第一次邀请专业的宣传团队。《我11》时,宣传单一,除了靠微博,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这回,全国路演、微博话题、预告片、发布会,看上去,该有的都有。

片方和发行方原本盘算,首映争取5%的排片,再靠口碑、宣传,争取冲到10%,照光合映画负责人陈旧的估计,票房也许可以做到2000万。然而在上映当日,全国排片率1.6%,票房仅为45万。

院线就像超市哪个好卖摆那个

现实情况是,五一档这类节假日是影院争取营收的最佳时期,把宝押在那些明显好卖的电影上,显然更合情理。

广州华影青宫电影城市场推广经理杨桁把影院比作超市:“一般货架上至少摆五个东西,每次补货都被卖空,你是不是要在旁边备一箱货?如果摆在那里,一整天都没卖出去一个,说明那个东西是不受欢迎的。”

影院负责人随时监控,每天调整第二天的排片,通常依照当天的票房和预售情况,从上座率最好的电影排起,保证它们的黄金场次,依次排完,有空档再由不那么好卖的影片填满。

有些影院有公式计算:一个电影的票房占比(即单片票房收入占影院总票房的百分比)除以场次占比(即单片场次数占总场次数的百分比),如果大于1,表明有得赚,那就多排。

“比如《速7》明6日是21%/17%(也就是说,用影院17%的资源,创造了影院21%的收益),大于1,就会多增加场次。《闯入者》6日的数据是3%/7%,亏了,7日就变成了1场。”大地数字影院番禺潮流汇店店长梁海涛说,该影院从5月9日起,不再放映《闯入者》。电影的口碑、王小帅的呼吁以及明星的站台起了效果,《闯入者》的整体排片上升了。比如广州的影院,从4月30日到明3日,《闯入者》只有30到40场,4日到8日明显增多,最多的一天116场。

但这并非出于对王小帅本人的支持或者对观众口碑的认同,影院的逻辑还是市场逻辑:五一假期三天过去了,几部“主流大片”势头已过,《闯入者》的上座率、票房、口碑都好,排片自然要增加。

前有《速7》,后有《复2》

资深影人高军把选错档期看作《闯入者》“营销上最大的问题”。“这种主打情怀的文艺片,在黄金档期的话,会被进口大片和国产商业大片压得喘不过气来。”

王小帅和刘璇原本考虑过,2014年9月从威尼斯回来,10月就上映,像《白日焰火》那样,趁热。但那时,正式的宣传还没开始。2015年春节前,光合映画接下了《闯入者》的宣传。春节档竞争太激烈,到了4月中旬,宣传差不多了,《速7》来了,5月中旬,又有《复仇者联盟2》,再往下,又到了竞争更激烈的暑期档。

但王小帅没料到:一部《速7》,在中国的大银幕上停留了一个多月,票房连创纪录。《何以笙箫默》《左耳》又吸纳了大部分的80后、90后,而他们,正是现在中国电影观众的主流。对他们来说,《闯入者》这样的严肃电影、文艺片,根本不是首选。

王小帅一度认为,可以把那些大家以为不看电影的人,“40后”“50后”“60后”,重新叫到电影院里来:“实际上是在把电影的盘子做大,而不至于都是同质化的电影。”

5月10日母亲节前,《闯入者》推出新海报,大字写着:“和妈妈一起看《闯入者》。”

母亲节当天,《闯入者》的票房仅为60万。要靠一部片子,把年长的观众带到电影院看电影,显然不太可能。

只能犯罪,不能文艺

《观音山》《白日焰火》《万物生长》宣传时,都明确拒绝把自己定位成文艺片。陈旧也是《白日焰火》宣传的负责人,他很清楚,这几年缺乏明星主演的文艺小片,票房过1000万的没几部,《闯入者》宣传时得把这个标签摘掉,否则只会让主流观众敬而远之。

《白日焰火》被包装成一个犯罪爱情故事,《闯入者》最终被定位为“犯罪剧情片”而非惊悚悬疑,因为刘璇认为《闯入者》不够悬疑也不够惊悚。

《闯入者》的演员阵容不错:实力派老演员吕中,加上冯远征、秦海璐、秦昊,没有一个是小演员。而影院看重的却是流行的偶像、明星。重庆UME影城渝中店业务部副主任席堃事后了解《闯入者》在重庆的地面活动:书城分享,和影院在同一家商场。但这么文静的活动很容易就被盖过去了:《何以笙箫默》主创黄晓明、杨颖、杨幂也在重庆进行了落地活动,“现场人气相当之高,场面几近疯狂”。

“《白日焰火》我们做了很大的渠道曝光,是在文艺片里做得比较好的。但是《闯入者》我们想做都做不了,把吕中抬出来根本没人认。秦昊、秦海璐只是客串的角色,也不符合商业电影市场的需求。”陈旧很无奈,最后,“唯一可以拿出来放大的就是‘闯入者这三个字。”

而那些把首映排片当作押注的影院经理,特别看重上映前一周的传播效果,结论是:《闯入者》上映前,公交车站、地铁根本看不到海报,网上声音基本没有,去看百度指数、微博、朋友圈,很少有^在讨论。

陈旧很快找到了反驳的例子:“有很多惊悚片前期宣传都没怎么做,但院线排了三五个点。”

至于那些大面积的宣传覆盖,“文艺小片”根本拼不过“商业大片”。

陈旧想:实际上,在那些院线心里,已经宣判文艺片死刑了。

光合映画做过很多文艺片,成功、失败的案例都有。“大家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票房都不太高。这么多年,尤其是文艺小片,我们只是知道怎么样一定不行,但怎么样又行?谁都心里没底。”

谁来拯救文艺片

万达、金逸等商业院线中的“长线放映”,听上去像文艺片们的好出路。

但《闯入者》开始做长线的背景是:5月12日《复仇者联盟2》上映。

“也只有长线放映的空间了”,高军介绍,长线放映应该是选择有效的城市、有效的银幕做长线的放映,形成口碑以后,再铺开,“而不是说排片遇冷以后,才做长线。长线不是将就出来的,是提前确定好的。”

艺术院线,是另一条出路。“现在问题是,所有的东西都在同一个货架上销售,没有细分。”刘璇也借用了超市的比喻,“文艺片应该有一个专门的地方。”

北京万国城百老汇电影中心算是“专门的地方”,它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艺术影院。《闯入者》首映日,它排了三场,占比15%。观众也比一般影院多,上映前几天的平均上座率,都是影院最高。最高点在5月2日,排了5场,占比25%,上座率达到59.05%,票房11610元。

对更多大众化、规模小的影院来说,拯救文艺片,既不是他们的义务,他们也没有分散风险的足够能力,显然只能把宝押在更保险的电影,比如那些投资巨大、明星云集的商业大片上。

王小帅发出声明的第二天,5月1日《闯入者》的票房达90万,是首日的两倍。2日和3日,票房都超过百万,此后每日票房,都不过百万。和如今动辄上亿票房的商业大片相比,这个数字显然小得可怜。

5月12日,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复仇者联盟2》,排片率达67.92%。在绝大部分电影院,《闯入者》已被下线。

“这不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问题,这是一块牛排和一块萝卜干之间怎么互不干扰的问题。”王小帅说。

(据《南方周末》,有删改)

猜你喜欢

王小帅文艺片
消费社会下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文艺片出路探析
证据
证 据
证据
偷电证据
汤唯产后复出加盟毕赣新片,华策影业大制作加持,文艺片市场是否迎来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