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看中国清代的法制

2015-08-19程昭华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红楼梦

程昭华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曹先生用恢弘的大笔刻画了清代政治、经济、人文、法制等的方方面面。本文从第四回为视角,以点带面地来探讨清代的法律影响因素、社会法制形态,为读者展现清代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法律与文学;清代法制;《红楼梦》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借林如海攀上贾家的关系得以复官,补授应天府。其下车伊始便受理了一个无人敢管的案件:呆霸王薛蟠与小乡宦之子冯渊为挣一女婢英莲,各不相让,薛家公子呆霸王薛蟠喝令家奴把冯渊活活打死。对这样一桩人命关天的大事,薛蟠却“视为儿戏”,事发之后,只管带了家眷扬长而去。贾雨村了解此事后,遂准备发签差人立即将凶犯家人拿来拷问,结果被一门子使眼色制止。贾雨村狐疑,便停手询问原因,遂得知门子是故人,此举是劝其不要招惹薛家。并获赠“护官符”,贾雨村听从门子建议“相时而动”,于是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随后疾修书与贾政和王子腾聊表自己的心意,实际上是在为自己邀功。薛蟠与其妹二人随母亲前往京城。薛家三口入住梨香院,宝钗与众姐妹一处读书玩乐,薛蟠则与众公子哥一处饮酒作乐。一处是死者家眷的悲伤,一处是英莲身处的水深火热,一处是贾雨村等的勾结乱判,而当事人呆霸王却是一无所知。

《红楼梦》可以说是清朝法律的一个真实写照,整本小说从法律的角度看以刑事案件为明线,民事矛盾和冲突为暗线,两条线索相互穿插交错,彼此呼应,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以及人物命运的沉浮变化也是踩在明暗两线之上,这样构成了《红楼梦》的法律背景。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很多的红学研究者认为《红楼梦》中第四回是小说的总纲,是正确阅读和理解全书的一把钥匙。这一回对全书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结构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样的观点可能有人反对,但是在我看来,至少对于整部小说的法律背景而言确实是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从第四回,我们可以大致的看到清朝法制的轮廓:以科举制为基础的选官制度,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家长制度和行政司法相混淆的司法制度。

贾雨村苦心读书,借甄士隐资财相助考取科举制下的进士,却因为种种原因被革官。最终还是通过林如海攀附贾家获得了复官。科举制是清朝选官的基础,读书人通过多年的苦读来谋求功名。而谋取功名之后,却不能够“在其位,谋其政”,混迹官场只为私利,视司法如儿戏,将自己手中的行政司法大权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口口声声的仁义道德最后都成为他们以权谋私的遮羞布而已。他们一个个学富五车,却最终都成为这个时代的蛀虫。作者无形之中将贾雨村和贾宝玉形成一个对比,正是作者对于科举制这种落后的选官制度的无情批判。道貌岸然的贾雨村为一己之利不顾甄家的恩情,不顾朝纲司法,不顾道德正义。功名何用!到底有多少读书人还记得自己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

贾雨村在上任之初获旧相识的门子所赠的“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作者借一个门子之口,将整篇小说的人物阶级关系讲清楚。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断的联姻让他们之间的血亲关系建立起来,形成了清代贵族的宗族制度。这也直接导致了贾雨村从要正义执法不辜负“皇恩浩荡”变成了听信门子之计,胡乱结案,并且急于修书给贾王二家来邀功。所以我们在清朝法制史中说讲到宗族家长制是贵族的制度,但是却对清代而言,是这个朝代的根基,巩固了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官员们往往依附于大的家族,这也使得司法为了家族利益而常常失去平衡,导致了社会的灰暗,陷百姓于水火。

清代在地方采用行政与司法相结合的原则,贾雨村上任应天府,应天府既是行政机构,又是司法机构。贾雨村饱读诗书,对于司法实践却是一无所知,他处理的第一个案子是在门子的指引下完成的。在这样的制度下,拥有司法裁量权的官员并没有司法知识背景,更哪能用一个法律人的标准衡量,司法的公正更是难以实现。在这样的制度下,方便了行政力量对于司法施加外部的影响,甚至于使得司法沦为行政的附属品。贾雨村为了自己的仕途通达,不惜牺牲司法的正义,而且是置自己昔日恩人之女英莲于水火而不顾,司法的独立性荡然无存,更何谈司法的公平正义!

宗族家长制的根深蒂固,科举制培养出来的书呆子庸才,以及司法行政混淆在一起的一体制度都在这一章节体现出来,作者以第四章为法律背景的提纲来全书穿插法律的线索,虽然出场的都是小说里的次要人物,但是依然可以从侧面反映。这样的法律事实只是作为后文诸多主角故事的一个样本。作者在这部小说开始阶段就在不温不火的叙述中将法律背景表述完整,以此为起点衔接之后的情节,随着四大家族(以贾府为主)的兴衰故事娓娓道来,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深刻想法。这样的法制终将会随着这些权贵的没落而土崩瓦解。

就像明代张岱《自提小像》中所述: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猜你喜欢

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