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勃罗梭思想学习

2015-08-19陈艳灵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5期

陈艳灵

摘要:在《犯罪人论》中,龙勃罗梭开篇立意强调:我们要抛弃纯理论的研究,要对普通存在的现象进行研究而不是只着眼于上一秒刚刚发生的偶然事件。要想真正了解犯罪的本质,就要对犯罪人的体质和心理进行研究。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刑事科学研究的重点从犯罪行为的研究转向了犯罪人本身,也使犯罪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而奠定他“犯罪学之父”的历史地位。本文通过对天生犯罪人论的评价,犯罪原因分析与犯罪防治理论三个方面来行学习、分析。

关键词:天生犯罪人论;犯罪原因;犯罪防治

一、天生犯罪人论评价

龙勃罗梭最著名的理论为“天生犯罪人”论,这是基于对大量犯罪人头盖骨进行解剖分析得出的结论。他认为犯罪是原始兽性返祖的现象,过于强调个人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作用。这一理论并不被现代法学家所接受,并遭到猛烈抨击。但是,我们也不能以此否定该理论的进步意义。

首先,判断一个理论是否进步应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阶段中。虽然天生犯罪人理论存在很多主观猜想,但我们也不能过于苛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种思想的产生肯定受制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局限性。就如我们不能过于苛刻封建时期取证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试想一下在没有现代高科技辅助,没有DNA检验方式存在的情况下,再富有经验的官员也无法完全避免刑讯逼供。所以我们在分析天生犯罪人论时,不应仅局限于它的实用价值更应关注它的方法论意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若是我们客观的把此理论放到十九世纪中叶去考察,那么他大胆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犯罪学,确实是大胆开新,值得肯定。

其次,龙勃罗梭的研究引领了犯罪学的进一步发展,脱胎于传统古典犯罪学的观点。主张犯罪的产生并不完全限于自由意志的支配,同时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文化、气候、年龄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理论已经是一个重大进步。

再者,他使犯罪学的研究从行为转向了犯罪人本身。为了解决从主观出发拘泥于理论研究的弊端,他主张关注现实,注重普遍规律的总结。抵制仅以行为的轻重来决定刑罚的轻重,而不过问犯罪人犯罪原因如何。正是龙勃罗梭科学的研究方法,引领了犯罪学的发展方向。

二、犯罪原因分析

犯罪人如一个病人,而法学家们的任务就是像医生那样发现疾病产生的原因,准确诊断、对症下药。龙勃罗梭把犯罪的原因主要归因于气候、种族、文化、饮食、遗传与年龄。在这些原因内有的值得肯定有些却需要我们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一)气候

在气候因素中,热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书中提到的:三月份,溺婴罪占第一位;五月份是流浪罪;六月份是强奸罪。在气候影响犯罪这个因素中,很难否认气温变化与犯罪种类、数量之间的客观联系。因为气温的升降,会相应引起人体的一定生理反应,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除了气温变化这一主要因素外,其他气候条件也可能对犯罪产生影响,如我们常说的“月黑风高夜,正是杀人时”的俗语所反应的现象。

(二)种族

龙勃罗梭认为种族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犯罪。如他认为吉普赛女人以盗窃而闻名,在阿拉伯有些部族诚实而有些却非常懒惰。但笔者认为,把种族列为犯罪原因有欠妥当,种族不分优劣,人种不分高低。把种族列为原因之一,有划分种族高低之嫌。与其把它归为种族倒不如归因于特定的区域与空间。如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财产犯罪和经济犯罪居多而暴力犯罪甚少。在居民流动频繁或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犯罪率较高;反之,在居民相对稳定流动人口较少的地方,犯罪率则较低。

(三)文化

龙勃罗梭肯定文化对犯罪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与现代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会相应产生新的犯罪类型。文化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决定大众的思维方式,形成一个社会的经验法则。所以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决定犯罪率的高低。在当今时代,有太多的文化冲突,所以我们国家社会乃至个人,都有义务来净化环境,反对血腥、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思想。

(四)饮食

龙勃罗梭认为饮食结构的不同犯罪倾向也不同,食素让人温和食肉让人残暴。但以饮食结构的不同来归因犯罪,却有点受制于动物的天然本能,如食肉的老虎比食素的绵羊残暴的多。但人不仅受限于动物的本能,更受控于人独有的意识和控制力。

(五)遗传与年龄

遗传因素类似与天生犯罪人的观点,认为犯罪的基因是可以遗传的。对于此观点,只能说龙勃罗梭从一个医学家的角度对遗传基因进行了分析,但过于主观臆断而忽视后天的因素。年龄方面,由于体力和性情的不同,青少年与老年呈现出不同的犯罪倾向,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

三、犯罪防治理论

(一)劳动改造犯罪人

龙勃罗梭认为劳动能激发犯罪人的精力,帮助犯罪人谋得一技之长重新融入社会,更能节约国家经费开支。通过设置适合犯罪人从事的劳动,用奖励与报酬来激发犯罪人的积极性等方式改造犯罪人。一方面,能避免书面化的纯理论教育带来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能调剂枯燥的监狱生活使犯罪人能重新融入社会,使国家节约对监狱的巨大开支。他的这一理论被各个国家所采用,影响深远。

(二)监狱管理理论

龙勃罗梭认为监狱是一个大染缸,容易交叉感染,不利于犯罪人的改造。所以他主张监狱的独居式管理,减少犯罪人之间的联系。但建设独居监狱花费巨大,现代国家采用的并不多。另外在囚犯的教育改造上,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犯罪人的性格特点和爱好来进行教育。

(三)刑罚个别化

龙勃罗梭主张刑罚的预防理论反对报复论,主张刑罚的个别化。以犯罪人不同的社会危险来施以不同的刑罚,主张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应分监关押避免交叉感染,可以根据犯罪人的表现给予提前释放。种种理论的提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采纳,对整个刑法学研究都产生了巨大作用。

四、结语

龙勃罗梭作为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尽管他的理论存在着主观臆断,存在着不太成熟的地方。但他对犯罪学孜孜不倦的钻研态度,对犯罪学研究的巨大贡献,也不负于他“犯罪学之父”的称号,值得后来人的尊敬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