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历史与社会》源于生活、融于生活

2015-08-19林媛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全球化生活

林媛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渐渐步入日常课堂,历史与社会教学由原来侧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发展为更注重对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采取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使得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学生很难产生共鸣。本文从新课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素质等四个方面以例子来说明如何使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中。

一、以生活情景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使学生在熟悉的历史与社会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七年级(上)《我的家在哪里》时,可以出示学校所在街道的平面图,让学生找学校所在的位置,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社区知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要告诉他们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看图时一定要记住这三个要素,并且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接下去,可以拿出所在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室各在哪里。然后,再比较这两幅图幅的大小,以引出比例尺大小的知识点,并介绍应如何选择地图。课后,可布置学生画自己家所在社区的平面草图,并抽取几张离校较近的草图,分小组按图找到该生的家。这就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画图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识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把学生熟悉的内容带入课堂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思想,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如“稻作文化的印记”一课,教材采用湄南河平原案例,而学生对湄南河平原并不了解。所以上课前一周可布置让学生向农民了解水稻生产的过程,到田野观察,拍摄农民田间劳作的照片。通过展示学生收集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教材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例如进行“季风的影响”教学时,让学生联系2003年夏季,江南旱灾,淮河流域洪灾,分析中国夏季风的强弱、时间长短是导致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在“巧用地图”教学时,联系学生旅游、爬山经验设计旅游爬山路线,充分利用学生生活资源,使教学变得丰富生动。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选择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将历史与社会知识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在教学《聚焦经济全球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体验感受有哪些现象是可以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并且让学生探讨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日常观察中会发现:麦当劳、可口可乐、肯德基等进入我国市场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航班、贸易港口的开通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而这些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交通的发展、通讯的完善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书本知识“活”起来。

三、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身感知

七年级教材在每一个单元最后都安排了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如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能让学生以社会调查的形式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并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心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体验社会责任,让学生亲历亲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故事、事件的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引导他们“进入”情景,体验相应角色的感受,从而实现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家住平原——用机器种庄稼》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三组记者(自然环境组记者、农业生产组记者、社会生活组记者)到美国中部平原采风,采访乔治一家及其工人。课堂上,同学们能做到一问一答,一来一往,气氛活跃。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远比教师纯粹的讲解要深刻得多。另外,模拟听证会、小组合作学习等也都是很好的教学活动形式。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推进,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被广泛地运用在了课堂教学之中。教学手段生活化的教学将为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适应了学生发展认知的内在要求。

四、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

《历史与社会》教学而言,教师应有丰富的阅历,除了以往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典型事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事件外,还包括教师外出或旅游过程中了解到的有关各地一些历史见闻和收集到的资料。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认识宝岛台湾这一课,有一次听课就发现授课老师以自己在台湾的游览经历来串联整堂课。先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她在台湾旅游拍摄的照片,这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导入开始,学生的兴趣和思维都紧紧围绕着本堂课的教学,课堂氛围尤其地好。

学校教育的终极价值是社会价值,教师必须把握好度,由“传授者、授业者、解惑者”变成了课堂上的“主持人”,这就促使教师要更加认真地备课、充电,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全球化生活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