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则与公平意识

2015-08-19厉潇然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法治社会法律素养规则意识

厉潇然

摘要:法律人是以法律的研究、运用为职业的人,他们所具备的法治良知、法律素养与法律方法反映了一个国家法治化程度的高低,更是法治社会是否能够建成并且合理、高效运转的决定性因素。而规则与公平意识是法律人最重要的两项法律素养,是法律人能够深入细致地进行法律价值考量、理性评判地适用法律规则、客观准确地分析案件事实、恰当准确地运用法律的前提,是法律人能够产生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和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的保障。

关键词:法律人;规则意识;公平意识;法律素养;法治社会

德国法学家莱茵斯坦说过:“法的形式和适用是一种艺术,这种法的艺术表现为何种样式取决于谁是艺术家。”这句话充分地表明法律人的素养对于法律运用的重要性。法律人的素养应当是一种文化,它使法律知识与法律人有机结合,从而获得了生命和活力;法律人的素养更应当是一种内在精神,它作为法律人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使法律职业有了灵魂和方向。

法律人即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掌握了娴熟的法律技能和法律伦理的人。法律人并不仅仅局限于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者,也能够存在于政府、机构、企业等各行各业。他们是以法律的研究、运用为职业的人,他们是实践中法律的化身,他们所具备的法治良知、法律素养与法律方法几乎决定了一个国家法律的运用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法治化程度的高低,更是法治社会是否能够建成并且合理、高效运转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法治社会对于更是进一步提升了对于法律人的要求,那就是“活”的法律。换言之,现代法治社会不仅仅要求法律人能够做法律的代言人,更要求能够在法治精神和法律原则等基本规则的规制下充分而恰当的运用其主观能动性,灵活地运用法律工具解决纷繁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问题。

规则与公平意识是法律人最重要的两项法律素养,是法律人能够深入细致地进行法律价值考量、理性评判地适用法律规则、客观准确地分析案件事实、恰当准确地运用法律的前提,是法律人能够产生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和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的保障。

一、规则意识: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类社会的秩序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在不断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并经过人类有意的总结、提取,产生了一种能够使整个社会次第有序、有章有法的规则。在一个法治社会,人们总结而普遍遵守的秩序、规则主要体现为法律。法律是经过严格的程序、慎重的考察产生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应当具有不可挑战的权威。法律不但是一种建立在公平正义和人类理性德性基础上的秩序,更是一种致力于为人类社会创造公平合理的规则。

要创建一个能够保持社会良好运转的社会秩序,在建立一套好的规范与原则、一套好的法律制度同时,更要保证法律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遵守与执行,使法的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因此,一个合格的、具有较高素养的法律人应当形成一种规则意识,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从自己的身边入手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秩序。这就要求一个法律人在熟悉法条规定和诉讼程序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则制度背后的法律意识、法律价值和法律精神以面对不断完善的、体系纷繁的法律关系、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

因此,作为法律人,必须以规则意识律己处事,对法律存敬畏之心。规则意识不仅仅是要求法律人熟练掌握规则的知识和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形成遵守规则的意愿和习惯。一方面,规则的知识和内容有利于为法律人划定一个统一的行为标准,另一方面,形成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有利于提高法律人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例如,侦查人员为侦破案件而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讯逼供,往往并非是由于有关规则的知识和内容的欠缺或是由于他不知道依法办案是司法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而大多是由于一种特权大于法权的错误认识,以及自觉遵守法律规则意识的淡薄。

规则意识是法律人的一项重要素养,法律人应自觉以规则意识训练自己,将规则意识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之中,时刻以之引导自己的行为。首先,法律人应当承认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神圣不可侵犯性,发自内心地珍视和维护法律,从而产生一种对于法律规则的高度的认同感。其次,法律人要形成对于规则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坚信法律是道德、宗教等无法替代的社会控制手段,是维系现代社会正常运作的纽带。最后,法律人应当习惯于用法律约束自己,在工作中以至于生活中时刻恪守种种规则,从最初有意识地接受法律的约束到形成具有惯性的规则意识,最终自然而然地达到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二、公平意识:赢得尊重与信任

“当事人可以接受败诉,但无法接受不公平”。因为法律应当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最依赖、最信任的一道防线。要真正实现公平正义的法治价值,在公正的法律和良好的、严格的实施程序的基础上,法律人值得信赖的专业水平和公正严明的法律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正义的品德、公平的心态、严明的操守是保证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基础。

要养成公平意识,就要求法律人在法律的研习和实践过程中内外兼修,不仅锻炼自己的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公平意识在法律素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提升法律职业道德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首先,法律人应当忠实于法律、推崇法律,理解公平在法律中贯穿始终的灵魂地位,并保证这种公平的法律内涵不因法律人道德修养的欠缺而被践踏。其次,树立健全完善的公平观,努力使自己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卫士。西塞罗说:“法是正义与非正义事物之间的界限。”每个法律人都应当具有通过法律来实现正义的信念与行动。再次,法律人应当刚直不阿、无所畏惧,有足够的勇气、敢于维护公平。最后,法律人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明辨是非曲直。如此,法律人才能够以一种独立、公平的态度对外部事实进行认知,在复杂的法律事实中运用正确的法律方法进行推理与判断,从而确保司法制度在与相关规则的时效性

要真正在每一个法律人的心理都形成一种牢固的公平意识,在法律人主动对自身的公平意识进行养成与提升的同时,还需要其他的外部机制来对他们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教育与熏陶、监督和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完善法律人的追责机制,从内、外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保证法律人知法、守法、用法,使法律人不但通过运用法律去规制与调整他人行为的,也将法律奉为其自身的标尺,从而为法治社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在现实生活的语言行为中赢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逐渐提高法律人在人们心目中的重量。

三、重要意义:让阳光照耀每一人

依法治国于1997年被纳入“九五”计划、写入中共十五大报告,这是其首次进入中国国家决策中。17年后,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再次点燃了这一国家治理理念。自从“依法治国”的国策被旗帜鲜明地提出来,法制建设的步伐便不断地加快。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严格实施是维护法律尊严与权威的根本方法。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转型期,而“让阳光照耀每一个人”的愿望的实现需要全体法律人甚至是全社会的推动。法律人毫无疑问应当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首先担负起建设法治中国的重任,成为法治建设的主力力量。因此在这建设法治中国的紧要关头,最需要一大批追求真理、崇尚法律、认同职业理想、恪守职业道德的法律人,培养、锻造高素质的法律人团体意义重大。只有法律人首先成为遵守规则、守护公正、倡导清廉、彰显法治的表率,法律才能最终被全社会奉为圭臬。

朱苏力教授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你的贡献?”作为一个法律人,最好的回答,应当就是在每一次处于法与不法之间的徘徊与抉择时,都能够以具体行动坚守职业道德、维护法律公正。如果一个国家的每一个法律人都能够恪守良知,树立公平意识、规则意识,坚守自己对法律的信仰,通过自己的言行为社会树立一个榜样,相信我们法治社会的理想将不会遥远。

猜你喜欢

法治社会法律素养规则意识
法制节目的发展策略探讨
律师在社会治理中的“当为”与“不为”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网络营销视角下的法治电子政务文化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