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转变初探

2015-08-19周维信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式教学

周维信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似乎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诸如此类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职校课程改革。本文从以下方面着手:变讲析课为诵读课,变教师介绍为学生收集讲解,变教师设问为学生质疑,变静态为动态,变教师归纳为学生总结。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方式

一、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转变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开展积极的“双向互动”,诱导学生的主动投入,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1.变讲析课为诵读课

几千年来,语文教育不就是通过诵读来上课的吗?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多的是语文教师的分析之声,少的是学生的吟诵之声。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给时间让学生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情感。

2.变教师介绍为学生收集讲解

教师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时,往往习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教学需要选择内容,将其介绍给学生,这样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感觉。学生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被动地接受内容,丧失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3.变教师设问为学生质疑

古代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往往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设计疑难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提问是不是变被动为主动呢?要让学生会学习,就必须让学生会提问题。起初,笔者运用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只是将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搬出来,或是提一些大而空的问题,诸如“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但是,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质疑就有了较大的提高。

比如,笔者教学《世界最美的坟墓》时,有的学生提出:①托尔斯泰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地方安葬自己?②这种朴素与他的人格有怎样的联系?这几个问题是课文里没有的,答案也很难从课文中找到,可以看出提出问题的学生经过了认真思考,两个问题亦有一定的深度。笔者就引导他们查找有关托尔斯泰生平和思想的资料。他们发现,托尔斯泰作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杰出代表,出生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却对沙皇专制制度和贵族阶段不满。他在《忏悔录》中强烈地谴责自己所属的贵族阶段的糜烂生活,放弃了“伯爵”头衔,拒绝当陪审官,自己按照农民的方式生活,穿起粗布衣,树皮鞋,努力从事体力劳动,他还帮助孤苦无助的农妇耕地。他的晚年陷入极端苦闷之中,其平民化思想与贵族家庭的生活经常发生矛盾。1910年,82岁的他为了摆脱贵族生活而弃家出走,不幸中途得病,于8月7日在一个小车站逝世。了解到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让灵魂获得幸福,它也告诉人们: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在这里,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归纳,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起了点拨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4.变教师归纳为学生总结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即让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可以采取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七嘴八舌大声说的形式,也可以请一位学生总结,大家订正。

二、提升教师自身能力

校内交流的步骤分为课堂观察一书面记录一组员点评一深度交流一改进建议一自我反思。

组员点评:在课堂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组员褒长贬短,旨在提升授课者的教学品位。

深度交流:进一步听取授课者的不同想法和教学追求,以谋求双方的深度沟通。

改进建议:组员面对授课者的不足或特点,在沟通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处方”。

自我反思:授课者认真消化吸收组员意见,在内省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和怎样落实大家的建议,同时校与校之间重视师资培训,搭建提升平台。建议市教研室组建“职教学科中心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级各类中职校语文教研活动,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培养搭建提升的平臺。丰富多彩、灵活机动的形式。

①理论讲座;②听课、评课;③优质课;④网络交流。

改变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使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得到改观。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方式教学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