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探讨

2015-08-19彭伊凡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以人为本高校

彭伊凡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环境、高校教育环境及学生主体状况的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展,管理内容不断多样化,一系列有关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问题开始显现。本文笔者就如何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学生管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对策

一、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概述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活动和行为,都是以人作为基础、前提、动力和目标,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是指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根据学生的实践要求,确定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重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以人为本理念指导高校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1.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需要

当前世界的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生活多样化等都冲击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其任务、内容、环境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就业竞争、岗位竞争、职务竞争等也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做到与时俱进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要深入的重大课题。只有倡导和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学生管理改革才会有新突破,工作才会有新举措,教育才能开创新局面。

2.是现代高校管理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即使是知识水平高、富有经验的教育管理专家,面对知识的不断更新、智力的结构性重塑、科技的创新性发展,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如不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也可能力不从心。同时,知识经济崇尚民主、平等、创造性,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的作用,这就必然在现代教育管理上体现出来,要求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出新观点、更新旧观念、开拓新思路,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人文教育的需要。

3.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必须依靠高等教育的力量。高校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国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定会带来一些社会矛盾或是社会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或多或少都会给高校和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所在。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任何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也都要始终围绕“人”这个中心,才能实现校园内外部管理上的和谐,从而营造一个秩序井然、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的和谐校园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进行以人为本管理学生的策略

1.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创新

高校创新学生管理的理念可以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推进高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创造性增长并自由全面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将服务学生作為工作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并在学生的进步过程中为其提供鼓励和帮助,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传统高校中的学生管理者多通过指挥并操纵学生来实现对学校的稳定管理,这种不平等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职工只有纠正管理观念,改为指导与激励才更有利于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批量人才输出目标。

2.优化制度环境,创新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制度

在制度环境建设方面,高校应该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优化学生管理的制度环境,积极推进规章制度的人性化建设,努力创新体现学生成长规律的人性化管理制度。一是要推陈出新,对现有的管理制度中强制性、控制性较强的条文,与大学生成长规律相悖的制度体系进行修订,增加一些人性化的管理条款。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修订和改善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条款。二是要建立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改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而且可以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实现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使管理工作更好的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三是要注重学生参与管理的制度创新。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普遍存在学生参与管理的角色的缺失,只有在制度安排层面上不断进行改进,努力探索学生参与管理制度创新的途径,使学生充分参与到管理中来,才能真正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保障。

3.加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以人为本,应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和社会实践,有意识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欲望和能力。比如,高校在学校开展大学生骨干选拔活动,选拔优秀学生成为教师助理,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行为能够引导学生做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工作,并能够锻炼、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但是管理工作者也要把握一个“度”,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留给学生自我思考、选择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养成自我判断、分析、处理能力,并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要想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就要将情感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一是要关爱学生。关爱,即关心和爱护,这是学生工作的基础,也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作为学生工作者来说,要以一颗爱心,去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获得成功,也要与他们一起分享,真正与学生手牵手、心连心。二是要了解学生。要想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和引导,需要以深层的了解作为基础。传统的学生工作中,常常都是管理者从自己的认识出发进行说教。自然难以获得有针对性的效果。所以和学生进行坦诚而深入的交流,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要通过一个民主、和谐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然后将此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据,既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又确保了管理和引导的针对性。

5.强化“以人为本”管理队伍的建设

“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多一些管理弹性,并不是拒绝管理,而是进行高层次的管理。为了将高校“以人为本”管理模式落到实处,需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者首先需要具有完善的分析指导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其次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个人发展方案,确定发展目标,在实践中对其进行监督并落实。管理者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积极采用新的工作方法,开展具有扩展意识和创新理念的管理活动,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6.优化文化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既要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培育,也要规划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还要加强校园行为文化的引领。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能够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具有的功能来行使管理职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中形成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行为,并将校园文化深入到每个学生,使校园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以人为本高校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