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干部更应力补精神之钙

2015-08-19张海龙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干部群众

张海龙

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在治国理政理念上的一系列创新和发展,传递出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定自信心。研读系列讲话内容,让人思索,给人期待,催人奋进。当前正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环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都应静下心来,力补精神之钙,强健为民之骨。

一、转“官念”严治“四风”痼疾

近些年来,经过持续努力,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新改进,服务质量有新改善,担当意识有新增强,工作效能有新提高。然而,机关干部作风确实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尽管问题大多只发生在少数单位的少数干部身上,但常言说得好,“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羹”。

转变“官念”,首先要抓教育引导,使之真正认识到,官职是组织任命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任何党政干部,不论职务高低,一旦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就会孤掌难鸣、一文不值;其次要抓开展为民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让机关干部经常深入到社区、农村、企业、群众中去,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期、所盼,而后作出符合实情、顺应民意的决策,真心诚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只有党员干部的“官念”转变了,服务意识增强了,工作作风、机关作风才会真正好起来。

二、控“短板”告别“本领恐慌”

现在,有些党员干部谈起经济建设来颇有想法和干劲,提到意识形态工作则没概念、没主意;有些党员干部不想抓意识形态工作,认为与己无关。对于社会上出现的错误观点、奇谈怪论乃至歪曲造谣、恶意攻击,一些党员干部不听、不看、不思考,也不管、不问、不发声。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部分党员干部信仰不坚定、认识不深刻,认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宣传部门和书记们的事,其实不然。其次是源于部分党员干部宣传思想工作本领缺乏引发“本领恐慌”。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些党员干部不懂得如何做群众工作、如何与群众沟通,说的话群众不爱听,写的文章群众不爱看,做的事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严重影响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宣传什么、如何宣传,如何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展开工作,一些党员干部办法不多,工作难以做深、做细、做实。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都不能出现“短板”,才能真正做一个全能型领导。

三、发扬“钉子精神”谋“政贵有恒”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3月提出了一个意蕴深远的命题,即“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并且只有钉下一颗再钉一颗,不断钉下去,才能管住长远。

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接续发展的胸襟,我们的工作和政策,应当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有些工作本身就需要持续推进才能见成效。要有功在千秋的远见,建设工程中有个“赶工期”的现象,结果往往造成“豆腐渣”工程。在一些领导干部当中也存在着一种“赶任期”的现象,不少“政绩工程”的背后就是这种心态在作祟。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而言,在任期内,要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既注重近期效益,更致力于长远发展,多做“铺路石”的工作;甘为改革铺路,坚持打基础、夯基层;甘为稳定铺路,切实惠民生、促和谐。要有“工”在当代的担当。倡导“功成不必在我任期”,淡化的是一朝一夕的政绩得失,但绝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成为不做工作、不抓落实的“挡箭牌”。今天的工作今天做,当前的任务当前来完成。尤其是进入当前进入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攻坚克难的任务更加繁重。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具体细微的基础性工作入手,從事关群众长远利益的事情入手,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入手,坚持在继承中创新,从源头、根本、长远上拿出治本之策,耐心踏实地啃好每一根“硬骨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把工作做实做细,真正为人民群众带来长远的福祉。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