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

2015-08-19郝嘉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风险信用贷款

郝嘉

摘要:金融风险贯穿于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城市商业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至关重要。本文从贷款风险的种类与成因、贷款风险的识别分析风险,提出贷款风险的控制、管理。

关键词:贷款;风险;信用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银行的生死存亡。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下行,银行信贷资产不良频出,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便成了城市银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了城商行的生存与发展。作者结合多年城商行的从业经验,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着手,提出了治理信贷风险的相关措施。

一、贷款风险的种类

贷款风险,主要是指银行贷放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而形成逾期、呆滞或呆账,使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贷款风险一般五级分类,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二、信贷风险的成因

信贷风险的成因主要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

1.外部环境因素

(1)经济下行期,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资产的安全。据统计,去年某省国有、乡镇集体企业中的困难企业面达到55%,国有企业亏损面达到50.8%,其结果必然会相应地影响到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也是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的一个直接原因。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是银行信贷风险扩大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企业破产失业救济制度没有完善起来,因而银行贷款风险无法直接分散和转移。企业与社会的问题没有解决,直接导致企业把生产所需资金的缺口留给银行贷款解决,形成贷款风险压力。企业保险制度不健全,使银行无法保全贷款资产的安全性,增加了损失的概率。

(3)法律制度约束不力,同样是银行贷款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时间尚短,不论是公民或企业的法律意识,还是国家的立法、执法,都不尽如人意。银行常常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受到挫折。

(4)社会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逃废债现象严重,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逃债者得不到法律和社会的制裁,廉价的逃债成本成为企业逃债的直接原因。造假、欺诈、逃债、赖债等现象层出不穷,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诚信资源遭到了非道德主义的侵袭,社会信用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和流失,信用已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2.银行自身因素

(1)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以及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

(2)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关于企业完整信息的数据库。

(3)缺乏高素质人才。信贷工作对于人才的要求其实较高:既懂银行业务,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既有深厚、渊博的经济、金融、法律知识,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既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而当前的信贷专业人员距离这些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多停留在关系营销的阶段,是造成了信贷风险不可控的原因之一。

三、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1.健全我国的信用体系

对于商业银行,假如借贷者的信用意识增强,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就会减小,可以降低借款者违约的概率,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从根本上提高了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能力。

2.把好贷前审批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在贷款审批发放前,审批人要全面考察企业、项目风险状况,既侧重眼前风险,又要重视风险预测,严格掌握贷款发放标准,落实贷款发放条件。首先要重点审查客户的经营情况、信用状况,判断客户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及其变化趋势;其次再考虑第二还款来源情况,审查保证人是否具备担保能力,担保意愿是否真实,抵押物的设定是否合理,确保抵押的合法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资本收益情况,结合行业、地区、客户信贷风险积累情况,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3.规范信贷操作流程

规范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一般包括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三个部分。将信贷业务“三查”制度细化升级,以客户现金流量分析和客户还贷能力的判断、预测为信用风险度量尺度。保证信贷业务高速度、高效益、高质量发展。

4.不断完善和优化信息管理系统

配备专门力量采集经济、金融、法律、行业政策等宏观信息,与信贷经营部门日常收集到的客户基本信息以及五级分类工作中積累的借款人、保证人的有关资料等微观信息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掌握的信息进行统一加工、管理,并及时更新;理顺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信息流转速度和经营管理运作利用效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风险管理和科技应用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使系统信息为信贷风险管理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支持。

5.加强信贷人员的素质

应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使其及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了解外部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强化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及时掌握金融、法律等领域的前沿知识,熟悉科技手段在金融工作中的应用技能,成为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风险信用贷款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