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知章与故乡小孩儿

2015-08-19袁勇

关键词:贺知章小孩儿小孩子

袁勇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唐代诗人。他长期在京城做官,八十多岁时才回到了阔别数十年的故乡。当他遇到故乡的小孩子时,会发生怎样的趣事呢?

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贺知章性格开朗,喜欢讲笑话、开玩笑。他文章写得好,诗作得好,很受人们尊敬。

大诗人李白和贺知章的关系非常好。李白有好几首诗都写到了贺知章。贺知章去世之后,李白还写诗深情地怀念他。在诗中,李白追忆了与贺知章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贺知章解下随身佩戴的“金龟”香囊,换酒给李白喝,还惊喜地称他为落入凡间的“仙人”。

贺知章年老辞官后就回到了故乡,写了两首题为《回乡偶书》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偶书,是偶然有了感想,就写了下来。是什么事引发了诗人的感想呢?

少小,指年纪幼小。老大,指年纪老大。贺知章究竟几岁的时候离开了故乡?史书中没有记载,但他回到故乡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乡音,是指家乡的口音。鬓毛衰,是说人老时头发变得稀了、白了。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离开家乡已经几十年了,他长期在京城做官,说话时的口音变了吗?他会不会故意对同乡显摆,说一口长安话?没有,他照样说一口小时候熟悉的家乡话,可见他对故乡非常依恋。

他爱着故乡,但故乡的人们还认识他吗?故乡的小孩子见到这位陌生的老人时,把他当成了客人,还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正是和孩子们的这次偶遇,让他产生了许多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这时候,贺知章心里会怎样想呢?他也许会想:哼,小屁孩儿们,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生活在这里。那时候,你们的爷爷奶奶也还都是小屁孩儿呢!

或许,他会慈爱地给孩子们讲一讲京城的样子,讲讲李白的故事,讲讲一路上的趣闻。

孩子们对这位老人是怎样的态度呢?是热情友好的,还是冷冰冰的?是喜欢的,还是厌恶的?是好奇的,还是漠不关心的?我想,孩子们对贺知章一定是友好、喜欢又好奇的。从哪里可以看得出呢?从一个“笑”字。小朋友是最不善于隐藏自己感情的。如果孩子们不喜欢这位老人,怎么会对他笑,又怎么会好奇地问他从哪儿来呢?

那么,贺知章是怎样赢得了孩子们的好感呢?他是在哪里遇到了孩子们?他遇到了几个小孩子?这几个小孩儿是男孩还是女孩,又是怎样的一副打扮?这几个孩子正在做什么?在玩跳房子,还是在捉迷藏?贺知章又是怎样的一身穿戴?他对待孩子是不是很亲切?他和孩子们讲话时,脸上是怎样的神情?他的语气是怎样的?他对孩子们讲了什么……

这样想象下去,贺知章的这首《回乡偶书》,就会变得越发好玩起来。

有一个小朋友写了一篇小练笔,将自己脑海中的《回乡偶书》里的情景展现出来了,一起来看看吧!

贺知章与故乡小孩儿

“石头、剪子、布!我赢了,我赢了!”一位老爷爷正为他赢了这次游戏而高兴呢!这位老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满脸皱纹,头发和胡子全白了。他从村外走来,看到小孩子们正在做游戏,非要和他们一起玩。这位老爷爷就是贺知章。

几个小孩子见这位陌生的老爷爷非常和善,都围过来问这问那,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一个小孩儿问:“爷爷,您从哪儿来啊?莫非是到这里串亲戚的?”贺知章微微一笑:“这里就是我的家啊!”孩子们都很惊讶:“可我们从来都没见过您哪?”老人家摸着胡子笑了:“我当年从这里走的时候,你们的爷爷奶奶也就像你们现在这么大!那时候还没有你们哪!”

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位老爷爷,都嚷着让他讲故事。于是,贺知章就绘声绘色地讲起京城的奇闻趣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孩子们告别老爷爷,回家去了。贺知章回想这天的情景,心生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文心书馆小作家班 侯文悦

小朋友,你愿意展开想象,写一写这位有趣的老人和故乡小孩儿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猜你喜欢

贺知章小孩儿小孩子
咏柳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三不先生”贺知章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挑刺小孩儿
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不傻
藏好了吗
开心图片汇
舔一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