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木结构在房屋建筑体系中的应用与分析

2015-08-15胡羽佳

居业 2015年20期
关键词:桐木胶水框架结构

胡羽佳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山西 太原030002)

1 方案与构思

本次的课题有三个,即承受最大荷载15kg,在承受荷载的状况下水平拉动5 mm 位移以及在形变5 mm 位移的状况下自由振动直到停止,而且应当保持在构件不破坏的情况下重量最轻,所以本次的要求对刚度与强度都提出了要求,即竖向强度要大,而水平刚度要小,节点刚度较大,这样才能够较好地承担竖向力与水平力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最常见到的房屋结构形式是框架结构、框筒结构与剪力墙结构,其中框架结构的水平刚度最小,而竖向承载能力差别不大,因此优先考虑木框架结构来完成本次的模型分析。

2 桐木材料的性能分析

本研究所采用的材料为桐木材料,桐木结构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性,但是具体到实际的模型制作当中,则需要考虑材料的各向异性,木材的纹理以及受力方向等,这些材料的性能直接会影响到构件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受力,因此,笔者在制作之前,对结构的受力性能、重量进行了实际的量测,测量情况如下。

桐木结构的弹性模量:制作之前应当对结构材料的弹性模量进行实际量测,因为如果弹性模量不一致,那么在均匀受力的条件之下,每一根木柱的压力相同,压缩值不一致,就会造成整个模型的偏心受压,产生倾覆力矩,导致整个模型的倾斜与坍塌,桐木结构的弹性模量用激光位移计与压力计进行,共量测十组数据,剔除异常值以后取平均值作为弹性模量的代表值,可得2 ×2 mm 的桐木杆件的弹性模量约为1 272.66 MPa,因此木条的强度是足够支撑15 kg 的重量的。

桐木结构的重量:在实际的材料当中,同样规格的木构件由于木材密度的分布情况不同,其重量也有差异,如果同样做四根受力柱,那么质量轻的一根一定是最容易产生形变甚至损坏的,因此在制作当中应当保证受力柱重量的一致。该组试验当中,量测得2 ×2 mm 柱的平均重量为1.3 g,因此选取柱材料的时候,应当按照偏差不大于0.1 g 选取,而2 ×4 mm 的柱平均重量为2.5 g,所以也应当在选材时按照偏差不大于0.1 g 选取。

胶水的选择:在市面上的502 胶水有多种品牌,但是经过多次试验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胶水性能差异较大,有的胶水可以在瞬间把两个结构粘结在一起,强度也能够保证受力需要,但是有的胶水则很难保证受力,粘结时间也较长,本次实验经过比选,选择开拓者牌号的502 胶水当作试验专用胶水,强度较大,在试验过程中,也未出现过由于节点破坏而导致的试验失败现象。

3 受力构件截面尺寸分析

根据受力计算,2 ×2 mm 的桐木条竖向受压强度是足够的,因此理论上15 kg 的重量,一根2 ×2 mm 的柱便可以承担,但是在实际模型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长细比,这与结构当中的理论也是一样的,柱子不怕压,但是一旦出现弯曲,就会产生二次力矩,而且一根柱子发生形变会造成整个结构的整体扭转,这样结构就会坍塌。所以,如何保证柱不产生挠度、结构不发生扭转是研究的关键所在。

4 模型受力结构体系的设计

为了保证强度以及刚度的要求,本次模型选用框架结构,采用2 ×4 mm 的角柱,共分三层,由于模型要求地上部分不大于500 mm,因此层高分别为180 mm,160 mm,160 mm,地基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基础之间用2 ×2 mm 木条连接,形成整体。梁采用2 ×4 mm 的梁,由于体系刚度要求较小,因此梁不设置在柱中间,而是用粘贴的方式设置在柱外侧,同时在柱顶与柱脚之间采用2 ×2 mm 的木条进行斜向连接,防止平面扭转,楼板用细木条搭设,形成受力框架模型。这样的结构有较好的承载能力,柱的长细比也满足受力要求,刚度也较小。

5 模型的制作要点

受力体系设计好以后,最为重要的就是模型的实际制作。因为所使用的材料都比较细小,因此想要加工好,需要娴熟的技巧和不断的练习,针对质地比较坚硬的桐木条,应当采用工具刀不断地切割,而对于较软的桐木条可以使用刀用力往下按,避免来回搓动造成切割截面的损伤。为了使得不同的构件能够很好地连接在一起,在构件截取好之后需要对端部进行仔细的加工,比如用砂纸打磨,使构件端面完整平滑,便于粘贴,或者切出斜面,能够增加粘贴的面积,增加成功率等等。

6 结 论

经过多次的加载试验,并对比分析各次试验结果,证实了框架结构采用角柱与斜撑体系能够保证重量轻、受力性能优秀等特点。从模型构件的受力体系与受力性能角度出发,对结构的选型、设计、优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意义。

[1]王林安,潘景龙,樊承谋.??轻型木结构规格材应力等级的检验方法[J].低温建筑技术,2005,(3).

[2]刘雁,周定国.国外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J]. 世界林业研究,2005,(2).

[3]刘镇波,刘一星,于海鹏,等. 木材弹性模量自动检测的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2004,(1).

[4]刘峰旗,张宁.轻型木结构房屋结构体系[J].山西建筑,2008,(25).

[5]江雪梅. 轻型木结构体系的研究[D]. 河北理工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桐木胶水框架结构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安徽池州桐木坑磁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述
Thanksgiving Day Card
玩转吸管
果断选择
基于ANSYS的多层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
果断选择
牛奶变胶水
果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