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2015-08-15

新课程(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翻译者语言学译者

孙 阳 王 永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石油大学)

自文学翻译产生伊始,人们便比较重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信任”,对其中蕴含的主体性进行了忽视。但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在20 世纪上半叶,语言学形式的翻译受到了各个层面翻译学理论的重视并对其进行研究与构建,将其主观的状态进行了释放,由此将其引入了文学翻译中,但这种内外双重矛盾的局限,使其发展陷入一定的困境。在20 世纪中叶后,文学翻译开始出现了主体转移的情况,将其重心放入了各项翻译活动,而逐渐抛弃了翻译中的语言问题,即逐渐开始注重翻译中的认知语言学。为了使认知语言学的译者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认识与发展,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一、国内翻译主体性研究发展

我国对翻译主体性的研究源自20 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将西方的阐释学各项理论作为研究翻译主体性的有力分析工具。中国翻译界内所有知名学者进行讨论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将译者主体的地位与其定位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即研究译者主体性首先需要确定谁是译者主体。国内对翻译主体性研究比较著名的学者代表有袁莉、穆雷、吕俊、赵彦春、陈大亮等。其研究中对翻译主体性的发展轨迹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且从最初的译者主体发展到对主体性的确立,同时对作者、译者以及读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进行了研究。后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翻译主体性的研究经历了语言至文化,再至人的悄然转变,真正做到了本体至主体,也可以说由一元转为多元的巨大变化,将翻译主体性研究中新旧研究模式进行了生动的展现。

二、认知语言学翻译

我国著名的学者王寅曾发表过相关的研究,其认为认知语言学应该将体验哲学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并且,人类的语言并不应该是独立的系统,需要通过感知而获取相应的语言信息。人类的语言也不应该是独立存在的系统,应该属于人类认知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王寅的观点将语言中的现实与认知进行了一定的融合,其认为语言应该是人类对其生存的世界进行客观体验的一种表现。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主体性强调了翻译主体的认知以及体验,其重视的应该是作者、读者、译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是单一的个体。另外,认知语言学应该在翻译中追求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和谐性。译者主体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离不开认知语言学,一方面需要认知语言学对其进行的翻译活动产生认知与体验结果的决定,另一方面需要认知语言学对其翻译的认知主体产生一定的制约。简而言之,便是认知语言学能够约束译者主体在翻译中“创而有度”,在遵循作者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有度的“任意发挥”。

另外,翻译者应该与创作者一样,在翻译的过程中投入一定的热情与激情,必须能够理解翻译作品的情感,由此方能将自身的认知能力与翻译作品相互融合,使得创作与翻译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三、译者主体本质

在译者主体本质方面,经过多方研究证明,其中存在“隐身”和“显身”两面性。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不能将其结构主义形式完全进行彰显,但是能够辩证地理解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与统一性质。

首先,就翻译作品的创作者而言,本文通过翻译进行再现,能够赋予其一定的创新与更深层次的内涵,但是其真正所表达的含义应该由创作者和翻译者进行最大限度的思想融合。著名学者伽达默尔认为,人并不能够在完全不知情或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便进行事物的理解与诠释。只要进行理解或者诠释,必定会掺杂个人的主观思想。一方面,表现为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会受到原文本的创作限制,另一方面,表现为文本在翻译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质,翻译者在翻译时可以根据“人”“本”“现实”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进行恰当的领悟与改善,但是最终必须遵循原文本的内涵。

其次,译者主体应该最终成为翻译者自我风格再现的依托。在翻译表达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将其所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最终的译文,可以视该过程为创作的过程。但是认知语言学,在认知、概念、推理与意义的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同时,也需要翻译者具有一定的受动性,即需要将创造性与受动性进行完美的结合,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展现自身的风格。在该过程中,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对不同的翻译者会产生认知环境变化的影响,由此使得译者主体的“隐”或者“显”并不能够顺利确定。另外,翻译者的身份比较复杂,包含内外两个方面,内应该是指翻译者的内心、审美观点以及认知差异等,外应该是指翻译者的社会实践。在翻译的过程中,无论是译者主体的“隐”或者“显”,均主要由翻译者的“内”而决定。

综上所述,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中,译者主体性主要由翻译者的“内”决定。在其翻译的过程中,认知语言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翻译者并不能仅仅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随心所欲的翻译,而是在掌握一定翻译度、对创作者思想进行恰当的融合、对作品原文进行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融入自身的情感表达、思维模式以及翻译方法等,使得最终的翻译作品能够在保持原有内涵的情况下进行创新,使其意义更加丰富,更加别具一格。

[1]余甜甜.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解读[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17(S2):109-112.

[2]程福干.译者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之“生态对话”构想[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14(05):64-68.

[3]蒋华.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语篇翻译分析与译者主体性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8(11):51-53.

猜你喜欢

翻译者语言学译者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翻译家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