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有效方法
——记一种“全新”的课外笔记

2015-08-15张丽梅

现代语文 2015年25期
关键词:笔记课外作文

○张丽梅

培养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有效方法
——记一种“全新”的课外笔记

○张丽梅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而其中的作文教学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多年来,很多老师对于作文的教学仍然是盲人摸象,只知局部不解整体,学生的写作学习更是“流水作业”,一题一讲解,一题一应试,三年的初中写作生活,零散无序,并无一个整体的框架,常见的形态便是:文章写作靠运气,碰到“熟面孔”便请出来,为求分而得分,所以,多是搬运工,鲜见能力优异者。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现成的理论的过程,而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也应当让学生成为探索者,思考者,观察者,质疑者,创新者,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被他人的思维推着走,这样,断无成效。我从事语文教学十八年了,跌打滚落,渐渐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后,更是茅塞顿开,方法改进推广,已见成效。去年笔者所带班的中考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平均分近一百二十分,其中作文功不可没,这就是笔者采取的“以写促读”的教学举措,通过业余的习作活动,促进小课堂的语文教学。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写课外笔记,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促进语文学习的良好途径。

我指导学生写“课外笔记”,不同于一般班级的“日记”“周记”或“读书笔记”“课外练笔”等,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刊物”式笔记,一种面貌全新的“课外笔记”。同学们的课外笔记都有自己的一个“刊名”,绝不雷同,凸显个性,既有“霞光”“小溪”“海风”“新月”这一类清新的,也有“瞎扯胡来”“疯言疯语”“东瞅西瞧”这一类搞笑另类的。学生兴致高,便成功了一大半。每人笔记所设的栏目丰富多彩,有“社会广角”“校园热线”“人生启迪”“创作园地”“警世格言”“开心果”等。不少同学还有“卷首寄语”,有交流后的“刊末赠言”,加上精心绘制的彩色插图,确实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这些刊物式的读书笔记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以互帮互助,从设计绘画到写文章写赠语,他们既是“撰稿人”,又是“评委会”,干起来颇有兴致。每周一期,每期要求两三千字,形式自由,一学期便是三四万字,保存完整,有据可查,便能取长补短,一期比一期精彩。

我之所以从抓学生写课外笔记入手,是因为这项举措最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抓好了就能“旗开得胜”。

首先,写一种新型的课外笔记,具有一种刺激和一种非同寻常的新鲜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始,我规定了四项内容:1.每日摘抄一句格言或警句。2.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放胆文”,写什么都行,甚至“骂人”都行(学生都笑了),总之,要有真实新鲜的感受。3.写一篇由我命题的作文,这个是老师的杆秤坐标。4.每周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训练思维能力。后来,同学们陆续地在此基础上有了许多创新,每一个创新都用黑板报的形式推广,笔记便逐渐向“刊物”的样式发展。第一项摘抄格言警句的目的是使学生从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寻求生活的指南,以鞭策自我,塑造自我。第二、四项是学生个性的发挥,第三项由我命题,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保持方向性,避免散乱差。这是最需要老师绞尽脑汁的地方。我命题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心态,寻觅生活的热点,捕捉闪光的灵感,力求每次命题都使学生感到有意思,有兴趣,有写头,有创作的冲动和激情。如“妈妈的发型”“假如我当班长”“考试二三事”“给你喜欢的产品做广告”“旧衣服该往那哪去”,等等。一些命题事先考虑已定,有的则需要及时捕捉,即兴发挥。有次全校劳动,我偷偷地拿手机拍了一些照片,第二天拿在多媒体上播放,学生神态各异,有挥舞扫帚用力的,有背靠大树发呆的,有瞪眼的,抠鼻子的,做鬼脸的,三五成群打闹的,三三两两合作的,正面照,侧面照,半边脸的,露个背的……同学们一张张地看,兴奋不已,强烈的现场感顿起。一周后的作文便各不相同了:有歌颂辛勤劳作的,有剖析群体劳作偷懒现象的,有的是人物特写式,有的是电影蒙太奇镜头组合式,有的写成记叙散文,有的写成小杂文。总之,一人一个哈姆雷特,效果很好。

周刊式的课外笔记除了它的鲜活性,第二个就是它的文学性了。青少年最喜欢文学作品,小说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散文那深邃的意境,隽永的语言;诗歌那真挚的情感,优美的韵律,都对同学们有强烈的吸引力。课外笔记的第二项内容就是充分展示同学们的创作才能。在这片天地里,同学们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体悟,通过自己喜爱的体裁自由自在地表达出来,他们为自己写出的第一首小诗、第一篇散文或小说而欣喜若狂。有个同学为去年的快乐男声华晨宇写了八篇评论,竟然对老师起了引导作用;有个女生给《甄嬛传》写了四个续集,虽显幼稚,却有趣味。当我在班上宣读之后,同学们为了写好续集,主动积极地去涉猎名著,关注热点,涉猎文学刊物,积极投入创作活动。那种不可遏制的热情是我始料未及的。不少同学在“自留地”里写科幻,写童话,有的甚至写了一个学期的连载。

同学们喜爱周刊式课外笔记的第三个原因便是它的实用性。现代学生思想活跃,有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表现欲和进取心,他们非常愿意发表自己对人生的见解或提出自己对人生的困惑,虽然略显嫩稚,却也是天真热情的表达。所以,一些精彩的生活随笔并不产生于课堂上的大作文,一些闪光的东西在同学们的周刊中随处可见。写课外笔记又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的有益活动。朱自清先生称“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同学们在自己的“刊物”上精心设计栏目,绘制插图,以及工整地书写,都是一种美的创造。同学们的每一本课外笔记的扉页上都有我题写的语段,大都是一些针对学生的个性勉励他们积极进取的小诗。开始是老师题写(这一点很重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被关注的正能量),后来发展到同学们之间互相题“诗”、赠言,那些发自内心的真诚质朴纯洁美好的祝愿和希冀,那些蕴含人生哲理激励人们健康向上的格言警句,无不像春风细雨默默地净化着孩子们的心灵。同时,坚持写课外笔记,还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充满自信、顽强拼搏的意志。许多同学不仅平时写,假期仍是笔耕不辍,已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我们设计的“周刊”式课外笔记受到学生喜欢的第四个原因便是它的实践性了。当他们在精心设计一场新年联欢会的时候,当他们在撰写竞选班长演说词的时候,当他们在创作一篇童话或散文的时候,他们不仅仅是在练习写作,更多的是在认真地投入角色,在习作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学们渐渐懂得,他们参与的活动越多,他们的笔记就越丰富,“活水”越丰富,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就越强,良性循环。为了增强环保意识,我组织学生参加了语文报社主办的“中学生环保征文”活动,通过社会调查,观看视频,阅读有关资料,同学们视野开阔了,由于感受深,认识高,不少同学的作文获了奖。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扩大了同学们的写作题材。许多同学的课外笔记开始增加有关环保的内容,从学校家庭的环保细节入手记录,小至牙刷的废物利用,大至国家大型活动的观看。总之,教师一次精心的安排,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扩大了写作的题材和视野,打开了写作思路,丰富了写作的内容,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说,有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取胜的“利器”。

课外笔记的实践性,还包含着阅读的实践,实际上就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实践。课外笔记的第四项内容便是每周一篇的读后感、观后感。促使学生阅读、观看,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对生活的思考能力。许多同学在这项内容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文学鉴赏”“佳作赏析”之类的栏目,学着去欣赏评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下慢工夫,欲速则不达。若没有有效正确的学法指导,总是有种隔山发力的感觉。周刊式的课外笔记就是一方沃土,需要老师辛勤努力地开垦土地,学生不厌其烦地播下种子,在此过程中,有独立完成的,有合作完成的,但都在指导的轨迹上运行,这样才能共同收获希望的果实。

(张丽梅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十九中学 233000)

猜你喜欢

笔记课外作文
小满课外班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