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备考——虚词

2015-08-15余红润

新课程(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助词虚词代词

余红润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二中)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迎接高考,因此引导学生针对高考进行有机复习。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对文言文中虚词应用的教育有一定深入研究,认为在高中语文新课改的环境下,应该首先让学生熟知常见的十八个虚词及其常见功能,其次要了解近年来高考对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和范围,最后针对考试,总结出复习和备考的方法。

一、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应用

1.常见文言文虚词

根据历年高考以及高中语文新课标来看,高中常见的文言文虚词有以下这些:而、与、何、呼、若、乃、其、且、所、者、为、焉、也、于、则、之。这些虚词出现的频率也有区别,但在高考备考上,要做到一视同仁,以免遗漏知识点。

2.文言虚词的应用

虚词的灵活性表现为它们在文中的实际意义上,例如常见的“之”,可以做一般代词,指代人、事、物等,做宾语或者兼语;可以做指示代词;可以做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补语的标志,或者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以做音节助词。可见其在不同语句和上下文中会体现不同的意义和功能。其他虚词也都各有很多种用法,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方式

高考的《考试说明》对文言文虚词知识点的考核要求是:“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能力等级是B。这包括三点因素:其一是考核的文言文虚词是高中阶段语文课本中常见的那些,其二重点考核的是某个文言虚词在一段文中的用法、意义和功能,其三是考核的能力层次是理解。

而文言文虚词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点:一类是对文章句子中的虚词正确理解,以客观题的形式让考生选择其正确与否,第二类是一个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往往其中一个句子来自高中课文,另一个句子来自非课文文言文选句,以此综合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三类也是客观题,采取给一个句子,让考生几个选项中与例句虚词使用方法不同或者相同的一个,这类题型一般在考卷中出一道,占3 分分值。

在2009 年的高考十八套考卷中,有十套考查了文言虚词,涉及的14 个虚词分布如下:“以”:7 次,“而”:6 次,“其”:5 次,“之”“乃”:4 次,“为”:3 次,“于”“者”“因”“所”:2 次,“也”“与”“焉”“且”:1 次。

三、复习和备考

⒈记住典型句例,分析容易混淆的用法

对于一些常见的、要求背诵和识记的文言句中的虚词要明确记住,例如“觉今世而昨非”中的“而”,是表示并列关系。这些词句正是因为常见,会更有机会出现在高考题中,因此需要牢记。另外,因为虚词的用法过于灵活,在不同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有些很容易受表面现象干扰,如“汝初闻言而怒”中“而”有承接的意义,很容易分辨,但“客逾庖而宴”中“而”的意义就很模糊,不能一目了然地知其意义,很多考生误以为也是承接,然而细细分析,“逾庖”是表示“宴”的行为方式,因此是修饰关系。

2.一个词有多种用法,要仔细辨别

例如“之”,在“杳不知其所之也”中是实词,在“遂与之俱出”中做代词,而做代词时,也可以用“其”“此”“彼”等替代,很多虚词都可以一词多类多用,例如:者、乎、也、以、于、为、且、哉等等。

3.总结方法,升华语感

在虚词的应用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采用,如(1)词性界定法。即把一个虚词先分辨出其词性,如“之”字是做助词还是代词,做助词时是定语的标志还是补语的标志,界定后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意义。(2)位置分析法。很多虚词在句中因为位置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作用,对此可以用虚词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来判断其真正意义。(3)语境推断法。某些虚词在实际运用中往往牵扯了整个上下文,因此不能单纯地靠句中因素来分析,例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后半句中没有承接前一句的赞许和肯定,而是做出了“安在”的疑问,可见其句中的“而”是转折意义的连词。(4)标志识别法。某些虚词是构成文言句式或者固定词组的标志词。最常见的是“之”可以表示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在总结各种实际分析方法后,也要培养文言文的语感。笔者认为,语感是最高的理解境界,在声情并茂的朗朗读书声中彻底进入古人的喜怒哀乐中,方能更深地体验他们的抑扬顿挫,也能在总结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深层的语感。

高考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抉择,文言文虚词应用这个知识点虽小,也需要每个考生和高中语文教师去重视。相信对于文言文虚词的学习,也会有更多学者提供出更多的方法和对策。

[1]武学银.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方法谈[J].文学教育:下,2007.

[2]张丹丹.高考文言文虚词备考策略[J].课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8).

猜你喜欢

助词虚词代词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代词(一)
代词(二)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浅析藏汉双语结构助词“的”的共性与个性
试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