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营改增”对报业集团税负水平的影响及税收筹划

2015-08-15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27期
关键词:进项进项税额报业

陈 峥

(长江日报社 湖北·武汉 430015)

一、报业集团行业特点介绍

我国报业作为长久的国家行政事业,同时也是我党的一大宣传媒介,其在政治导向和舆论宣传的工作上均有突出表现。报业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报纸的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这是传统报业集团收入来源的两大支柱。应国家要求,报业的发行收入以及印刷收入须征收增值税,而经过“营改增”之后,广告业务也将改征增值税,由此可见,“营改增”对报业集团的税负影响极其深远。

二、“营改增”对报业集团税负水平及主要经营指标带来的影响

(一)产生的变化

1.适用税率

“营改增”政策出台后,以增值税税率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为基础,又推出了11%和6%两个低档税率。其中,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适用11%税率,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而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的征收率,且不能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对于报业集团的一般纳税人而言,“营改增”后,广告收入纳入增值税范畴,执行的是6%的增值税税率。即广告收入由原征营业税的5%改征增值税6%;发行收入适用税种和税率不变,仍按增值税销项计算征收,增值税税率仍为13%。

2.进项税额

在“营改增”政策出台之前,报业集团的发行收入是必须缴纳增值税的,而广告收入则需缴纳营业税。在这种政策情况下,若报业集团将广告刊登于报纸,其成本的进项税额即不可全额抵扣,须按照每月广告刊登所需版面的具体数量在报纸总版面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来对进项税额进行调度。

如今,“营改增”已经公诸于众,明确规定广告收入属于增值税的一大项目,并且执行6%的增值税率。因此,原需进项税转出的部分可不再转出,并可全额进行进项税抵扣;再则,全国推行的“营改增”,也为报业集团在多方面的成本费用、资产采购、劳务取得方面创造了更多的进项税抵扣来源,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凡取得了专用发票即可形成销项税的抵扣项。

3.挂账留抵税额

“营改增”前,报业集团由于自身行业特点,普遍存在大量增值税留抵税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行收入偏低。发行量低、定价低,这“双低”形成扼住发行业务盈利的“杀手锏”。

(2)税率倒挂。发行收入计划征收13%增值税,而购入的新闻纸再加上消耗的印刷费等,所获却为17%进项税抵扣,差异达4%。因此,对于报业集团来说,销项税额往往小于进项税额,导致报业集团出现增值税进项税与销项税出现倒挂的现象。

(3)报纸成本居高不下。报业集团发行收入偏低,但成本却居高不下,甚至不断攀升。近年来,新闻纸、油墨等原材料以及人工成上涨;其次,为提高阅读量增容扩版都是造成报纸的成本上升的因素。

4.特定税收政策带来的不利因素

“营改增”后,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兼有应税服务,本地区试点实施日前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结合报业集团具体情况可知,发行收入销项税可继续抵减以前期间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再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但税改后新增的广告收入销项税则不可与发行收入销项税打通计算,不能一并冲减以前期间的增值税留抵。

(二)税负水平及主要经营指标的影响

1.“营改增”对报业集团经营指标的影响

(1)“营改增”对“营业收入”的影响。“营改增”以后,广告收入价税分离,增值税为价外税6%部分需要计入增值税销项税额,年营业收入整体减少收入(原广告含税收入/1.06×6%)万元。

(2)“营改增”对“营业税费”的影响。假设“营改增”之前企业增值税是有留抵金额的,所以“营业税费”下级的“增值税附加税费”金额为0。营收增后,营业税费项下产生增值税附加税费。

(3)“营改增”对“其它成本费用”的影响。在“营改增”政策出台前,如果广告出现于报纸整体版面上,则广告版面所含的进项税按照其所占比例转化为成本。“营改增”后,取消这一规定,减免广告部分的进项税额,这也使成本有所下调。

(4)“营改增”对“利润总额”的影响。营业收入、营业税费、其它成本费用均发生了变化,利润总额自然也随之波动。至于利润总额是较税改前有增还是减,则要视企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营改增”对报业集团税负指标的影响

(1)主要流转税的影响。增值税方面:报业集团收入减少的部分即为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加的值,但同时进项税额不用按相关比例转出而是可以全额抵扣,增加了可抵扣值。营业税方面:“营改增”前,广告收入按5%计算营业税,“营改增”后转为增值税,

(2)实际税负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实际税负,是指全额考虑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流转税及其随征的附加费占总收入的比。在假设进项税取得比较理想,留抵金额在短期内抵销完毕的情况下,报业集团的综合税负是会下降的。这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收政策的初衷“统筹设计,分步实施,规范税制,合理负担,全面协调,平稳过渡,逐步实现企业结构性减税”相吻合。

三、报业集团进行“营改增”后税收筹划及对策

(一)加强“营改增”政策学习与宣传,完善财务核算制度

报业集团税收筹划工作涉及的专业性较强,涉及的面也较广,虽然是与财会紧密相关,但这并不可以理解为由一个财务部门就能包办的。它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全员全部门动员起来共同参与的过程。集团内部财会部门应组织税收筹划专班并由其牵头,研讨国家政策,关注税务总局、财政部等部委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补充发文或公告,定期组织内部人员学习交流,对有利于报业内部管理的税政应整理并形成书面可行性实施报告,或制作成培训PPT 文件,在报业集团内部其它各部门进行推广宣传,必要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对于采购部、各生产环节产生消耗的部门人员,更应该重点培训,强调对外消费、支付环节需尽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的重要性。

(二)整合内部资源、优化税收结构,建立税负循环消化体系

报业经济在数十年的艰苦发展道路上,通过不断创新,传统业务已逐渐扩展,企业已有自主的产业链。子报报刊、电子报刊等扩张媒体,发行中心、广告中心、印务中心等专业部门,以及发行上市的物流、货运公司等,都是报业独特产业链的重要构成。但无论其产业链条上有多少中心或分公司,都同样隶属于报业集团这一个法人主体。那么,在这同一个一般纳税人主体下,就进项税来说,均可以拿来抵扣,这样就均衡了发行、印刷、广告这三大收入造成的增值税销项抵扣不均匀的现象;其次,内部涉税收入业务相互间开票,同时也相互抵扣,在不违反国家关于“企业关联方交易”相关规定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税负内部循环消化体系,是值得所有集团公司学习和完善的一个税筹点。

当然,也有其它学者观点认为,对于报业集团来说,印刷和发行这两大业务中,人员人工成本过高,而人工成本只是对企业所得税的抵减,对于流转税来说无益。笔者认为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集团内部设立发行公司和印务公司,是以支持内部报纸的正常发行和印刷为目的,而不在于创造巨额的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报业集团是将发行或印刷业务外包出去整体取得相关增值税专票,还是自己设立发行和印务公司对于节税以及降低成本来说孰好孰坏,是有待相关验证的。但无论怎样,报业集团均可在设立之初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和安排,未雨绸缪,做好节税筹划工作。

(三)加大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

“营改增”新政颁布之后,报业集团的收入一般都缴纳增值税,根据增值税的特点,报业集团在成本费用消耗环节时要尽可能多的从外部单位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进行回扣。在采购过程中进行供货商及服务方的选定时,应尽量考虑财务制度健全且的商家,并要求其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能力。其次,从抵扣范围而言,报业集团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范围已经从之前的基础原材料开支增加到日常开支,可以说是全面覆盖。由此看来,无论任何支付或采购环节,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就是硬道理。

(四)利用价格杠杆,实现税负转嫁

报业集团通过价格杠杆,实现税负转嫁的策略,在“营改增”后尤为体现。报业集团的重要收入来源即广告业的变化,其对外开具的发票是含税价,集团企业将含税价格改调为非含税价格,将增值税税负部分转嫁给下游企业,税改产生的影响也就此避免。

当然,在实施提价方案以前,报业集团应提前区分一般纳税人广告客户和非一般纳税人广告客户,对他们在报业集团的广告投入比重做出分析。在经过综合评定后,给出一个合理的定价机制,减少因定价过度而造成的客户损失。

(五)推动文化体制革新,申请政府财政支持

在“营改增”施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就解决了流转税环节重复征税的问题。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进行变得更加顺利了,也使得报业的发展向新媒体转型,给报业集团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鲜血液。

首先,报业集团应该充分利用、研究国家新政,完善报业产业链的扩充发展,增开可读性强的报刊,打开在线移动端口阅读量,甚至利用广告平台转战和兼营电商代销,利用发行站点星罗密布的优势开展代投快递业务等等。事实证明,国内已有报业集团整合资源寻求报业新的出路,甚至有的还涉足房地产开发,为报业集团创造不菲的经济效益,填补了发行层面的亏损,这些都不失业为报业集团新的盈利契机。

其次,在传统报纸特别是党政报刊定价机制受国家干预导致报纸发行收入与成本不匹配,报纸发行长年亏损。另外,根据前面的测算,税改后报业集团虽然税负可能降低,利润有可能上升,其数据基本上是打上了绝对值符号后的再运算,是迎合且相信国家税改目的实现:即结构性减负。事实上,企业在这样竞争激烈、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形势下,短期内是无法保证实现税负在一定的低水平同时又保证企业利润总额的上升。所以,报业集团还应积极向政府申请财政支柱,在接受国家优惠政策带来便利的同时,主动拉伸自主产业链,使其力求向文化创业产业的现代化服务集团转型。

[1]朱鹏,王广旭.“营改增”对报业集团的影响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3,(3).

[2]谢金婵.浅谈“营改增”对报业集团的影响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4,(35).

[3]施志文.报业集团“营改增”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财税,2015,(1).

猜你喜欢

进项进项税额报业
不动产一次性抵扣的增值税新政
浅谈增值税进项管理
外购农产品最新抵扣政策的财税处理及申报填列分析
“营改增”后对不动产进项税的会计处理
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会计处理
营改增后不动产已抵扣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
浅析“营改增”后四个进项税额明细科目
“营改增”对铁路运输收入的影响及对策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