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满青山,意溢碧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015-08-15焦文林

中学语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月饼细节母亲

焦文林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触动了我们的感情,如亲情、友情、爱情等,这类素材入文,作者侧重于叙事抒情;一种是触动了我们的思想,如宇宙、人生、事理等,这类素材入文,作者侧重于叙事明理。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相关的写作技巧:

一、生活写真法

生活写真,就是写生活里真实的人或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写出生活的烟火味、生命的真实感、情感的冲击力。“真”的生活包括三个方面:①自己的情感故事,即自己生活经历中,最具心灵冲击力、情感震憾力的故事,着眼于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②亲历的情感故事,自己亲身经历的,动过情、流过泪的情感故事,如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③熟悉的情感故事,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表达人物情感,抒写对真情的呼唤、赞颂等。

如2014年高考江苏考生写的《来一勺泼油辣子》:

“哗——”黄澄澄的油冲撞着碗中的赤红的辣椒粉和黑玉般的芝麻,激烈的缠斗中迸发出浓烈的香气。我猜着,二姐又在做泼油辣子了……厨房里,二姐在熟练地做着泼油辣子。油,烧得澄黄透亮,辣粉和芝麻,静静地铺在碗中。“哗——”,伴随这嗤响,香味四处飘散,辣粉和芝麻甚至跳出了油面,跳出了碗沿,跳出了桌面,犹如二姐的青春岁月,在炽热和呛辣中跳动,跳动,沉积下无限的浓香和回味。

“黄澄澄的油”“赤红的辣椒粉”“黑玉般的芝麻”“香味四处飘散”这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辣粉和芝麻甚至跳出了油面,跳出了碗沿,跳出了桌面”这富有动感的陈述——将读者带进生活的现场,体味到“泼油辣子”的香味和二姐那炽热的生活激情。

二、细节显情法

细节显情,就是以典型的细节描写追求视觉的冲击力、情感的震撼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应该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要精细,如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时,要注意人物的神情、心理,甚至周围人的反应等;二是要融入情感,学会选择感动过自己的、具有浓郁情感含量的生活细节入文,因为,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如,习作《一束康乃馨》:

晚饭过后,我迫不及待地从书包里取出那枝花,拿到母亲面前,并大声地说:“妈,节日快乐!”母亲先是一愣,然后便微微一笑,紧接着便显出一点愠色。我想,母亲应该感到幸福才对啊,怎么会……

母亲没有接我手中的康乃馨,而是稍稍生气地对我说:“你大老远坐车回家浪费钱不说,还买这东西干嘛,咱家不兴这个,只要你有出息,妈每天都像过节。”

面对女儿的“康乃馨”,她先是“一愣”,然后“微微一笑”,紧接着显出“一点愠色”。关于母亲神态的细节描写,昭示了母亲对女儿突然离校回家的惊讶、对女儿孝心的领受、要求女儿以学业为重而不必惦记自己的宽厚情怀等复杂的情感,丰富了母亲这个人物的内涵。

三、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就是在叙写事件的基础上,用议论的语句揭示事件的内涵、生活的本质,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深邃,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如,习作《沸腾生命》:

放寒假在家时,父亲向我问起学校里的生活,我告诉他说:“其实真的很没劲。”我父亲是一个铁匠。他听了我的话后,一脸惊愕。沉默了半晌之后,转过身用他那双粗壮的手操起一把大铁钳,从火炉中夹起一块被烧得红通通的铁块丢入身边的冷水中。“滋”的一声响,水沸腾起来,一缕缕白汽向空中飘散。父亲说:“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铁却是热的。当把热热的铁块丢入水中之后,水和铁就开始了较量。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水想使铁冷却,同时,铁也想使水沸腾。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好比冷水,你就是热铁,如果你不想使自己被冷却,就得让水沸腾。”我听后感动不已。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你的斗志,你就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

结句“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你的斗志,你就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用议论画龙点睛,让理性的沉淀化为永恒的启悟——沸腾生命。

【美文赏读】

老爹的装与老妈的忍

马 德

在我11岁的时候,看见了一件让我十分吃惊的事——地垄上,父亲扛着铁锹拉着母亲的手在走,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自从跟女同桌在课桌上画了“三八线”之后,自己就从来没有越过境,男女之间,还是封建点儿好。

然而,父亲竟然拉着母亲的手走了半天,天啊,那一刻仿佛是我碰到了女同桌的手,吓死我了。我当时想,只有搞对象才能拉手,父母是一家人,怎么能“搞对象”呢?

又一年,我家发生了一件大事:母亲突然从一个走街串巷收羊羔皮的人手里买了辆二手自行车。当时我家里很穷,不知母亲哪里来的胆量。父亲看到自行车后,数落了母亲一顿:“贵巴巴的,买这个干什么?”是啊,家里辛辛苦苦攒下的100多块钱全花在了这上面。父亲出去之后,她半天没说话。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自言自语道:“你爹喜欢自行车,就给他买了吧。”

我从没见过父亲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带着母亲出去兜风。一来,那辆自行车的横梁是水管焊制的,死沉,自己骑都累个半死;二来,父亲舍不得。他每天把自行车擦得锃亮,放在堂屋的角落,像供神一样供了很多年。

关于这辆自行车,父亲跟母亲最多的对话是——父亲说:“你学不学?我给你扶着。”母亲答道:“我笨,学不会。”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问,母亲还是摇头。那时我觉得父亲怎么那么烦人,总是问,但母亲从不嫌烦,于是我便觉得母亲的忍劲儿真大。

若干年后,当我见有人突然给心爱的人买下个很大的钻戒时,一下子明白了母亲为什么执意要给父亲买那辆自行车。

那些年的秋天,庄稼收割完都满满地堆在场院上,一派丰收的气象。母亲坐在谷垛旁边切谷穗,父亲赶着牲口在场院中心碾场。碾着碾着,父亲突然停下来喊:“快点,快点!”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多神奇,她竟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见她放下手中的活儿走到父亲跟前,把父亲的衣领子拽开,一点一点地在衣服上找着什么。父亲眯着眼睛,享受极了,好像要睡着了。

我问:“妈,爹衣服上有啥?”

“莜麦芒子。”母亲头也不抬,继续给父亲找。

“能咋了?”我接着问。

“难受,痒痒。”母亲答道。

以后,父亲一喊“快点,快点”,母亲就赶忙跑过去为父亲找莜麦芒子。有时候是,我甚至觉得父亲是装的——父亲眯着眼睛享受的样子,一副地主老财作威作福的派头。

又有一年,村里来了个照相的,照完了全家福,父亲要求跟母亲单独照一张。照相的要他俩靠得近一些,父母扭捏了半天,中间还是隔着很远的距离。回到家之后,我见他俩在堂屋里的板凳上练习刚才的动作,显然近多了,我笑了起来。母亲说:“那么多人看着,咋好意思挨得那么近。”父亲说:“你妈就是老封建。”说完后,故意重重地往母亲身上一靠。

父亲那么一靠,我觉得这个世界幸福得让人眩晕。

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时跑得飞快,眨眨眼,一天过去了,再眨眨,一辈子就过去了。有时又走得很慢,如同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前爬,你急也没用,它不会乱了脚步。

[赏读]一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父亲”“母亲”的故事,“我”作为故事的见证人,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可信度。二是善于通过细节表达人物之间的感情,“母亲”给“父亲”买自行车、找莜麦芒子,“父亲”邀“母亲”单独照相等细节,蕴含着浓浓的爱意,也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三是叙述笔法灵活,有故事的叙述,有场景细节的描述,有人物对话与独白,有效地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

【佳作展示】

半块月饼

乔伊娜

三年前的中秋节,我即将迈进高中的前一天晚上。那晚,我想到第二天就可以踏入梦寐以求的高中。我有抑不住的兴奋。

收拾行装时,发现父亲也在简单地收拾。我问:“爸,你要去哪?”“送你呗!”父亲也奇怪地看着我。听人说高中接新生的那天,就如同是展现自己父母身份与地位的一天。父亲和我一起去,那不等于暴露寒碜的身份?可是,怎么开口拒绝父亲的好意呢?最后,我还是同意了父亲陪我前往。

学校不光是人的海洋,还是车的海洋,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报到了,又被涌了出来。接待我的是一师姐,她领着我和父亲先到学校礼堂把学费交了。师姐在前面带路,父亲想和我并排而走,但我不肯,我总设法走在父亲的前面,因为我想把父亲遮挡住,最起码不要让师姐看到父亲那个寒酸的样子,特别不要让师姐看到父亲脚下穿着那双快要磨破的、混着泥土的黄色拖鞋!

到了礼堂,人声鼎沸,一条条“长龙”在摇摆着、蠕动着。

我吩咐父亲站在一旁等候着,我去交费。当我浮躁地将身子左右摇动的时候,突然发觉礼堂里一个“另类”。有一个背影,看上去很疲惫的样子,他把自己挎着的行李卸在地下,准备一屁股坐下去,却又生怕压住了行李袋的东西,最后,他只能蹲了个“弓”字形,还是没舍得坐下去。当我的目光扫到那行李时,我箭似的从队伍里冲了出来。拉起父亲低声的说:“爸,你怎么像个乞丐似的,你还不快起来,多丢人呀!”“好,好,好,我过去那边,你去交费吧!”父亲诚惶诚恐地回答。说完,拖着行李向礼堂的角落走去。

好不容易,学费交了,我挤出了围得的水泄不通的人群。

不一会儿,我那轻盈的脚步突然被映入我眼帘的一幕凝固:父亲再次“弓”字形蹲在礼堂的角落里,行李却放在一旁,他从行李里翻出一袋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并且慢条斯理地层层拨开,取出的竟是昨晚吃剩的那半块月饼,接着,父亲把月饼放在左掌心,用右手把那半块月饼分成若干小部分,然后又一小块一小块地送进嘴里咀嚼着。此状的出现,我相当生气,“爸,就吃中午饭了,还吃这破月饼干什么?”“嘿嘿,爸来送你,来回的路费超出了预算,中午你自己去吃,爸吃这个就可以了……

我不禁一愣,两行热泪涌出了眼眶。

[点评]一是选材真实,从自己亲历的生活入手,叙写父亲的感人故事,表现父亲的朴实和爱心。二是细节突出,那双“快要磨破的、混着泥土的黄色拖鞋”那“半块月饼”表现父亲生活的艰辛,也有力地衬托出对“我”的爱心。三是抑扬相生,小作者写父亲采用了先抑后扬之法,之前用了大量“抑”的笔墨,直到结尾,笔锋突转,那“半块月饼”的出现,让读者在惊叹声中感受到亲情的至真至诚。

猜你喜欢

月饼细节母亲
中秋节里吃月饼
月饼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一起来做月饼吧!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给母亲的信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