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提高家畜的繁殖率

2015-08-15邱夏兰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繁殖率母畜产仔

邱夏兰

(安庆市枞阳县畜牧兽医局246700)

1 影响家畜繁殖率的主要因素

1.1 先天不孕

一般是由于母畜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完整,例如子宫颈位置不正、阴道狭窄、幼稚病、异性孪生的母犊、两性畸形等。在现代的家畜临床医学中,先天不孕的情况很少见,通常对于这一类影响母畜繁殖率的情况,工作人员一般只需要在育种工作中提前淘汰掉那些隐含有害基因的携带者。

1.2 配种前雌性家畜管理存在诸多漏洞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配种过早,从而导致胚胎形成的不好,后期发育的也不好,存活率不高。二是配种前没有短期优饲,一直给配种家畜吃一样的饲料,没有在配种前的短期内把家畜的营养状况等方面调整到最佳;更甚的是在雌性家畜状态不良的时候就进行配种,一个状态不良的母体,怎会孕育出良好的胚胎。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导致家畜产仔率的降低。

1.3 妊娠期间对家畜的管理不得当

给妊娠家畜的饲喂量不合理,过多或过少;没有在合理的时间给家畜接种疫苗等会间接的降低产仔率。另外,对妊娠期的家畜并群管理也不是科学的做法,容易导致妊娠家畜发育不好,从而胚胎发育不好,导致产仔率降低。

1.4 气候及环境因素

由于周围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的改变,母畜的繁殖率会有很大的改变。不良的环境条件很可能会使不孕的几率增大,例如养殖场小,家畜缺乏运动;养殖场内阴暗、潮湿、通风条件不好;不及时清理养殖场的垃圾,使得圈舍内的卫生条件差。

1.5 配种技术因素

在实行人工授精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消毒不严格,配种的时机掌握不好,冻精质量不达标,直肠的检查技术不过关等,这些都会影响发情期母畜的受胎率,导致产犊时间间隔拖长,不利于母畜的繁殖

2 提高繁殖率的主要措施

2.1 种畜的选育

选择好种畜是提高繁殖率的前提。对患有疾病的种畜要及时发现和治疗,要严格控制好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选择单胎家畜时,要综合考虑其性早熟的早晚、发情排卵情况、受胎能力及产仔间隔的问题。在选择公畜时要了解其繁殖历史,还要对公畜的一般生育状况、生殖器官等各个方面做仔细的检查,以确保良种。

2.2 加强管理

配种前对家畜的管理不当也容易影响家畜的产仔率,对此,饲养员们和专业户们应该在配种前对家畜进行严格有序的管理,严格控制好配种的时间,避免过早或过迟配种的现象发生,以免误了最佳配种时期;饲养员们还应该在配种前对要配种的家畜进行短期的优饲,以调整好配种家畜的状态,只有配种家畜的状态达到最佳,孕育的胚胎才会优良,存活率才会高,产仔率才会高。

2.3 注重妊娠期间家畜的饲养和照顾

妊娠期间如果对家畜的照顾不是很恰当,也会使胚胎发育情况产生变化,降低家畜的产仔率。因此,饲养员们还有农户们要在妊娠期间对家畜要多加照顾,严格控制一些时间和量,遵守规章制度。要根据不同的时期对家畜进行合理的饲喂量,不能始终一样的喂养,要在不同时期根据家畜不同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整。要在合理的时间给家畜接种疫苗,使得疫苗的防疫效果最佳。此外,还要避免妊娠期家畜的并群饲养,以免家畜间发生撕咬和追打而受伤或影响情绪,从而影响胚胎的发育而降低家畜的产仔率。

2.4 卫生防疫设施

禽场门口应建有长5~6m的消毒池,用于进出车辆和人员消毒,做到消毒药物常年不断且经常更换。禽舍之间间隔至少15m以上,并有隔离沟或其他天然隔离物。生产区入口处建有车辆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消毒更衣室必须具有“初步消毒―更衣―再消毒”的配套设施。专业养殖户至少应有更衣和消毒设施1套。鸡舍入口处应设消毒更衣室,一般包括脚踏式消毒池、洗手池、更衣更鞋间等。

2.5 改进配种技术

人工授精是提高母畜受胎率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生殖器官反常的母畜。在对母畜进行授精时,应使用精液品质良好并符合标准要求的冷冻精液,在操作之前应该将母畜的外阴消毒、擦干,然后使用直肠把握输精法将精液输送到子宫体,操作过程中要防止污染,输精时间应尽量控制在排卵前12小时以内。

2.6 注意通风换气

在保持恒温前提下,要多通风换气,以使空气新鲜。在通风时,要注意不能使舍内温度忽高忽低,否则会造成鸡的应激反应而影响生长,甚至发生疾病,通风口最好在鸡舍上部。寒冷的冬季,在禽舍内生火取暖时(尤其是在夜间),要防止舍内因通风换气不良而可能产生的CO中毒。由于家禽呼出的CO2是舍内浓度最高的废气,因此要求把CO2浓度控制在0.2%以内,以确保达到安全标准。

3 结语

在现代养殖业中,繁殖技术一直在不断更新和提高,针对提高繁殖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而母畜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母畜的繁殖力,进而提高母畜的商品价值,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1]桂峰.影响家畜繁殖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新疆畜牧业,1995,(1):41-42.

[2]李莉.提高家畜繁殖率的技术措施[J].四川畜牧兽医,2011,38(11):35-36.

[3]杨为敏,张灵霞.提高家畜繁殖率的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1):24.

猜你喜欢

繁殖率母畜产仔
仔畜性别人为可控制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藏羚羊开始一年一度大规模迁徙产仔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
浅析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的影响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提高家兔繁殖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