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治报告

2015-08-15王松生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诺氟沙星副伤寒沙门氏菌

王松生

.(甘肃省天祝县祁连乡畜牧兽医站,733013)

猪沙门氏菌病是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亦称猪副伤寒。该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健康猪的肠道及粪便中也常发现这些沙门氏菌。当营养不良、气候突变、饲料中缺乏矿物和维生素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机体发病,甚至爆发,造成经济损失。

1 发病流行情况

天祝县祁连乡某规模养猪场,饲养种公猪1头,母猪2头,年出栏肉猪200头左右,按程序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免疫注射。2014年1 0月以来,该场断奶仔猪(1-3月龄)发生一种以下痢为主的疾病,发病率30%~50%,致死率达30%右。其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达40.5~42℃,精神不振,皮毛蓬乱,寒颤,扎堆。胸前、腹下皮肤潮红,有紫红色斑点。眼有粘性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着。食欲不振,排黄绿色稀粪,恶臭。部分病猪耳尖尾尖发紫。病程达2-3周甚至更长。病猪很快消瘦,最后衰竭而死。许多病猪治愈后停药3-5天即复发,复发后极难治愈。治愈的猪生长迟缓,2015年3月7日,有12头43日龄的仔猪发病。

2 剖检变化

剖检3头病死仔猪,可见胸前、腹下有紫红色斑点,病程长的尸体严重脱水。脾肿大,坚度似象皮,切面蓝红色,髓质不软化。肝肿大,有时可见黄灰色坏死小点。心脏表面有小点出血。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切面似大理石。胃肠黏膜有炎症,特别在盲肠、结肠肠壁增厚,慢性死亡病例出现坏死肠炎。

3 实验室检验

无菌采取病猪的脾、肝、肾、肠系膜淋巴结和血清。

3.1 镜检:病料和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集簇状,两端钝圆,着色不均,革兰氏阴性,长1-2.5μm,宽0.4-0.6μm的小杆菌。无荚膜和芽孢,能运动。

3.2 培养:将病料接种在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SS琼脂肉汤培养基,3 7℃培养24小时。在普通营养琼脂上形成直径约2mm、圆形、稍凸起、灰白色、半透明、光滑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细小、无色透明、光滑、圆整的菌落。在SS琼脂上形成黑色中心菌落。在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管底有灰白色的沉淀物。挑取菌落移种在三糖铁斜面培养基中,先穿刺,再在斜面上划线接种,37℃培养24小时,斜面变红,底层变黄含有气泡(产酸产气)。

3.3 生化试验:挑取纯培养的菌落分别接种于生化反应管,3 7℃培养,结果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甲基红试验+,V-P试验-,靛基质试验-,硫化氢反应+,运动力+。

3.4 动物试验:用肝、脾、淋巴结混悬液(1:10)接种小白鼠,每只腹腔注射0.3ml,56小时发生死亡,取淋巴结、肝、肾触片镜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培养特性与自然病例培养结果相同。

3.5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诺氟沙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链霉素中度敏感,黄连素、土霉素、磺胺嘧啶钠有耐药性。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

5 防治

5.1 诺氟沙星,200g/头,内服,3次/日,连用至痊愈,痊愈后再半剂量连续用药3-5天。

5.2 5%碳酸氢钠注射液50m l,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m l,10%氯化钾注射液l0ml,维生素C5ml,腹腔注射,1次/日,每头1-3次。

5.3 葡萄糖50g、氯化钠9g、氯化钾1.5g,水l000ml配成溶液,自由饮用。

5.4 疫苗注射,对20日龄至三月龄的无临床症状的仔猪全部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

5.5 消毒:5%来苏儿和1:500的强力消毒灵交替使用,对猪舍环境进行喷洒消毒。疫情消失时,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

6 体会

6.1 仔猪副伤寒是一种条件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很多动物,包括健康猪肠道及其粪便中也常发现沙门氏菌。当营养不良、气候突变、饲料更换、猪舍潮湿、长途运输、受凉和发生其它疾病等因素,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病菌迅速繁殖,侵入机体,引起发病。病菌连续通过若干易感猪体后,毒力增强,可引起爆发。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止该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6.2 自繁仔猪在20日龄时,注射仔猪副伤寒菌苗;断乳仔猪断乳时或购入仔猪在购入后首先每头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链霉素2g,鱼腥草粉针6mg;饮水中加50mg/L的诺氟沙星,自由饮用,连用3天。注射仔猪副伤寒菌苗,可得到可靠的预防效果。

6.3 治疗该病时,应及时诊断,及早治疗,选择对病原菌敏感性高的药物,剂量充足,疗程长。一般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再坚持用药3-5天,防止复发。因为该病治愈后,极易复发,复发后,不易进行治疗。另外,在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同时,应十分注意补充体液,平衡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6.4 本次病例治疗5天,治愈11头,死亡1头,治愈率91.7%,采取消毒和预防措施后至今再未发生仔猪副伤寒。

猜你喜欢

诺氟沙星副伤寒沙门氏菌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RP-HPLC法测定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含量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研究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用乳酸诺氟沙星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效果
羊副伤寒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