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

2015-08-15翔,罗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学生党员关怀

杨 翔,罗 达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州 510990)

近年来,我国的党建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于高校学生党员民主权利行使方面、学习及生涯发展方面、恋爱方面、情感表达方面、闲暇生活安排方面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现状堪忧

(一)民主权利行使方面

1.权利主体意识薄弱。调查发现,“无论何时都能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的学生党员仅占64.4%,22.3%的学生党员表示没有认真学习过党章,39.2%的学生党员表示不太了解党章中规定的党员权利和义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党员的民主权利主体意识相对薄弱。

2.权利行使状况欠佳。调查显示,仅有19.6%的人表示学生党支部中学生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状况很好;63.8%的人认为自己应当有权利参加所在院(系)党总支书记的改选,但却从没有行使过该项权利;另有60%的人没有参加过所在党支部书记、委员的选举。

3.保障措施和机制不完善。“您了解所在党支部用以保障党内民主权利的措施和机制有哪些”,对这一问题的回答,48.57%的人选择党内事务公开制度,31.37%的人选择党内选举制度,14.65%的人选择党内监督机制,仅有2.23%的人选择党员申辩权和控告权,另有3.18%的人选择其他。这种状况的存在表明,一方面党支部用以保障党内民主权利的措施和机制并不完善;另一方面,学生对自身的民主权利不够了解。

(二)学习及生涯发展方面

1.专业学习成绩排名居前,但就业信心不足。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党员的专业学习成绩排名居前,“优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别为19.6%和32.6%,但是有60.3%的人表示当前的最大困扰是就业和毕业去向。对“从就业的角度考虑,自己最欠缺的素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选择比例高低依次为: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32.89%)、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25.26%)、沟通协调能力(19.59%)、专业知识和技能(15.36%)、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4.85%)、其他(2.06%)。

2.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职业规划能力欠缺。尽管能够理智地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但多数学生党员的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职业规划能力欠缺,当问及“你对将来的职业规划有什么想法”时,9.55%的人表示“不了解什么是职业规划”;49.04%的人表示“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9.87%的人表示“规划与不规划都无所谓”;仅有31.53%的人表示“有能力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当问及“希望在职业规划方面获得党支部的哪些帮助”时,46.4%的人“希望在个人素质培养、能力提升方面得到帮助”;19.9%的人“希望在就业面试技巧方面得到帮助”;32.2%的人“希望得到帮助,但不知道党支部能够提供哪些帮助”。学生党支部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党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三)闲暇生活安排方面

1.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充裕,但有效利用率低。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党员在周一至周五都拥有较为充足的课余时间,49.37%的人在3小时以上,28.26%的人在2~3小时之间,17.3%的人在1~2小时之间,仅有5.08%的人不足1小时。值得关注的是,对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却很低,当问及“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你都做些什么”时,除了22.48%的人选择学习外,其余依次是:上网(21.07%)、运动(15.7%)、和同学闲聊(13.71%)、参加社团活动(9.03%)、睡懒觉(8.77%)和交往(包括谈恋爱)(6.72%)。

2.对如何利用周末时间有理性认识,但欠缺实际行动。调查显示,虽然多数学生党员对如何利用周末时间有理性认识,但却懈怠于实际行动。32.37%的人认为应该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20.08%的人认为应该学习功课,其余按照选项比例高低依次为:娱乐(18.12%)、交友(15.89%)、赚钱(12.23%)、其他(1.31%);但当问及“周末你都做些什么”时,19.42%的人学习功课,9.02%的人做兼职,其余按照选项比例高低依次为:上网(18.89%)、逛街(13.22%)、睡懒觉(13.02%)、聚会(10.35%)、健身运动(9.3%)、回家(6.78%)、其他(2.48%))。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思想认识上需要再提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高校学生党支部而言“,帮扶”作用的发挥已经融入到高校贫困生救助等相关管理工作中。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强调党员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应尽的义务,很少提及党员应享有的权利,很少关注党员自身的发展。对高校学生党员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工作应坚持以关注学生党员个体的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从思想、理论上提高对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再认识。

(二)制度机制上需要再完善

由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专门提出了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但并未提出相对完善的系统性配套体系。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责任主体是党组织,但实际上学生党支部可支配的资源极为有限,精神方面的激励、物质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帮扶都应该从制度机制上进行建章立制再完善。

(三)物质保障上需要再夯实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需要必要的资金、人员、载体等各类资源的支撑和保障,目前各级学生党支部开展日常活动均以通表会、评议会等会议为主,较少财力、人力等保障,较难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内容形式上需要再创新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往更多地是以精神层面的激励居多,形式上无非是大会上面点名表扬,私下里言语关怀,没能在实质上给党员同志真正的激励作用。而且普遍来说,季节性帮扶关怀较多,常态化帮扶较少现象比较突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内容形式上都需要再创新。

三、华软学院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一)深入调查研究,定时了解学生党员思想、工作、生活、心理状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常态化地了解学生党员思想、工作、生活、心理各方面状况,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和实践。

(二)切实建章立制,五位一体全面推动激励、关怀、帮扶长效机制建设

一个组织的制度文化是维系组织各项事宜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帮扶现状调查中,很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目前党组织并不是没有相关制度,而是制度没有很好落实。制度没落实的原因可能是执行力不够,也可能是强制性太强产生的内心阻抗,更大的可能是制度本身设置并不合理。制度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如果它仅仅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条款而存在,而不管是否合理、是否被人们真正接受,它就并不具备制度文化的内涵。

(三)狠抓书记项目,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运作的主导作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院“书记抓,抓书记”工作责任制,发挥基层党总支书记带头抓的示范效应,不断提高学院基层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和广州大学党委的要求,华软学院基层党组织普遍开展实施“书记项目”。

“书记项目”是作为一个党组织重点推进的活动载体,全面贯彻落实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运作的主体作用,力求树立工作导向,强化责任意识。

(四)创新特色党建,积极调动党员同志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运作的主体作用

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支委的表率作用和党员志愿者的骨干作用,各党总支应加强领导和指导,系统设计工作思路,科学定位责任主体,确保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规范有效运转。应牢固树立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个服务”工作理念,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结对帮扶、定期走访、谈心交流等制度,加快实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常态化、长效化,真正重视、真情关怀和真心帮助学生党员。

四、结语

党的十七大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并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党建工作的一线党务工作者的经验总结看来,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上,应注意防止和克服认识上的片面化和工作上的简单化问题。比如,在工作对象上,往往只关注部分困难党员,忽视其他党员,缺乏全面性;在工作内容上,往往重生活帮扶,轻政治激励和思想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重季节性的给钱给物解燃眉之急,轻常态化帮扶,缺乏长效机制等。

[1]邹红育.对构建高校学生党组织激励、帮扶和关怀机制的探讨[J].高校辅导员,2012,(5).

[2]张克敏.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调研与思考[J].理论建设,2011,(4).

[3]崔海英.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机制研究[J].党史与党建,2010,(5).

[4]周礼春.对开展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2009,(20).

[5]安身健.适应新要求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学生党员关怀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