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与演变研究

2015-08-15刘志磊刘建文

城市地理 2015年18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规划历史

刘志磊 刘建文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与演变研究

刘志磊 刘建文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国家建筑物设计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迄今为止,中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现状,并根据国、内外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相关规章制度,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关措施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发展;演变前言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人们的保护意识淡漠、价值观念独立、保护实践缺乏。昔日的历史文化名城逐渐走向没落,因此,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工作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一些有识之士呼吁社会大众要学会采取合乎中国发展的国情模式去促进当前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与保护。然而,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东西方存在较大的差距,缺乏完善的保护体系与制度,尤其体现在立法体系与法律保护方面。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还没有真正地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当中,没有很好地保护现有的历史文化名城。笔者认为只有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的规划与保护模式,才能够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利用。

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上存在多元管理,行动不一。如同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受到多方管辖与保护。

(2)管理上存在依据不足,执法不严。如同一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法律会存在较多的疑点与漏洞,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法律效力。

(3)研究上存在探索不深,研究不精。如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缺乏具体的研究成果,尤其体现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界定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定论。

(4)保护对象上存在重物轻人,保护失衡。如在历史文化名人的重视程度存在严重失衡,存在重点保护名人,而轻视名城保护的现象。

2.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状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初的保护来源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重视,在那个时期,统治阶级通过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来彰显自己的统治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成为一种时代的需求,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的观赏价值逐渐提升,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这些喜爱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群体就会自发组织起来保护这些文物古迹。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入到中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观赏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单位会吸引社会资金对文化遗产进行精细修理,提升其文化观赏价值。当前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与保护不仅是广大游客的迫切要求,还是国家为保护本土文化的重要举措,因此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了政府与民众的大力支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具备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性,其在民族文化与本土文化中占据一定的历史地位。综合当前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当前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与发展不仅局限于其观赏价值,还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上。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其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演变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起源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建筑观赏性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随着后续时代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更多地需要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色,明确其发展的远景目标。其实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名城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形成其独自的特色。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价值,尊崇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文化名城演变过程的本质是时代特点的变化过程。20世纪60年代,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只有保持旅游格局的科学性才能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当前将城市发展的性质定位在文化内涵的提升上,只有保持传统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才能促进其文化观赏价值的提升。

4.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措施

(1)保护名城特色,明确规划目标。历史文化名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色。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观赏价值,才能够提升其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文化名城多与商业经济进行了一定的联系,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两侧形成了大量的商业街,尤其是在传统的购物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更是集聚了大量的商场。

(2)规划城市功能,协调保护行动。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独具名族色彩与时代特色,只有根据城市具体功能,对其进行合理分区,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城区的协调发展。在当前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只有重点保护城市的特色功能,才能确定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重点,只有保护其核心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3)加强城市立法,严格执法程序。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更具体深入保护其文化功能。当前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法律是《文物保护法》,只有进一步加强城市立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4)加强名城保护,增强责任意识。只有大力倡导全民参与意识,征求公众意见,让每个人都深刻理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这样才能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每个公明的责任意识,才能够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只有动员全民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对其进行保护。

5.结语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中,应该辩证地看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形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在保护的过程中,应清晰明确每处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特点,对其特有的功能进行重点规划,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保护措施,保护城市的文化精华。在当前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中,还应该注意其演变的规律,只有把握好其发展的规律,才能够更好地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综合价值。

[1]董世永,罗丹珩.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矛盾与问题简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3):45-46

[2]喻学才,我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八大难题,旅游学刊,2005(5):78-80

[3]邱静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比较研究,中州学刊,2003(1):45-52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规划历史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分析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规划·样本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