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命求真理的新闻战士

2015-08-12王静

文化交流 2015年8期
关键词:宪兵日报

王静

一个闯荡上海滩的宁波人,从撰稿通讯员起步而进入新闻界,声名鹊起,他就是1944年惨死于日寇屠刀下的抗日烈士冯梦云。

允文允武

冯梦云,1901年8月15日生,慈溪河姆渡镇弯里头(今属余姚)人。他读过三年书,因父母亡故而辍学,到上海一家五金行打工。冯梦云喜读报章,但深感自己墨水太少,后来他鼓起勇气投考了有免费生名额的光华大学。

入学之后,冯梦云贪婪地阅读书籍,并勤奋地习作投稿。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除了《新闻报》《申报》等大报外,还有30余种的小报,冯梦云常为《小日报》《晶报》撰写文章,颇受主编赏识。后来经人介绍,他担任《小日报》编辑,开始报人生涯。

冯梦云在《小日报》采编一肩挑,还担任特约撰述。当时有电影《冯大少爷》上映,有人将此名送给冯梦云,他不仅没生气,反而就用作笔名发表文章。

1928年5月,冯梦云创办《大晶报》。《大晶报》不畏权贵,常针砭时弊,因而深受读者的喜爱。有了读者,有了印数,有了收入,冯梦云又开办了大晶印刷所和都城茶室,身兼“三产”经理,一时风光无限。

冯梦云精通采编、广告、发行、排印校等业务,又具备经营谋略,显现出文化实业家的天才,被同行称赞“允文允武,唯冯大少爷一人而已”。一年后,冯梦云又创办了《铁报》《太阳报》。《太阳报》取阳光普照之意,冯梦云较为重视。冯梦云在拓展报纸发行的同时,又扩大由他投资、其弟经营的上海电话购货公司广告阵地。不久,《太阳报》刊百期而夭折,但他以一人之力创办三报,成为报史上的奇迹。

《大晶报》社址设在二马路望平街民丰东里,三日刊。冯梦云担任主编,特约唐大郎、蔡钓徒、舒舍予及俗称“小辈英雄”、善写政坛变化的洪满水等人写作,自已也用笔名“冯大少爷”“玲珑”“怡红公子”“翡翠”“记者”等撰稿,如今,在上海图书馆馆藏的365种上海小报中,冯梦云创办的三份报纸都有,可以读到他的文章。

《大晶报》注重社会、政治及文化界动态,专载大报所不敢载的内容。由于《大晶报》敢想敢说,不畏权势,深得读者喜爱,自创办以来,日销2万份,超过其他小报5倍以上。冯梦云的名声从上海滩随之远及西北、香港。

以笔作枪

1937年,由报界前辈钱芥尘主婚,冯梦云完婚。“八一三”淞沪之战爆发,冯梦云全身心扑在报纸上,赴前线采访战地新闻,及时报道中国军队英勇抗敌的消息,并揭露日军屠杀无辜百姓的罪行。此时,《大晶报》一天出三报(早报、午报、晚报),这又是中国报界的创举。

其时,冯梦云倡议,《大晶报》《小日报》《正气报》《世界晨报》《金钢钻报》《明星日报》《上海报》《东方日报》《福尔摩斯报》《铁报》等十家小报于1937年10月5日联合创刊发行《战时日报》。冯梦云在《发刊辞》上说:“我们是不愿在这样大时代行进中,来放弃我们的责任……我们知道自己是有五千年历史的黄帝子孙,所以我们要干,干到敌人的铁骑不再来践踏我们的国土为止。”

《战时日报》与其他报纸显著不同的是,除报道国民党军队抗战的动态外,还登载八路军抗战的消息。创刊号头版就有《八路军收复井平镇》快讯,之后又连载朱德的《论西班牙战争》《日本决不可怕》等文章。该报还常常独家刊登抗日将领、爱国人士、进步文艺家的杂文、漫画和广播剧本等,大大鼓舞了民心。冯梦云作为主编,撰写下《华北大战的总检讨》《中日战争与国际间情势的新转变》《八路军与晋北大战》《南京之攻打与防守》等20余篇专论。

上海租界成“孤岛”以后,《战时日报》被迫停刊,十报各以原有报名继续营生,有的报纸则借“中立国”之名发表抗日反战言论。日军无法取缔,便指使特务向报馆扔炸弹,暗杀爱国新闻工作者,其中被害的有《社会日报》记者蔡钓徒。冯梦云闻讯,悲愤填膺。

不久,冯梦云与上海进步作家以刊登杂文为名,创办《鲁迅风》一刊。冯梦云自任主编,撰稿的有王任叔、许广平、柯灵、唐弢、周木斋、孔另镜、石灵等人。《发刊词》公开宣言:“生在斗争的时代,是无法逃避斗争的。探取鲁迅先生使用武器的秘奥,袭击当前的大敌;说我们这刊物有些‘用意,那便是唯一的‘用意了。”此时,冯梦云又去进步的《文汇报》担负发行和行政工作,凭他多年经验,使这块爱国文化阵地更加扩大了。《文汇报》被勒令停刊后,冯梦云加入了《正言报》。

日军侵入“孤岛”后,加大了对抗日爱国人士的迫害。冯梦云化名方功懋,从事商界活动,做隐蔽斗争。他租借南京路慈淑大楼528号房间作为总联络点。然而不幸还是发生。1942年11月25日,冯梦云被捕。

宁死不屈

冯梦云被捕后,妻子和亲友焦急不安。大约20天后,有人悄悄上门,带来一封信。冯妻急拆一看,是丈夫笔迹。来人又打开纸箱包,里面是冯梦云在狱中受刑的一件血衣。接着,来人简略告之冯梦云在狱中的情形。

冯梦云受审,日本宪兵逼他交代,先施酷刑,后又将他血淋淋地浸入大水缸。冯梦云坦承自己办报的抗日动机。日本宪兵不罢休,非要他供认与重庆方面有何联系。原来,日本宪兵从冯家搜去的信中,有一封提到冯梦云于1937年12月7日发表在《战时日报》上的文章《南京之攻打与防守》。信中说:“先生关心首都,此次紧急决策,悉心细读,审焉至细,深深地感佩钦敬,足见我先生修养有素,对于军事地理极著深沉,宏见卓越,极可为当局参证,大为挽回补救之策。鄙人除已将大著分析,加以赞评,汇呈蒋、白、唐诸当局外,尚乞分神再作简括扼要制敌死命的妙计,火速快邮代电,力促当局采纳……”日本宪兵认定此信说明了冯梦云与政府当局的关系。

冯梦云不久被转移到日本宪兵总部,又饱受酷刑。1943年3月,冯梦云托人送给妻子一封长信,另附五封给友人的信件。家信中,他嘱托妻子安排料理各种事项,而对自己在狱中的情况一概不提。此后,他又先后托人送出两封家信,称“我罪当不该死,故你必须宽习,我在内甚心安”。

7月初,冯梦云被押解至日军拘留所。这里与外界联系更加困难,可他还是在9日送出一信,接着又送出一封未署年月的短信,都是交待一些家庭事。冯梦云既非书生意气,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渴望生命以求真理的曲折心声。孰料,1944年2月17日,日本宪兵以抗日宣传分子的罪名枪杀了冯梦云。

1946年9月2日,上海市举行新闻界抗战殉难烈士追悼大会,冯梦云是被公祭的15位烈士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冯梦云妻子及其儿子冯懿中一直被人民政府以抗战殉难烈士遗属对待。

(本文由冯一中先生提供写作素材及相关图片)

猜你喜欢

宪兵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兵王要飞第五话宪兵之争(连载)
三峡日报 七十正风华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西班牙宪兵用佩枪换毒品
台媒帮“总统”官邸宪兵倒苦水
台元旦庆典首现女宪兵
走近意大利宪兵
“宪兵娃娃”助阵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