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怀瑾的律己

2015-08-12古滕客

上海企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律己盖章南怀瑾

古滕客

国学大师南怀瑾,是一位见解卓异的学人。他是亦儒亦佛亦道,非儒非佛非道。如此横跨传统,而又驰骋于传统之上的知识老人,在当代不啻凤毛麟角。虽然如此,但南怀瑾却非常律己,做人处世都讲原则。

南怀瑾仅上过一年小学,没有文凭。他的学问主要靠私塾传授,以及刻苦自修。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为多所私立大学聘请,衣食有了着落。随着著述日富,名声日高,一些公立大学也瞄上了他。然而,没有文凭就不能到公立大学当教授。怎么办?台湾“教育部”有意为他破例,主动派人登南怀瑾的门,请他在一张表格上签名盖章,说只要履行这个手续,就可以颁发他教授证书。

如此举手之劳,南怀瑾就是不干。对方不死心,连续跑了数次。南怀瑾最后对来人说:“麻烦你跑了好几趟,真对不起部长和你,并非我不识抬举,不通人情,无奈我从来不想取得什么资格,事实上我不想把我这些不成文的著作拿去请人审查,我当然不能再申请表上签名盖章。”

1963年,台湾某委员会给南怀瑾送来一份聘书,请他担任委员,南怀瑾坚持不受,他以诗明志:“一纸飞传作委员,却惭无力负仔肩。人间到处宜为客,免着头衔较自然。”

1966年,应蒋介石、蒋经国父子邀请,南怀瑾为台湾三军作巡回演讲。一次,在高雄冈山空军基地,蒋介石到场聆听,忽然触动心思,回到台北,下令成立“复兴中华文化委员会”,自任会长,并请南怀瑾主持日常工作。在旁人看来,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南怀瑾却婉言谢绝,他私下向人交底,对于一个学者,必须保持超然的身份。

南怀瑾的律己,更表现在大事上不糊涂,他认定只有一个中国,并为海峡两岸的会谈穿针引线,献计献策。传闻说,1990年9月8日,南怀瑾在台北面见李登辉,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多小时,谈古道今,纵论天下,晓以“和平统一”的民族大义。会谈结束,李登辉送南怀瑾到门口,问他还有什么吩咐,南怀瑾答:“我希望你不要做历史的罪人。”

南怀瑾对学问的争论没有兴趣,但对文章中的硬伤,则是闻错既改,绝不马虎。曾有人在报刊撰文,指出他在一本书中,将成语“履践蛹贵”解释错了。南怀瑾得知后,火速通知出版社,停止发行,立即对有关段落进行修改。并派人到指出他错误的作者,当面表示感谢。

南怀瑾不以著作为私有,他崇奉取之天地还诸天地。在台湾时,他就为出版立下五个“不”:不做促销广告,不请名人写序,不登自己的照片、不追究盗版、不把自己的著作权留给后代。

1994年,南怀瑾为修建“金温铁路”,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这个公司,许多人都想挤进去,包括他在老家的子孙、亲友。南怀瑾铁面无私,一概拒绝。

南怀瑾虽很律己,但却宽容待人。他是文化界的奇人,对于一切意欲求学之人都以礼相待,将自己所学倾心传授,从不要求任何回报。在这样的交流之中,南怀瑾与不少西方人士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他的学生除了有蒋经国、何应钦、蒋鼎文、顾祝同等人,还有美国禅宗巨子卡普勒、英国学者李约瑟等人。

南怀瑾生性律己,一生不从政、不当官、不去惹闲事,潜心学问,所以沉淀到现在,可能是千古一人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律己盖章南怀瑾
“盖章”
爱盖章的国王
明志
不辩是最好的言词
南怀瑾做人的“双重标准”
注重自己的仪态
“告密”也是慈悲
“告密”也是慈悲
盖章
一种翻页盖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