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世锦赛看田径的变革与精进

2015-08-11杨健

新体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标枪世界纪录世锦赛

杨健

田径是以体能为绝对基础,快速使用技术的项目,强调的核心就是“快”。因为这样的特点,人类自身总是在跟技术的博弈中,不断追求极致的“快”,不断超越极限。

纵观现代田径发展的百年历史,有这样的规律:当人类自身的身体能力进化到某个瓶颈期时,总是会在技术细节取得突破,继续保持这个项目的不断精进。虽然随着技术空间不断压缩似的发掘,百年来很多单项已经没有明显的改进余地,几乎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和推广,已不可能在成绩上取得30%的提升,但在很多细节的改进上仍然日新月异,只是人们肉眼已经很难察觉。当技术的提升遇到极限期的时候,一批超强身体素质的天之骄子又会站出来,有逆天的表现。在跑跳投的田径场上,他们代表未来,宣告着达尔文进化论在人类身体进步方面最直白的数据体现,人们的身体一直是在不断进化的。

从时间上讲,这个周期大概是以15年为单位。从人的生理周期来看,15年几乎是两辈人的间隔;从田径运动员的运动周期来看,间隔三代选手。纵观现代田径运动发展史,每15年就会经历重大的变革,但这个过程却是波浪式递进、螺旋式上升的,也就是说人类在田径场的进化总的方向始终向上,但其间会充满回落,甚至是短暂的退化。

从1983年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开始,田径在这32年中真正开始全球化和职业化,让人们看到田径的发展变革横跨了三个历史周期,基本上以15年为时间单元,以1991年的东京和2007年的大阪两届世锦赛为两大分水岭,巧合的是时间节点都定格在了日本。

1991年之前的田坛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田径运动真正从业余走向职业也有50多年的孕育历程。上世纪60年代末,世界田坛迎来“超高速”发展:塑胶跑道和电子计时问世,电视转播逐步流行,让更多人不用到现场,就能够从另外的角度更好地感受这个项目的魅力。更多高水平的电视转播也使得这个项目的发展赢得了一次生命炫彩。田径赛场比赛项目分散,观众与运动员的距离太远,跑跳投的美感最直观和最近距离的传达没有冲击力。电视拉近了这个距离,特别是慢镜头的运用,让观众能够在观感上领悟世界顶级明星的动作细节,让大家可以模仿,这也成为每个超星的标签,从而使得田径运动的推广拥有更多的载体。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1968年墨西哥城跳远名将鲍勃·比蒙神话般的8米90。如果没有电视转播,人们很难记住他的蛙跳落到沙坑末段,几乎跃出沙坑;如果没有慢镜头的记忆,人们也很难体会他起跳高度达到1米70,观感上几乎是从风速裁判头上飞过,超出原世界纪录55厘米。这些进步和积累也为世锦赛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1983年,第一届田径世锦赛举办,地点是1952年奥运会的主办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这届比赛也是真正的田径造星开始。年轻的卡尔·刘易斯成为速度的代言人,包揽100米和跳远冠军,又领衔美国接力队刷新世界纪录。“撑竿跳高沙皇”布勃卡开始了他的世锦赛六连冠伟业。

当时的时代背景特殊,政治上两大阵营的对垒直接波及到体育的激烈交锋,尤其是田径。东欧的运动员大放异彩,美国的高手也不甘示弱。明处是赛场上的火光四射,暗地里,对“秘密武器”的钻研逐日登峰造极,因为当时还没有大规模反兴奋剂。也就是在1991年东京世锦赛之前的那15年周期中,田径运动在技术变革的基础上快速发展。深处于那个时代的特殊性,运动员的身体能力达到一个极限点。在女子方面,东欧女将几乎是无敌的。印象最深的是捷克“猛女”克拉托赫维洛娃,1983年首届世锦赛她比完400米半决赛,半个多小时后又站上800米决赛的起点,轻松夺魁。第二天的400米决赛,她一举跑进48秒,刷新世界纪录。这两个项目的夺冠成绩分别是1分54秒68和47秒99秒,至今仍是牢不可破的世锦赛纪录。这在32年之后的今天仍是无法想象。翻找很多当时创造“胡子纪录” 的模糊视频回放,感觉那时候的运动员真是“天生神力”,而且女子“男性化”的表现也真正的极端化。当然,在此之前,很多项目的技术已有全面的革新,也为当时创造众多到今天都很难企及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技术系统到今天还在沿用着。

说到田径运动开创性的技术变革,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标枪规则改进是最有代表性的。

1968年在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采用与众不同的弧线助跑、背向横杆的背越式技术,以2米24的成绩一举夺得男子跳高桂冠。当时,在一些小的比赛中,已经有人尝试使用这样的技术,但是大多数时间,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个玩笑。因为古老传统的跳高技术像屈膝纵跳、跨越式都是面向横杆去跳,这是大众的基本认知,包括1895年美国人斯维尼用剪式跳过了1米97的高度。此后,出现了更加怪异的俯卧式技术。1936年,美国运动员阿尔布里顿用这种姿势创造了2米07的世界纪录。在以后的20年里,人们很难再有向2米10以上高度冲击。1956年,美国运动员杜马斯跳过2米15米,俯卧式被公认为是最先进的跳高技术。

其实,俯卧式跳高已经很怪异了,而且技术难度高,很难把人体的加速、重心的提升完全激发出来。运动员很难在助跑中借上力,感觉有力发不出。但是,这些传统古老的跳高技术都是面向横杆去跳,符合大众的基本认知。所以,当大家再看到神奇的背挺望天跳跃方式的时候,确实觉得好像看到了杂技团的搞笑表演。

从开始觉得可笑,到后来真正认识这项技术的威力,经历了15年。

1983年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集中了世界第一流的跳高选手,男子38名,女子33名,全部采用背越式技术。同年,中国运动员朱建华以2米37和2米38的成绩两破世界纪录,1984年又以2米39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1988年,古巴选手索托马约尔在西班牙进行的国际田径赛上,跳出2米43,刷新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1986年,保加利亚运动员科斯塔迪诺娃以2米08的成绩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1987年她又以2米09的成绩改写了世界纪录。看来,任何技术的变革也许都貌似是从一个“笑话”开始的。

田径场上,人类在自身跟技术的博弈中,不断追求极致的“快”和不断超越极限的过程中,标枪的规则变化和技术变革最有故事性。

1984年,民主德国男子标枪运动员霍恩掷出了104米80的成绩,在世界田径历史上首次突破了100米大关。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当霍恩掷出这个成绩时,田径投掷场地的长度不够用了,从场地一端飞出的标枪已经威胁到另一端的工作人员,甚至对看台上观众的人身安全形成了威胁。

标枪运动是最依仗空气动力学的项目,也是投掷项目中技术要求最难的项目。标枪的飞行距离与标枪的重心位置和外形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重心位置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标枪的外形,可以减少标枪与空气的摩擦,大大提高标枪的飞行距离。也就是说器械上更有利于飞行的材质和构造设计,高水平运动员精确的技术上的控制,最大化的枪身纵轴受力,标枪重心与空气浮力重心贴合,使它能飞得很远很远,而且很难完全受到掌控。

为了保证赛场安全,或许也是为这些标枪大师们的表演设置更多难度,国际田联希望通过修改标枪的规则以缩短标枪的飞行距离。专家在经过大量实验后,拿出了令人信服的数据:不改变标枪的重量,仅仅将标枪的重心前移4厘米,同时缩小标枪前段的直径,加大标枪后段的直径,可以增大空气的阻力,从而降低标枪飞行的性能,使成绩下降 10%左右。多年的实践证明,有关标枪规格的修改不仅达到了缩短飞行距离的目的,而且有效地规范了标枪落地的角度,减少了裁判员的工作难度。

但是,这反而成为像泽莱兹尼这类标枪大师奋起的动力。在标枪改革后,他一共5次投出94米以上的成绩。这位捷克人更应当被称为“手控气流”的大师。田径场上,在人类的技术变革精进中,面对难度大师们,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时光来到1991年的日本东京,田径世锦赛第一次落户亚洲。从这届比赛起世锦赛周期从四年改为两年,于是,奥运会前后的两个奇数年份皆有世锦赛,使得田径职业化的发展更加快速。

当时世界田坛格局完全改变,东欧金牌的数量缩减,科技的发展也加大了反兴奋剂力度,美国田径全面开启了统领世界的模式。在东京,卡尔·刘易斯个人三破世界纪录,不可阻挡。特别是在男子跳远比赛中,刘易斯与队友麦克·鲍威尔上演了世纪之战。

说到这场比赛,那时的刘易斯几乎就是“神”的化身,他在超风速中首先跃出8米91,已然比世界纪录远了1厘米。之后,鲍威尔在正常风速中跳出8米95,一举把保持2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击破。至今,那一跳的过程仍然会被不时提起,可以跟任何有突破意义的事情关联,因为那一场比赛太过伟大!

同是在东京世锦赛上,中国逐步成为世界田坛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铅球女将黄志红击败了世界纪录保持者利索夫斯卡娅,摘得金牌。在最后一天,中国姑娘徐德妹标枪第一投就奠定胜局,再揽一金。不仅如此,钟焕娣和王秀婷还分获女子万米银牌和铜牌。如此佳绩让中国田径队名列金牌榜第六、奖牌榜第七。在男子110米栏中,北京小伙儿李彤闯入决赛,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1991年东京世锦赛和2007年大阪世锦赛这15年左右的周期,是让关注热爱田径的人们感到幸福的15年。因为这是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他们是无与伦比的。在这个时期,运动员身体能力上经历了“特殊历史时代”那15年的洗礼,进入了瓶颈期,甚至有很大的回落。这样的背景下,才彰显这些田径大师的运动家风范。甚至可以说这15年是世界田径最接近这个项目本质的时代,是运动员的智慧心智和技术精进最好的时代。

科林·杰克逊──男子110米栏的标志。从1993年到1995年,杰克逊曾经创造了惊人的29连胜,其中6次跑进13秒之内。在1993年斯图加特世锦赛上,他以12秒91的成绩创造世界纪录。杰克逊身高只有1米72,夸张地讲,接近1米10的栏架高度已经快到他的胸口了,每场比赛,他几乎是要撞倒全部10个栏架冲刺的。就是这样的极限栏间和极限冲刺技术能力,使他立于不败之地。我小的时候在专业队训练,会忍不住模仿他几乎脸贴地面的俯冲式压线,但是每次无一例外马失前蹄,摔得浑身擦伤,仍然乐此不疲,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乔恩·爱德华兹在1995年创下一个神话般的世界纪录:在西班牙跳出17米98的成绩,打破了美国人班克斯保持10年之久的17米97的男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同年,在第五届世锦赛上,他以18米16和18米29的惊人成绩两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闯过18米的运动员。爱德华兹对三级跳远的开创性贡献把以前只能想象的三跳连接水平速度概念实现了。谁都知道当三跳水平速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人类是可以越过18米的,也有很多运动员具备那样的平跑速度,但是谁都无法做到在那样的速度中还能控制好重心和身体前旋。爱德华兹做到了,他那“创世纪”的一跳就像是给科幻电影中“钢铁侠”的心脏里嵌入了核动力。

不用再一一列举了,“撑竿跳高沙皇”布勃卡、麦克·鲍威尔、艾尔·奎罗伊等一个个金色的名字筑起那梦幻的时代。人类在田径场上技术的变革精进也到了巅峰,那是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

在那之后到北京世锦赛这8年,历经2008年奥运会、2009年柏林世锦赛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三次大赛,年轻的天之骄子们持续上演着代表未来的“神迹”。当技术层面上很难挖掘出价值和空间,已经几近完美的时候,人类的身体能力又进化到了另一个水平。以博尔特为代表的“外星人”不断刷新数据,上演神奇。其实,从很多单项的技术水准上来看,真是下降了。但当代运动员很多的表现又刷新了人们的传统意识,必须承认现在人体的身体能力极限已经超出了原来的想象范围,有时候,只要基本掌握甚至接近某些项目的核心要求,这些“超人”就能在数据上疯狂爆表。

世界现代田径历史发展近百年,田径世锦赛历史也已32年,始终贯穿着人类身体能力上的进化和技术使用上的精进。两者有时会同时发力,开创未来,有时会相互纠缠,彼此博弈。但无论怎样,人类对“快”的追求始终是向上的,充满力量的。

猜你喜欢

标枪世界纪录世锦赛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星问答
姐妹花用歌声创世界纪录
物理知识点在标枪运动中的应用
林丹世锦赛止步次轮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最多观众的世锦赛伦敦田径世锦赛10天卖票70.5万张
九项神奇的世界纪录
超迷你的吹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