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荧屏中的消费文化

2015-08-10范文旭

声屏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参赛者真人秀电视节目

□范文旭

大众媒体一直是营造消费文化的主力,近两年国内的媒体环境更是如此。作为文化感知的一种,人们的精神需求会经常的发生变化,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大众媒体通过转变自己,制作新形态的节目来满足受众的需求,以便吸引一切具有消费价值的娱乐潜在资源,并在市场竞争中不败并获得最大利益。特别是最近异常红火的真人秀综艺节目,作为一种最新的节目形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也在适应着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线上与线下结合,真实与虚拟结合,让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伴随着真人秀节目经历种种荒诞的惊险与奇遇。

在这不断发展的消费文化社会中,单纯的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我们不再想单纯的听一个人唱歌,这个人唱得好不好也不再只是嗓子的问题,还有可能联系到他的家世与背景。根据这种需求,电视节目制作人开始着手打造满足这些受众需求的电视节目,不断增加电视节目内容与看点,不断建立一种又一种的电视模式,不断打造一种又一种的电视奇观。无论是《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 还是《中国达人秀》,这些电 视节目通过运用现代的传媒手段,将一位位平凡的人打造成时代巨星。这些登上电视节目的普通人或怀抱着自己的梦想,或是为了让生病的父亲振作起来,但他们绝不能只站在舞台上唱歌。《中国好声音》的参赛选手徐海星哭诉对父亲的思念,姚贝娜回忆与病魔做斗争……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用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艺已经演变成为他们故事的附属品,舞台上似乎故事更动人,歌声才更催泪。

这样的电视节目已经不再关注本身价值而是不断地叠加出一个个“ 媒介现象”,而这样的电视节目也已经无法帮助参赛者完成梦想,有的甚至因为过度操作而歪曲了其本身意图,歪曲了其个人观念。在这些电视节目中,选手们不得不去做规定动作,流程化的制作也使得参赛者开始变得呆板,参赛情绪几乎一模一样。电视节目中戏剧性的剧情已经不属于选手自己,而是属于这个消费社会的媒介观念下,选手们开始变得僵硬、变成了电视节目的产品。

猜你喜欢

参赛者真人秀电视节目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追光花园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