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春晚发力综艺文化创新——2015 网络春晚评析报告

2015-08-10□田

声屏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晚会网民

□田 ?

全国主要台(网)网络春晚情况简介与特点分析

一、2015CCTV 网络春晚。2月11日小年夜,2015年CCTV 网 络春晚在网络端首次由央视网及全国百家网站不间断同步现场直播。截至2月23日,据央视网统计,2015年CCTV 网络春晚多终端合计独立用户达3780 万人,较2014年同期增长47%;多终端视频点播合计收视次数达3585 万次,较2014年同期增长61%;多终端视频点播合计收视时长为866 万小时,是2014年同期的1.5 倍。海外Youtube和Facebook 直播覆盖人数由去年同期不足1 万人大幅增长至166 万人,涨幅超过100 倍,并有5.65 万人参与晚会互动。这台晚会有许多创新点,表现如下:

打破传统春晚模式,融合互联网“产品”思维。2015年CCTV 网络春晚从整体设计上融合互联网思维,借鉴“互联网产品”运营理念,将观众的网络收视体验作为策划的核心理念,并将此理念融入节目类型、节目编排、节目表现形式等方面,晚会的艺术价值、表现力以及收视体验都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根据网民的喜好选择节目类型及演出嘉宾。与电视机前的观众相比,网民的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化,喜欢快节奏的视听文化以及通俗易懂的流行文化。2015年CCTV 网络春晚在节目类型、演出嘉宾的选择上下足了工夫。节目类型方面,年轻网民酷爱的流行歌唱类节目、互动类节目、创意类节目数量足有20 个,占比高达71%,并且晚会减少了网民不太喜欢、收视节奏稍显拖沓的语言类节目以及艺术层次稍高的民族唱法歌唱类节目。另外,在演出嘉宾方面,选择了柳岩、吴莫愁、TF boys、蔡依林等网民喜爱的明星阵容。

“快闪”类节目富有创意并深入人心。“快闪”近几年来在国际上颇为流行,参与者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方式随机约定时间、地点,举办引人注目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迅速走人。这种带有后现代意味和街头艺术色彩的行为,本来很难让人把它跟春晚联系起来。但2015年CCTV 网络春晚让两者实现了绝妙的嫁接,而且收效甚好。例如晚会开场,“奥运女孩”林妙可在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办地乌镇,带着观众一路看遍花鼓戏、蓝印花布、摇橹船、长街宴。“快闪”让普通群众能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春晚中来,由观众变身成为了演员。

主持阵容创新。2015年CCTV 网络春晚的主持人方案采用了2+2+1的模式,即2 位央视官方主持人、2 位网络人气明星主持、1 位网络技术创造的虚拟主持。央视官方主持人张泉灵与任鲁豫承接了央视一贯的特点,采用了主流、官方的语言风格;网络人气明星主持选用了柳岩,以及在中国网民中人气极高的韩国流行乐团EXO的中国籍代表人物张艺兴,最大程度的照顾了男女网民的喜好,并且他们在主持时采用的通俗化、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也很容易被网民所接受;“梦娃”是由主创人员通过网络技术制造的虚拟主持人,它的加入不仅丰富了晚会的视觉形式,也为未来网络春晚在新技术融合方面做了大胆、全新的尝试。

二、2015 全球华人网络春晚。由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山东龙视天下传媒集团承办、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协办的《点赞2015》第九届全球华人网络春晚于2月15日晚在山东卫视首播,网络春晚以“点赞2015”为主题,受众定位为全球华人网民,整体设计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充分挖掘草根文化,为网民奉献了一场传统模式与网络模式相结合的网络春晚。与其他晚会的受众定位不同,山东的2015 全球华人网络春晚将晚会受众定位为全球华人,由于品牌培育和影响力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全球华人网络春晚的定位策略显然具有相当的先发优势。

三、2015 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武汉市文明办、湖北广播电视台承办、新华网、人民网等协办的2015 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于2月19日晚首播,网络春晚是以“好日子 新风尚”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培养良好家风,形成社会文明风尚,丰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为主旨,将百姓生活与草根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晚会不局限在单一的舞台,而是通过网络平台将镜头伸到全国各地。通过外拍与现场节目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各地年俗文化,挖掘社区普通人的好人故事。另外,晚会节目全部采用社区选送的海选模式,主办方在官方网站架设节目网络展示平台,并通过专家打分与网络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参演的节目。这一类似选秀节目的模式,能大范围调动网民的参与积极性,提升晚会的关注度,节目内容也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其他网络春晚情况。由红网、湖南省网络视听协会主办,红网论坛承办,华声在线、金鹰网、腾讯大湘网等协办的湖南网络春晚于2月7日在红网首播。整台晚会贴近网民、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在传统节目的基础上,围绕着春节晚会的特点,围绕湖湘文化的特色设计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以及文化内涵的节目。

由吉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长春市互联网信息中心主办,东亚经贸新闻报社、吉和网承办的2015 吉林网络春晚于2月5日网络首播,晚会节目通过网络征集的方式产生。整台晚会以百姓生活及草根文化为创作主旨,邀请了大量的民间艺人参演。

由重庆市网络媒体协会主办的2015 重庆网络春晚因受演出条件的限制,主办方通过征集节目视频的方式将视频节目剪辑成一台网络春晚,尽管节目内容质量与节目表现形式都相对缺乏创意,但为网络春晚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策划模式。

网络春晚创新策略

一台网络春晚由多重的结构、内容、元素组合而成,而决定一台网络春晚整体创新质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整体模式策划、节目表现形式、观众收视体验等方面。

一、整体策划与模式创新。互联网产品最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网民的需求设计产品;二是从产品设计、运营到受众使用是一条完整的“产品链条”,只有整个链条打通运行后,产品的价值才得以实现;三是互联网“产品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基于大数据的测算来完成,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预期价值与实际价值不会出现太多误差,从而避免风险的产生。如果把整台网络春晚看成一个互联网产品,那么在整体策划的思路上与传统春晚就会有非常大的区别:传统春晚以晚会的主题设计和编排节目,而网络春晚以网民收视体验为核心,节目类型选择网民喜爱的快歌劲舞,舞台效果、表现形式也会以网民的收看习惯来设计;传统春晚主要以创作群体的主观想法作为策划依据,而网络春晚以最终的收看体验为依据来判断晚会的价值大小;传统春晚的节目类型、形式的选择主要根据创作者的经验、晚会主题、社会主流价值观来确定,网络春晚的节目类型与形式应当通过大数据的测算分析来确定。

广场狂欢与舞台延伸模式。在综艺晚会的发展历史中,剧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有了剧场,人们才能在上面表演节目给观众看,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屏幕前的观众与屏幕里的观众都是剧场上节目的观众,在功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网络春晚时代将会逐渐打破这种定势,屏幕前的观众才是真正的观众,而屏幕里的观众将会和剧场上的节目一起成为“节目”的一部分,剧场因此逐渐失去其最初的舞台中心的功能,与屏幕里观众一起形成一种“广场狂欢与舞台延伸”的晚会效果,屏幕里观众的一举一动都将被屏幕前的观众看在眼里,变成影响收看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湖南卫视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现场观众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众,他们会在聆听歌唱时欣喜、哭泣、感动,屏幕前的观众实际上已经把他们当成了节目的一部分。比较央视2015 网络春晚与其他台(网)网络春晚的整体舞台形式也可以看出,央视网络春晚剧场下面没有坐席,观众似乎在广场上与台上的演出嘉宾进行互动,与嘉宾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表现形式创新。网络春晚的表现形式创新主要体现在舞台设计上,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大规模、大面积的虚拟现实技术将会运用在网络春晚上。虚拟现实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丰富视觉效果,而且可以将大大节约舞美的成本。2015年CCTV 网络春晚也运用了一些虚拟现实技术,例如TFBOYS的节目《快乐环岛》的虚拟环岛场景以及通过高科技的虚拟技术,制造了有名字和简单形象的虚拟主持人“梦娃”。

故事情景式全景舞台模式与传统的故事模式有相同之处,但故事情景式全景舞台模式更多是指舞台美术方面的设计,具体是指将舞台美术设计成戏剧性的场景,让观众收看节目时感觉像是在看一个故事,从而提升收视的效果。

三、用户收视体验创新。用户自行选择收看机位。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在网络视频领域的深层次应用,使得观众在PC 端比电视端有了更多的收看方式的可能性。电视终端由于技术的局限性,观众只能在一个屏幕前观看节目。而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网络春晚的多机位收看模式,观众可以根据自己习惯的收看角度自行选择想要的机位。2014年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网台同步直播,芒果TV 开创性的引进了这项技术,使得网络观众有了全新的收视体验。央视网的《熊猫频道》也是这种模式的代表,网民可以根据观看熊猫的实际角度,选择相应的机位。

用户自行组合节目单。数字电视时代,从电视上下载的晚会是一个完整的视频文件,找寻自己想看的节目内容十分不便。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编辑们将完整的晚会视频进行碎片化拆分,观众可以轻松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观众可以自行将碎片化的节目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重新编排,从而重新形成一个完整的晚会,使网民也能当一把导演,参与到节目的创作中来。

猜你喜欢

晚会网民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森林晚会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微博舆论中网民信息互动的扩散模式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