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与文学

2015-08-07刘齐

读书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老外段子甲骨文

手机是个很有人缘的东西。手机一出现,就不断跟天下豪杰攀亲,把金融、票务、新闻、天气预报、甚至音乐、摄影、动漫等等,都变成了自己的盟友。但手机并不满足,手机一看,怎么文学还那么冷清啊?来吧,一起干点什么吧。

文学尽管寂寞,内心还残存着骄傲。从前,文学也曾火得一塌糊涂。那时的恋人相见,手里拿着什么?文学期刊。现在呢,都改手机了。两人见面,顾不得接吻,而是拥在一起看手机,边看边吃吃笑。文学知道,他们在看段子,心中就有点鄙夷,也有点忌妒:不就是些小笑话、小零碎吗,怎么那么受欢迎?

手机说:受欢迎是好事啊,有这些段子铺路,咱们联手搞个手机文学怎样?

什么叫手机文学?别的我说不准,但有两点我敢肯定:一要好,二要短。人民都很忙,不忙也不爱看你又长又闷的东西。

有些作家,有些相声或小品演员,总想考验人民的忍耐力,人民不乐意了,人民说:扯啥呀?咱自己来吧。人民一动手,上帝就点头。人民创作的段子,那叫一个精彩!给大家的感觉是,文学又回来了,咱老百姓的队伍又进村了。

古人为啥惜字如金?材料贵啊!传播成本也高,甲骨文、竹简、布帛等等,都来之不易。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之后,文字,当然也包括文学,才慢慢地、有条件地繁杂起来。但是现在,我们仍然有新的“甲骨文”,这个“甲骨文”,就是手机用户的时间。为什么现在的段子那么短,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古文,是押韵体文字,原因就在于大家时间少,口味高。

托高科技的福,一种新的、活泼而精悍的文体正在形成,我们叫它手机文学也成,叫它短信文学或者别的什么也成。它因缘而生,快快活活地成长,并不在乎你怎么命名。

这种文体,植根于汉语,丰富汉语,发展汉语,向那些束缚汉语、糟蹋汉语的官话、套话、假话、酸话、假洋鬼子话发出了挑战。估计汉语老爷爷会高兴地说:好小子,干得漂亮!

身为词根语的汉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别的不说,其表现力就相当惊人,同样一件事,用汉语和英语表达,篇幅却不一样,印成书,老外的厚,咱的薄,老外著作等身容易,咱们就很难。这一点虽然不利于中国的著作家吹牛,却对手机文学有利。手机传递汉字,以目前的科技条件,一屏可以传七十个字,完全可以成就一个精彩段子。而这七十字翻成英语,还不得占两三屏啊。老外不玩段子,除了其他原因,是不是也嫌他那一嘟噜、一嘟噜的拉丁字母,没咱汉语利索啊?

(选自《吊诡的飞盘》/刘齐 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5年1月版)

猜你喜欢

老外段子甲骨文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老外说汉语
甲骨文“祸”字新证
吃饺子
三千年甲骨文
最“萌”甲骨文——心
老外自荐当“楼长”
段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