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药用植物园:中药国际交流合作的典范

2015-08-07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园种苗

广西药用植物园:中药国际交流合作的典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创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202公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从事药用动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展示、科普教育,特色中药资源、民族药资源产品开发、中药材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中药材产品质量标准起草以及检测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广西药用植物园秉承以资源保护促进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巩固资源保护的发展模式理念。江泽民、胡锦涛、乔石、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莅临广西药用植物园视察指导工作。

种质资源保存成绩显著

建成集活体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标本保存、馏分保存和基因保存的保存体系,目前物种保存已达282科1773属8900种。初步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药用植物迁地保育中心,拓展了保护生物学学科——药用植物保育学,该学科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牵头负责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工作,成立自治区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采集腊叶标本16.2万份,种子种苗463份,重点药材572种,发现新物种8种,发现新纪录12种(属),记录传统知识131项。

科学研究底蕴深厚

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室——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广西药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100余台/套,实验室面积近2万平方米。引进八桂学者2名,特聘专家1名,客座教授33人,广西十百千人选4人,在站博士后4人,博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科研人员36人,硕士83名。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广西药用植物园先后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开展了相关领域的联合研究。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110余项,立项课题经费达11688万元。申报专利97项(授权21项),新品种31个,获奖成果23项,发表学术论文922篇,制定地方标准109项,出版专著36部。

成果转化效果良好

广西药用植物控股成立的“广西华夏本草医药有限公司”是广西药用植物园药用资源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其中,中药材优良种子种苗基地拥有组培苗生产中心10亩,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年产濒危药材种苗约2.7亿株;中药材生产示范产业化(中药材深加工产业化)基地拥有规范化种植基地10万亩,拥有经QS认证的GMP厂房2.4平方米,生物技术中心1万平方米。

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科技联盟由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广西药用植物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药材公司和各地种子种苗基地项目建设单位共同发起成立。

中国南药园项目由广西药用植物园和玉林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计划投资40多亿元,集高效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为一体,将形成以“南药种植、科研开发、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交流”为主,以“育种繁育、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科普教育、配套服务、养老服务、生态居住”等为辅的复合功能体系。

由中国中药公司与广西药用植物园共同成立的国药种业有限公司建有温室大棚4.96平方米,中药材生产示范产业化基地20万亩,正在着力打造广西玉林南药种苗基地和甘肃陇西陇药种苗基地。

实施科技服务地方发展示范项目。在广西靖西县启动“万亩田七工程”,与河池市人民政府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河池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服务协议书》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草药产业发展综合技术服务协议书》,与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森林养生旅游、中药材及林业产品研发、检测等合作。

国际合作交流频繁

目前,广西药用植物园已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建立友好/姊妹园。广西药用植物园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签订了共建中广西药用植物园的协议,与美国芝加哥植物园签订友好协议,与印尼茂物植物园签订友好合作备忘录,与奥地利格拉兹大学合作,与台湾慈济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等。

——建设分园&联合实验室。广西药用植物园分别与湖北十堰市、江苏如皋市签订了共建分园协议;与奥地利建立了中—奥中药联合实验室,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建立中—美联合研究中心等。

——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广西药用植物园先后派员赴印尼巴厘岛植物园、俄罗斯科学院科莫洛夫植物研究院、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英国邱园、台湾慈济大学等交流学习,邀请日本熊本大学药学部专家做学术报告,印尼科技部柬埔寨科技部官员以及泰国皇家研究院等先后到广西药用植物园参访。

——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广西药用植物园先后成功举办或承办了2006年第九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2009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2011和2013年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分论坛,2013年第三届全国种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蕨类植物研讨会,连续4年中国—奥地利中草药冬令营,承办第六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南方药都”论坛等,并将承办2016年第十六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

国际交流合作拾阶而上

2011年11月18日举行的第十四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时任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提出“要更加重视社会和民生领域合作,倡议设立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

2013年6月,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广西)正式成立,由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中国外交部总体协调、宏观指导,由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具体领导,依托中国西南濒危药用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院等9家单位,联合桂林三金药业、广西梧州制药等6个合作单位,着力推进传统医药的研究与研究成果的转化。中心办公室设在广西药用植物园。

2010年5月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签订合作协议。

2010年6月与格拉兹大学互赠纪念品。

该项目旨在加强中国与东盟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发挥中国传统医药对东盟的影响、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实现互利、互助、互鉴,建设中国与东盟国家传统医药信息展示平台、资源整合平台、人才聚集与技术升级平台和产业发展与贸易引导平台。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园种苗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