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谋合作 创新促改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活力启程

2015-08-07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广西

□ 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

开放谋合作 创新促改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活力启程

□ 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

打开地图,在中国南部有一片蔚蓝的海湾,浩渺碧海,波涌连天,人们称之为北部湾。这里曾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而尽显繁华,但在其后的千年沧桑过往中,因为种种原因,这方港湾在区域经济版图上如流水般淌过,一直湮没无闻。光阴荏苒,岁月流转。进入新世纪,这方曾经宁静的港湾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2008年1月,随着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此,北部湾经济区犹如春雷唤醒,卷起了发展的浪潮,开放发展好戏连场,风生水起凯歌高奏,以令人震惊的“北部湾速度”腾跃而起。将近10年的创业成长,北部湾经济区从偏居西部边陲,变成多区域合作中心;从经济发展的配角,变成了开放发展的龙头;从地方发展的题材,变成了国家发展战略;从默默无闻的区域,变成了投资兴业的热土,被人称为“每一片风景都有成长的土壤”,“引领整个广西一跃而起”。

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紧紧围绕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以开放合作为引领,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争创区域开放发展新优势,北部湾经济区改革发展精彩纷呈: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2006年到2014年,年均增长速度达14.2%,高于广西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成为引领广西发展的龙头;深度融入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有效提升广西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投产,初步形成以石化、能源、钢铁、电子、修造船、粮油食品加工、林浆纸、新材料、海洋生物工程等为重点的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北部湾港建成亿吨大港;保税物流体系日益完善提升,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备的开放合作平台;区域合作扎实推进,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省区市合作不断深化,成为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桥梁;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加大,创新驱动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南友高速公路。

互联互通 路畅其流

要想富先修路。现代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之初,针对交通设施滞后,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区域内外互联互通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坚持交通先行,着力打通内外梗阻,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持续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强枢纽、通梗阻、续断头、补短板,增加路网密度,完善路网结构,提升路网质量,促进交通枢纽和重点节点城市高效对接。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北部湾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一个通江达海、联内接外、覆盖城乡、水陆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互联互通格局,正在为经济发展创造“路畅其流”的良好条件。

出省出海出边通道方面。打通对外通道梗阻,是北部湾经济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北部湾经济区以面向西南中南地区、粤港澳、东盟地区等方向,突出抓好出省出海出边通道建设,通过把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贯通起来,形成与周边省份、周边国家融为一体的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目前,通往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等省以及东盟国家越南等6条高速公路全部打通,往湖南、贵州、广东的高速铁路已经建成通车,往云南的高速铁路正在加快推进,预计明年将如期建成通车,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大通道正在形成。如今,从南宁到广州只需3小时,到北京只需10小时,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延伸至经济区内各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

广西北海石化厂区一隅。

在海上互联互通方面。广西北部湾港是中国—东盟海上走廊的重要枢纽,具有承南启北的区位优势。北部湾经济区以港口整合为契机,抓住泛北经济合作的机遇,把“加强港航物流合作,共建海上国际大通道”作为战略重点之一,通过积极开培育集装箱干线航运,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发展海洋运输产业,加强物流交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海上互联互通。目前北部湾港已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1个港口通航,海运网络覆盖全球。随着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基地建设的加快推进,钦州港已开通直航东盟的“中国钦州港—韩国—印尼—泰国—越南”外贸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目前北部湾港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35条,与东盟地区的文莱、印尼、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建立了海上运输往来,与东盟46个城市港口建立了城市港口网络。

空中互联互通方面。北部湾经济区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航空合作,积极开辟新航线,打造空中互联互通,北部湾空港航运体系日益完善。其中,南宁市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已经开通了12条直达东盟国家的航线,成为广西与东盟互联互通的2个空港机场之一。

产业合作 培壮实力

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根基。区域经济实力的强弱,取决于产业实力的强弱。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以来,把培育壮大核心主导产业作为战略任务,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为载体,明确各市功能定位及产业重点,因地制宜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特别是突出沿海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海洋产业,加快现代临海产业集群发展。

在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中,有一个突出亮点,就是产业合作蓬勃发展。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内外互联互通不断强化,为北部湾经济区加速融入到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吸引越来越多的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环境。事实上,这些年来,北部湾经济区也趁势而为,放宽视野,紧紧围绕产业合作,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主动走出去,面向全球招商引资,在推动标志性重大工程、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特别是最近几年,无论是央企、民企,还是外企、港澳台企业,十分看好北部湾经济区,纷纷携带巨资进驻北部湾经济区,形成了令人欣喜的产业集聚效应。其中,包括美国百威、德国德固赛、芬兰斯道拉恩索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中国电子、武汉钢铁、富士康等近20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抢滩北部湾经济区,站稳了脚跟,尝到了甜头。

开放带来产业合作,合作促进了产业集聚,为培育壮大北部湾经济区核心主导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极大增强了北部湾经济区综合经济实力。数据具有最直观的说服力,勾勒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真实高度。与2006年相比,2014年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实现生产总值5448.21亿元,增长2.84倍,占全区比重从29.5%提高到34.8%;财政收入857.62亿元,增长4倍,占全区比重从30.1%提高到3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10.12亿元,增长5.7倍,占全区比重从32.1%提高到36.2%;进出口总额191.17亿美元,增长6.1倍,占全区比重从40.3%提高到47.1%。

打造平台 开放共赢

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升开放合作水平,获得更多外部资源,助推自身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以来,围绕发挥区位优势做足做活文章,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开放合作,努力在打造广西开放程度最高、带动能力最强的开放合作核心区上下功夫,不断开创全方位宽领域开放合作新格局。

在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与东盟的开放合作。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与东盟联系最紧密、合作最悠久的区域。这些年来,北部湾经济区把东盟作为对外开放的首要战略方向,紧紧围绕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建立和完善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常办常新机制,扎实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建立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中心、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新平台新机制。这些平台和机制的建立完善,对深化拓展与东盟的开放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释放了巨大效应。

从经贸关系来看,东盟连续14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广西第二大外资来源地,与东盟贸易规模位居全国中西部地区首位。其中,北部湾经济区是与东盟经贸合作成果最丰硕的区域,与东盟贸易额占广西与东盟贸易总额超过90%以上。

从合作机制来看,从2004年开始,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形成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这是中国与东盟间最重要、最成熟的区域合作机制之一。从2006年在南宁举办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算起,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得到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积极呼应和参与,较好地释放了先导效应,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成果不断丰富,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框架下次区域合作的一大亮点。值得一提的还有,由中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共建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是中国与国外政府间合作共建的第3个园区,开创了“两国双园”模式。

深化改革 创新驱动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始终是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北部湾经济区顺改革创新之势而生,应改革创新之运而长,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产物,贯穿于开放开发的全过程。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以来,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最根本的出路,从改革中找动力,从创新中增优势,不断用新眼光看待新问题,用新思维确定新思路,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供新视角、新路径、新对策,形成了支持改革、崇尚改革、褒奖改革、推进改革的浓厚氛围,不断攻克改革中的堡垒,突破发展中的瓶颈,较好地发挥了在全区的创新引领作用。

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借鉴兄弟省市成功做法,根据北部湾经济区跨行政区划的特点,于2006年成立了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作为统筹协调经济区改革发展的行政机构,在全国首创了跨部门、跨行政区协调管理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北部湾经济区肩负着新任务新使命。2014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再次作出重大决策,将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更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增加了统筹协调北部湾经济区“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建设、推进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开放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沿边开放开发等职能。

园区管理体制先行先试。为了激发重点园区生机活力,北部湾经济区积极探索,在园区管理体制方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2014年7月,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自治区改革创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作为广西改革创新先行园区,要求在2至3年内实现“基本建立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形成自治区改革创新高地”的主要目标。2015年8月,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又审议通过了凭祥综合保税区改革方案,要求凭祥综合保税区围绕“扩容增量、改革创新、跨境合作”等任务,在多个重点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拓展新业态。此外,在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也积极探索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北部湾港的整合发展。港口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北部湾的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港口处于无序竞争、各自为政的状态,岸线资源开发乱象突出,直接影响了港口优势发挥和核心竞争力。为此,北部湾经济区积极推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和方向,以资产为纽带,推进港口资源统一规划建设、统筹布局、统筹管理,组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的改革方案。2007年2月,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挂牌成立,随后,加快把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港口整合为广西北部湾港,2009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使用“广西北部湾港”,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要素分散、市场分割、物流不畅等问题,成为全国开展港口整合的成功范例。三港整合有力促进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集疏运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优化了服务环境,有力推动了现代物流、港航服务业快速发展。北部湾港年吞吐量从2006年的4949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20188万吨, 增长了3倍。

保税物流体系的规划建设。建立功能完备的保税物流体系,是北部湾经济区创新发展、优化环境、增创优势的必要条件。北部湾经济区成立开始,就高度重视保税物流体系建设,经过深入调研、积极奔走,主动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2008年5月和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钦州保税港区和凭祥综合保税区,实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零的突破。随后,2009年2月,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获批;2014年4月和8月,北海出口加工区(一期)和钦州保税港区二、三期分别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营。北部湾经济区初步构建了功能完善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体系,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合作的标志性平台。

开启同城化模式。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四市同城化改革,是经济区升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人民群众盼望已久的美好愿望,也是北部湾经济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2013年4月,广西自治区政府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方案》,确定优先推进10大领域同城化,也就是:户籍同城化、通信同城化、金融服务同城化、交通同城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同城化、口岸通关一体化、旅游同城化、城镇体系同城化、产业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目前,四市同城化已初步破题,通信、金融、社保、户籍等同城化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通信同城化方面,在全国开创性地实施了第三种通信同城化模式—“广西北部湾模式”,即不调整长途区号、不改变电话号码、用户拨号方式不变,直接将长途费和漫游费调整为本地通话费,实现了“服务同城化,资费同城化”。又比如,户籍同城化方面,2014年12月,在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实现身份证换领、补领异地办理、户口迁移网上审批等。实施同城化政策,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受到了广泛赞誉。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为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升开放开发水平,北部湾经济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实施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双核驱动”战略,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加大力度,迈出更大步伐。2014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户籍制度、港口体制、园区体制、通关一体化等4个配套改革方案,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重点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目前,各项改革举措正在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开放扬风帆,改革正酣畅。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在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积极融入共建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和构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宏伟蓝图,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全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一个富有生机活力、充满美好前景的北部湾经济区,正在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第六个保税港区钦州保税港区卡口和“双子楼”。

猜你喜欢

北部湾经济区广西
广西贵港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