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古窑开新韵

2015-08-04

科学之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张氏白瓷陶艺

战乱中失传的绝技

平定窑自先秦已陶,宋金时期,所产的白瓷,白、薄、润、透,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制瓷、烧砂等传统产业,源远流长,久负盛名。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平定汇集了河北邯郸,山西昔阳、寿阳及平定当地的诸多工匠,烧造陶瓷,其间烧造工艺极为独特,以“木棍为炉条”,平铺炉码,上铺无烟炭块,进而烧造,是为一绝。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说:“最古老的陶瓷文化,在中国以至全世界都是铁釉系统,阳泉平定的黑、酱釉刻花瓷均属于铁釉系文化。过去北方有个磁州窑系指的是河北邯郸,事实上,按照刻花瓷的历史,经过山西省老一辈陶瓷专家这几年的考古研究,山西省的刻花瓷历史比河北省还早。”

平定窑最早见于明代李贤《大明一统志》和陆应旸《广舆记》,清代文献也多有记载。旧有西窑之称,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黑釉器物,有印花、剔花盘,以及北方习见的五角、六角纹盘、碗等器物。

“宋代,平定为全国五大优质黏土产地之一,白瓷可与定窑相媲美。”张文亮说:“到了金代,装饰品种在刻花和印花的基础上,又产生了青黄釉印花和黑釉贴剪纸花装饰方法。”

古瓷新姿

《山西文史资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平定冠庄村建瓷窑一座,成为平定陶瓷生产的又一个开端。“但是,清朝时平定所产的是杂色瓷。当时的工艺也十分精美,平定窑被定为土贡窑。至光绪三十四年,平定瓷窑已达十余座。”

民国三年(1914年),县署设平民工厂,倡办陶瓷业,从江西宜兴请来师傅传授紫砂陶技术和工艺,生产紫砂器、粗瓷、细瓷等工艺瓷和日用瓷产品,主要产品有紫砂壶、花瓶、笔筒、画筒、壁饰及白瓷汤盆、碗等各种器物。

20世纪60年代,山西省古陶瓷研究专家水既生教授以平定冠庄瓷厂为试点,制作工艺品种达二十余种,尤以“黑釉刻花瓷”独领风骚,美其名曰“仿宋刻花瓷”。水既生还培养了卜同举、张聪、王更正等一批制瓷能手,他们共同研制成功棕釉印花龙纹杯碟等产品,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风靡国内,享誉海外。1986年,张聪、王宝玲设计的黑釉刻花缠枝牡丹梅瓶荣获国家轻工部百花奖创作设计一等奖,自此“刻花梅瓶”成了平定陶瓷的代名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市场和企业改制等原因,不少陶瓷企业相继停产,大企业转为小作坊,不再进行仿宋刻花瓷的生产,大批的工人各奔东西。

1995年,退休在家的张聪为使平定刻花瓷这一民间瑰宝得以传承,带着从陶瓷厂回家的三个儿子文亮、宏亮和伟亮在冠庄村自家老院的一亩三分地里,创办“张氏陶艺坊”,情笃平定刻花陶瓷制作工艺。

张氏陶艺坊是唯一传承平定刻花陶瓷手工技艺的原产地手工陶瓷作坊。这里是当今平定刻花瓷的“根”与“源”。

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

传统的刻花瓷,只有自然的纹样、规矩的造型,现在经张氏父子之手融入了抽象的纹理、民间典故和人生哲理故事等元素。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发展了窑变、开片、棕釉和木叶陶艺等制作工艺。默默无闻、孤军奋战十年之后,由于张氏父子的艰难传承与守护,平定刻花瓷逐渐在其父子的手中熠熠生辉。

2006年,64岁的平定刻花陶瓷传人张聪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他成为我省第一批20位省工艺美术大师之一。同年,以他们父子为申报主体的“平定刻花陶瓷制作工艺”被省政府列入首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其长子、刚满40岁的张文亮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经过几次对平定刻花瓷古窑址、制作工艺及作品的论证和考察,2008年4月,张聪的刻花瓷作品“剔花黑釉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性珍藏。这是平定刻花瓷第一次进入国家级殿堂。

如今,张文亮刻花瓷文化有限公司所建设的“平定刻花瓷文化传习园”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传习园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集大师工作室、非遗文化传承体验、生产展示等为一体,本着“挖掘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非遗文化搭建新的平台。

猜你喜欢

张氏白瓷陶艺
德化白瓷创作的传承与艺术创新
那年夏天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