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权莫任性

2015-08-03黄建琳

领导文萃 2015年13期
关键词:任性权力领导

黄建琳

时下,“任性”一词在网络上颇为流行,不时就有诸如“有钱就任性”等热点事件爆出。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直言“有权不可任性”。 于是,“任性”一词以网络流行语身份登堂入室,成为主流政治语言,再次大火。就普通人来说,偶尔的执拗之举,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德良俗,被调侃之余,大多能得到宽容。但对于拥有公权的领导干部来说,“任性之举”却是极其危险和不能被原谅的。

据报载,检察机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家中搜出人民币1.2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这个“亿元水官”虽只是一个小小的副处级干部,用权却不含糊,不论是什么单位,一旦索贿不成,立马断水,就连中直部门和大型企业也不放过。再如,2014年3月15日,安徽淮南市在建的五星级酒店——观湖国际,伴随一阵爆炸声轰然倒下,几千万的投资倾刻间化为尘灰和一片废墟。力主炸楼的淮南原书记方西屏现已落马,并涉嫌在项目拆除过程中滥用职权。期间,一位淮南市委领导曾拒绝签字达一周之久,最终在方的重重施压下才不得不签。炸楼的原因有人说因为挡了市政府大楼风水,也有人说上一任领导的战略规划体现不出本任的功劳,各种评说纷乱。面对这些官员落马前的惊人之举,人们不禁要发出一声惊叹——有权就是任性!当然,此类官员的惊人之举远不只如此,管窥蠡测,可见一斑。

权力从来都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造福苍生,反之,贻祸无穷。透视这些官员任性之举的背后,都离不开公权私用、独断专行甚至是贪赃枉法,与党的宗旨完全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他们喜欢跟着感觉走,往往行事霸道,我行我素,做决策更是一意孤行,搞家长作风,长官意志,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是置党纪法规于不顾,权为己所用,利为己所谋,把国家的钱当作自家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为官一任不思为民谋利,反而由于动机不纯,大搞形象工程,给地方造成重大损失,其危害也不亚于贪腐行为。

在古代,国家之权被奉为“神器”,乃神圣之物,非“凡夫俗子”所能用。作为党员干部,为官用权首先应正确理解“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要有高于一般人的法纪意识和道德标准。对此,革命前辈就做了很好的表率。周恩来同志虽身居总理之要职,每天面对许多报告,请他批项目、拨资金。他总是反复斟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他说:“我是提笔千斤重啊!”“这个笔啊,太重了,我拿不动。”因为他心中清楚,批对一个项目,可以造福一方,批错一个项目,就会浪费大量的经费和时间,这是全国百废待兴的局势所不允许的。还有,邓小平同志就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

《列子·说符》记载了一小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国杰出政治家孙叔敖,他做官心得是“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意思是说,爵位越高心气越要谦卑,权力越大处事越要谨慎小心,俸禄越厚对民众的施予越要广博。正因为他官大谦恭,权大慎用,功大不居,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列为循吏第一人。在当前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任性”的老路子显然走不通了。习近平同志曾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权力观,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出界、不越轨。对待权力,要常怀敬畏之心,摆正个人与权力、个人与法纪、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行使权力,才能确保用权不逾规不逾矩。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领导干部切莫把公权当特权,要自觉接受监督,敢于眼睛向己、刀口向内,纠治自身在履职用权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把党规党纪的篱笆扎紧,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钱,让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岗位的人都能够依法依规办事,让“任性”的权力成为守规矩、有作为的权力。

猜你喜欢

任性权力领导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千万别任性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任性者的搞笑
领导致辞
有才任性党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唤醒沉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