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宋的廉政风暴何以虎头蛇尾

2015-08-03陶短房

领导文萃 2015年13期
关键词:刘宋刘裕寒门

陶短房

带有私心的“惩贪”,难以形成有效的反腐机制,人亡政息,甚至人未亡政已息,也就毫不足奇了。

刘宋的开国君主刘裕出身寒微,凭借军功和特殊时代机遇在东晋末年异军突起,并最终迫使东晋皇帝“禅让”帝位,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刘裕本人成为刘宋武帝。或许一方面由于出身关系,对民间疾苦了解更多、更深入;另一方面冷眼旁观,对东晋吏治之腐朽、贪腐之误国,有较清醒的认识,即位后的刘裕不仅雷厉风行地推动廉政建设,更身体力行提倡俭朴风气。

史书记载,刘裕“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对珠玉之类珍宝弃若敝屣,未即位前喜欢穿普通的木屐和皇后亲手缝制的布衣布袄,即位后则把这些旧衣旧鞋分赠给公主们,让她们用这些东西告诫骄奢不节的后代。

他的儿子、刘宋第三代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同样提倡节俭且以身作则。鉴于当时奢靡风气业已抬头,他刻意让宫中养蚕并诏告天下,希望引领勤俭风气。他的弟弟刘义恭出任荆州刺史,他专门写信告诫“一月自用不可过三十万,若能省此(比三十万更少),益美”,谆谆嘱咐他“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蒲(赌博)酒渔猎,一切勿为。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要求他不要大兴土木修建府邸。

在整肃吏治方面,刘裕、刘义隆强化了监察体系,在中央加强了御史台权威,在地方则一方面赋予都督、刺史和太守更多肃贪权力;另一方面派遣“典签”作为皇帝特使,行使地方监察功能,一批以“刚严用法”著称的官员,如张道欣、刘湛等得到重用,而一大批贪腐官员受到惩处。对于江湛、王镇之等清廉官员,刘裕、刘义隆都给予提拔重用,其中“不营私财,无兼衣余食”(替换衣服和多余食物都没有)的江湛长期执掌官员选拔要任,最终在刘义隆太子刘劭发动政变时以身殉职,“在镇不受俸禄”的张道欣则被刘裕称赞为可与前代清官吴隐之媲美,提拔他出任富庶偏僻、最容易滋生贪腐的广州刺史。

刘裕、刘义隆最重要的整顿吏治措施,是重用寒门官员。在中央,他们任命出身贫寒的官员担任中书监、令等职务不高、权力重要的官职,以扭转世家垄断高级官职的积弊;在地方,“典签”等富有监察职责的官员,大多由寒门庶族子弟出任,并赋予他们监督皇亲国戚、世家大族主官的职责。

然而这种被史家称为“宋世之极盛”的清新气象,仅维持了三十多年就戛然而止,刘宋王朝再度陷入骄奢淫逸、贪腐成风的颓势,且较以往变本加厉。

刘裕也好,刘义隆也罢,最终脱不了任人唯亲的窠臼。刘裕很重视剔除亲属中不称职、不清廉的成员,不让他们承担重任。如生性“庸鄙贪纵”的亲兄弟刘道怜,即便母亲萧氏亲自说情,也得不到所觊觎的扬州刺史职位,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刘裕年仅十多岁的次子刘义真,理由是刘义真尚未成年,所以扬州“事无大小”实际上都会由刘裕本人亲自处理,很显然,刘裕的用人标准,仍然是出于自己统治的便利。刘义真在担任扬州“傀儡刺史”前,还曾被任命为留守关中的总负责,因为年幼、不懂得处理麾下将领间矛盾恩怨,最终导致诸将自相残杀,强敌趁虚而入,好不容易收复的关中就此得而复失。

如果说刘裕终究还能对部分不称职亲属痛下杀手,那么刘义隆就连这点也做不到。他虽谆谆嘱咐刘义恭,要勤俭、清廉,但刘义恭本人在历史上却以奢侈、好享乐、纵情声色著称,可尽管刘义恭的所作所为和刘义隆所嘱咐的背道而驰,却丝毫不妨碍他此后步步高升,直至升到大将军、太宰的高位。他的太子刘劭野心勃勃,擅政揽权,另一个儿子刘濬作奸犯科,且和刘劭沆瀣一气,他早已察觉却一味犹豫姑息,结果贻误事机,反被刘劭、刘濬发动政变杀害。

对待贪腐官员的严惩,也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贪污二百四十五万巨款的南蛮校尉张邵,431年赃事发作,本已被执法机关廷尉判处死刑,但世家子弟、任职左卫将军的谢综以张邵系“先朝旧勋”为由说情,居然获得批准,张邵仅仅被免官,后来更重新获得重用,刘义隆甚至当着张邵的面讲述从宽发落的缘由,要张邵领谢综的情。

刘裕、刘义隆父子重用、提拔寒门,强化监察机制的根本原因,是惩于东晋世家大族和方镇诸侯权势煊赫,尾大不掉,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在无法触及爵位世袭机制和九品中正制的门第选拔体制前提下,不得不通过信用寒门子弟、设置级别低但权力高的新职位,和用“典签”等钳制正职地方军政首长等“盘外招”,迂回实现军政权力向皇室的集中。

为了减轻集权阻力,刘氏父子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持皇族、士族的最根本利益——高官厚禄不变,甚至有时还要给予加强,只要这些人安于养尊处优,而不对君权有所觊觎,便可相安无事。如王、谢家族尽管厚自奉养,侵渔剥削,但除了有政治野心的谢晦等个别人,其余都安享富贵。

既要保证世家大族的官位、物质利益,又要为“干实事”的官员安排新职位,所谓“吏治整顿”,自然只能是越整越臃肿。而带有私心的“惩贪”,难以形成有效的反腐机制,人亡政息,甚至人未亡政已息,也就毫不足奇了。

刘义隆在位后期,任用寒门子弟戴法兴、巢尚之、戴明宝三人为职位低下、权势极大的中书通事舍人,这三个“权重当时”的寒门人物,除巢尚之还较清廉外,另两人掌握用人大权后“大纳货贿”、“门外成市”,大搞权钱交易,牟取了许多不义之财。

道理是明摆着的,刘宋的反腐,更多出于政治斗争和权谋的需要,而非立意从制度上整顿腐败。虽然对世家用人制度的腐朽有较清醒认识,却又不肯为消除这一政治隐患,付出必然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其结果,便是既有的贪腐不能根除,新提拔起的寒门官僚,却又自然而然在权势、财富上和世家攀比、看齐,最终成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急欲权钱“兑现”以赶超豪门的“饿蚊子”。

猜你喜欢

刘宋刘裕寒门
未来日记
寒门不能出贵子吗?
对刘宋义嘉之乱原因新认识
对刘宋义嘉之乱原因新认识
汉城百济覆灭考论
人民交警之歌
教育观察:“寒门出贵子”缘何越来越难?
700寒门学子上北大,没什么好骄傲
呵护更多寒门学子的大学梦
宋武帝刘裕文学雅集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