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球蛋白的改变

2015-08-01王艳

当代医学 2015年35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宫颈炎宫颈

王艳

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球蛋白的改变

王艳

目的 探究并分析慢性宫颈炎门诊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 对196例慢性宫颈炎门诊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慢性宫颈炎门诊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196例慢性宫颈炎门诊患者在接受治疗30~40d后治愈成功率为100%;愈合中无阴道出血、宫颈粘连、宫颈瘢痕等并发症出现;患者在治疗后IgA、IgG、IgM分别由之前的(0.6±0.1)g/L、(6.9±0.2)g/L、(0.4±0.1)g/L升高到(3.3±0.3)g/L、(14.3±0.3)g/L、(1.9±0.2)g/L。结论 慢性宫颈炎患者在治疗前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治疗后,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分泌量提高,抗病能力提高。

慢性宫颈炎;机体免疫球蛋白

宫颈炎在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中是常见的病症,严重时诱发宫颈癌,影响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宫颈炎在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1]。不良的卫生习惯、雌激素缺乏、机体免疫能力局部差等均可引发慢性宫颈炎[2],在临床上主要有宫颈内膜炎、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5种病症,症状上常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异常;腰骶部和下腹疼痛,偶尔可见上腹部、大腿及髋关节疼痛;炎症严重时,尿频或排尿困难;也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症状[3]。本研究对1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安阳市龙安区妇幼保健所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患者年龄17~48岁,平均(35.9±2.5)岁。患者病程8个月~11年,平均(6.5±1.2)年。患者均进行病理活检,排除淋病、宫颈癌等病变;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明显白带增多123例,明显接触性出血63例,明显腰酸腰痛123例,明显下腹疼痛189例,其中67例患者有合并症状。其中75例重度患者,88例中度患者,33例轻度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阴道冲洗 冲洗阴道使用高锰酸钾液其配置比例为1∶5000。

1.2.2 上药 阴道冲洗后,用棉签蘸10%~20%的硝酸银,涂于糜烂面,1次/周,2~4次为1个疗程。上药后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擦拭局部,注意避免药液漏到正常黏膜上,以防感染。

1.2.3 服用抗病毒药物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配合以抗病毒药物治疗,例如云南白药、抗宫炎片、宫炎平、西瓜霜喷剂、康妇消炎栓等。

1.2.4 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疾病,遵循医师提出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1.3 检测方法 196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抽取空腹静脉血4mL,应用BN100特种蛋白仪分离血清,监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时采用散射比浊法。

患者在治疗2周和4周后,2次均抽取空腹静脉血4mL,同样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统计分析每例患者的3组检测数据。

1.4 疗效评价[4]痊愈:糜烂面消失不见、宫颈光滑,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中度患者转为轻度,重度患者转为中度;无效: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出现病情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在治疗前后IgA、IgG、IgM没有明显改变,13例患者治疗前后IgM无明显改变,但IgG及IgA逐渐增多,总体上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后IgA、IgG、IgM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变化(x±s,g/L)

2.2 患者治疗效果 1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经治疗,痊愈186例(94.9%),显效10例(5.1%),治疗成功率达100%。

2.3 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宫颈粘连、宫颈瘢痕、阴道出血等并发症。

3 讨论

发挥免疫功能的抗体是由多种免疫球蛋白组成,抗体的特异性本质是由免疫球蛋白的不均一性造成,在分子、细胞、器官等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免疫学,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5],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发现,为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6],但是免疫球蛋白在治疗和诊断宫颈炎方面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慢性宫颈炎在妇女中发病率极高,可能导致患者不孕不育,甚至诱发宫颈癌,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的危害极大,加深对慢性宫颈炎的研究和治疗,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7-8]。

本研究对1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3种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3个时期的平均值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在患病期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抗病毒抗感染能力下降,易被感染和受到破坏,而且炎症易扩散,侵蚀到宫颈深层的腺体[9]。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后身体的免疫功能恢复,重新发挥免疫应答能力,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分泌量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慢性宫颈炎患者在治疗前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治疗后,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分泌量提高,抗病能力提高。

[1] 管延萍,杨小影,张小芳.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机制变化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7):47.

[2] 邱璐.慢性宫颈炎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398-399.

[3] 余燕,王经泉,吴成久.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8):48-50,61.

[4] 管延萍,张明翠,张小芳.慢性宫颈炎微波治疗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0):85.

[5] 苗晓凯.3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外医疗,2012,31(22):62.

[6] 戎央波.慢性宫颈炎发病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6:947-948.

[7] 张金英.500例慢性宫颈炎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88-189.

[8] Malyszko J.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kidney disease[J].Clin Chim Acta,2010,411(19/20):1412-1420.

[9] 白延琴,白海燕,毕雪玲,等.利普刀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4):92-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5.044

河南 455000 安阳市龙安区妇幼保健所 (王艳)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宫颈炎宫颈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紫草素对慢性宫颈炎大鼠模型中免疫因子的干预作用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
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探析
昆明地区571例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
中药辅助超高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17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