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电影:诡异的“电视台风云”

2015-07-28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西德尼麦克斯耶夫斯基

霍华德.比尔这个“电视广播的疯狂先知”主宰了我们关于《电视台风云》的记忆。

过气的电视台主持人得知自己将被解雇,绝望的霍华德·比尔(彼得·芬奇饰)穿着雨衣,头发像膏药一样贴在额头上,大喊:“我要疯了,我再也忍不了了!”他的话像口号一样,文字和内含胶着在一起,烙印在时代的脊梁上。

很多人印象中比尔是个受尽委屈然后崩溃的形象。但实际上比尔是个酒鬼,工作表现越来越差因而被上司麦克斯·舒马赫(威廉·霍尔登饰)解雇。然后他们一起喝得酩酊大醉,说了在电视上宣言自杀的笑话。

第二天比尔在镜头前做告别时,确实宣布了因为收视率下降要自杀的消息。他的坦率刺激了收视率,而为了收视率不顾一切的制片人戴安娜(费·唐纳薇饰),从霍华德的一系列行为中看出了商机,买通总裁弗兰克成为霍华德背后的推手,她的爱人一中年新闻高管麦克斯成了她野心的牺牲品。霍华德重回电视,但显然进入癫狂状态并喊出了前文提到的口号,难以置信地成为全国人民的英雄、难言愤怒的发言人、鼓励沮丧观众的先知。

《电视台风云》在1976年引起了轰动,获得10个奥斯卡提名,并赢得4个(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影片引发了很多关于电视腐败价值观的讨论。电影的一些部分已经过时——最明显的是霍华德·比尔播报新闻的台子看起来像桑拿房接待台。但其他部分经久不衰,比如电视台的战略会议。39年后它简直像个预言一样,预示了今天电视节目的种种闹剧。

编剧帕迪·查耶夫斯基在诺曼底登陆后的战场受伤,在英国军事医院康复的过程中,为美国陆军旅游公司献上了剧本处女作。在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他成为一名多产的喜剧作家,那是所谓的电视直播黄金时代,在那里他深受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侧面的厨房洗涤池剧(Kitchen-sink drama极端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他创作的最典型的人物是马蒂,取材于一个孤独的布朗克斯屠夫形象——电影版本给尼斯·鲍基尼和查耶夫斯基带来了奥斯卡。

但查耶夫斯基的涉猎不止于此,他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政治和宗教题材的戏剧,包括两个赢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喜剧——《医生故事》(1971)和《电视台风云》(1976),辛辣地讽刺了美国公共机构。

评论家称这部影片是“粗暴的嘲讽”和“弥赛亚式的闹剧”。《电视台风云》构思、写作并发布于“水门事件”期间,尼克松辞去总统一职,杰拉尔德·福特接任。查耶夫斯基精心考察,通过电视新闻的商业化有力而清晰地攻击了道德败坏、灭绝人性的美国生活。

剧情的齿轮没有瑕疵地顺利推进:比尔和革命“解放军队”的场景让人肾上腺素飙升,而戴安娜和麦克斯的镜头安静、紧张得如舞台剧般。影片力求写实,我们也许怀疑像霍华德·比尔这样的人能上直播,但绝不会怀疑电视管理层讨论方案中那些点子的天马行空。查耶夫斯基和导演西德尼·吕美特拍摄的深夜高管会议的场景高度讽刺,但手法巧妙得以至于观众都没留神自己已经进入了疯人院。

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完美,随之附带的电影制作纪录片记录了查耶夫斯基的仔细和西德尼的迅速。主要人物在其意识形态上无懈可击:冷酷的数字统计高管罗伯特·杜瓦尔,庄重的网络高管奈德·比蒂和野心勃勃的程序员菲·唐纳薇全都生动形象。但电影精疲力竭的讽刺最终变成狂热、真挚的声明,比尔的上司麦克斯成为正直的老派人物代表。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生于1924年,同为电视直播黄金时代的电影人,是彼时最有效率最睿智的导演之一。他制作的好电影数不胜数,包括《十二怒汉》(1957)、《奇幻核子弹》(1964)、《山丘》(1965)、《热天午后》(1975)、《城市王子》(1981)、《大审判》(1982)、《不设限通缉》(1988)、《铁案风云》(1990)等等。

因为他的作品不局限于流派,而更多取决于剧本风格,所以他在业内比在业外更出名。鲜有导演能以最适合的方式讲述个复杂的剧本,而西德尼能以独特的电影语言让镜头深深感染观众,比如《热天午后》中阿尔·帕西诺通通让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电话。他的书《创作电影》(Making Movies,1995)介绍了其他任何一本书都无法比拟的电影制作常识。

《电视台风云》很少被看作“导演的画面”,这归功于西德尼谦逊的技巧。他让不同的细节和能量不失水准地存在于同一部电影里。换个人这部电影可能被拍得七零八落,而在西德尼手中,它成为一个试金石。

猜你喜欢

西德尼麦克斯耶夫斯基
两盒生日蛋糕
Why Max Stopped Barking 为什么麦克斯不吠了
《疯狂的麦克斯4》当选 本世纪最佳澳大利亚电影
《假如明天来临》中女主人公心路历程研究
试析小说《世无定事》中的女性斗争
一个神奇的发现
送出去就和我无关了
赌博牵制大文豪
传世名著的背后
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