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掉”到地球另一端需要多久?等

2015-07-27

奥秘 2015年7期
关键词:丰碑下巴蜗牛

皇帝女儿为何叫公主?

皇帝的儿子,有称呼“王子”的,有称呼“皇子”的,从字面上就能理解这些词的意思。不过皇帝的女儿叫做“公主”,这是为什么呢?

“公主”这个称呼,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更早的时候,她们被称为“王姬”。为什么这么称呼呢?因为周朝的时候,“姬”本是周天子的姓氏,后来也作为形容妇人的美称。人们认为这个字比较高贵,而周天子的女儿也比其他王族的女儿要高贵,于是就能配得上这个“姬”字,所以就叫“王姬”。

“王姬”也要结婚,结婚就得办婚礼,得有主婚人。一般来说,家长要做主婚人,可“王姬”的家长是周天子,地位太尊贵,属于遇到什么事儿都使别人去干的主儿,没法做主婚人。古人很聪明,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在比天子低一级的诸侯里挑人选。由于要主婚,所以这个人选一定要和天子同姓。而那个时候的诸侯,级别最高的就叫做“公”,因此“王姬”的定义就变成了:需要由“公”来主持其婚事的女子。所以,她们就被称为“公主”了。

多大的汽车轮胎能达到最高的能效?

轮胎是一种简单机械,能够把车轴旋转产生的扭转力转化为向前的驱动力。轮胎周长越长,“机械利益”就越大(机械利益是机械输入的动力与产生的有效力的比值,表示机械的省力程度),也就是说轮胎越大,能效就越高。但汽车设计者也必须考虑其他因素。当机械利益随着轮胎增大而增大时,旋转轮胎的扭转力也必须增大,汽车就必须拥有一台强劲的发动机。而且巨型轮胎非常沉,会抬升汽车的高度和重心,影响操控难度和汽车性能。所以大多数汽车轮胎差不多一样大——直径约40厘米。

蜗牛有牙齿吗?

有!而且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有25600颗牙齿!

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齿舌的表面就像擦姜末用的锉板一样,有一些角质的小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蜗牛吃东西的时候就用这把“小锉板”把植物的叶子磨碎,再一点点地吃下去。虽然它的牙齿很小,肉眼无法看到,但是却十分厉害,即便你把蜗牛放入一个比它的壳还硬的硬纸盒中,它也能咬破硬纸板爬出来。

“掉”到地球另一端需要多久?

如果有人设法挖了一条贯穿地球的通道,并成功“掉”了进去,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通道的另一端呢?大家普遍认为的答案大多是42分钟。但科罗茨认为不是,并用数学的方法给出了证明。

在得出42分钟这个答案时,人们往往将重力变化产生的影响考虑了进去(由空气引起的摩擦力在此不予考虑),因为人在接近地心时,重力会逐渐减弱;而随后远离地心时,重力逐渐加强,这时人体就相当于沿着与重力相反的方向向“上”飞去。人们普遍认为,在前半程“坠落”过程中产生的速度足以让人克服重力,来到通道的另一端。

但科罗茨认为,应当将地球内部密度的变化考虑进去。已经有很多研究显示,地心处的密度比地壳要大很多,而这无疑会对坠落过程产生影响。他使用了一系列地震勘探数据,计算出地球内部不同深度处的密度,从而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个更精确的答案。最终的结论是,一个人只需38分钟零11秒便可穿越地球。

在真空中血是红色的?

我们的血液通常是红色的,因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子同氧相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如果血液放置在真空中,它将失去所有的氧,变成脱氧血红蛋白,而脱氧血红蛋白呈现一种发紫的颜色。软体动物的血液也是蓝色的,但是原因不一样。它使用一种含有铜的成为血蓝蛋白的分子来携带氧。

地球会有怎样的归宿?

科学家已经得出结论:太阳像其他炽烈的天体一样,总归是会冷却下去的。因为它不断地向空间倾泻能量,这种巨大的能量总会枯竭的。与此同时,地球也会缓慢地冷却下去。越来越多的水将冻结起来,两极地区也会扩展。最后,就连赤道地区都会缺少足以维持生命的热量了。整个海洋将冻结成一块坚冰,空气也会液化,随后还会冻结成固体。不过,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地球也并不会毁灭,冰冻了的地球还会绕着死去的太阳运转数不清的年头。

为何只有人类有下巴?

为何人类是唯一有下巴的灵长类动物之谜或许已被解开。科学家认为,这与烹饪的发明有关。研究指出,下颌的进化和萎缩是由于烹饪使食物变软。

詹姆斯·潘普什指出,猿类和猴类无下巴的事实表明,下巴一定是在人类祖先与灵长类其他分支分离后进化而来的。潘普什博士推测,下巴是在600万年前至20万年前之间的某段时期出现的,最有可能是在200万年前左右。这与人类智力出现巨大飞跃的时间重合,而这一飞跃导致人类实现了诸多突破,其中包括发明烹饪。

潘普什博士说,下巴的进化源于人类牙齿与下颌的萎缩,因为人类再也无需咀嚼未加工的肉类和植物。“我认为这发生在约200万年前,当时人类的脑容量剧增。我们的食物较软,因此我们再也无需大颗牙齿。我想,最终导致人类进化出下巴的变化与烹饪直接相关,与大脑及躯体变大间接相关。”

“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吊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该规格本来只是为天子定制,后来诸侯们也开始用之。显然,所谓的丰碑,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皇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也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

所以,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

猜你喜欢

丰碑下巴蜗牛
丰碑
他们,是永远的丰碑
长 度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丰碑
丰碑颂
蜗牛
8